首页 理论教育 根据提问技巧分类

根据提问技巧分类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有计划有意识的提问,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术、技能和经验,积极思维,理解新的动作、技术,获得新的概念。这样提问启发性强,对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有重要作用。这类型的提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路受阻或者偏离正确方向时,教师进行点拨、疏导的提问。

1.诱导提问

这种类型的提问是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开展定向思维的提问,一般在某个新技术的起始阶段,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定向思维,常常采用这一类型的提问。或为学生营造某种学习氛围或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定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有计划有意识的提问,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术、技能和经验,积极思维,理解新的动作、技术,获得新的概念。这类提问应围绕着教学内容进行,如本次课学习的动作名称是什么,有哪些技术环节和动作要领,完成动作应注意哪些问题,完成动作需要哪些条件等等。这样提问启发性强,对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有重要作用。

案例6-6:

五年级学生的肩肘倒立(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观摩课)

教师:我下面会给大家做两次肩肘倒立的动作示范,第一次示范之前,请同学们注意看我的手臂和臀部的动作。

(第一次示范完毕)

教师:现在我问一下同学们,示范过程中,我的手臂是什么样的?

学生:压垫子。

教师:那我的臀部是什么动作呢?

学生:伸直了。

教师:好,老师再做一次示范,这次同学们要注意观察老师的脚面。

(第二次示范完毕)

教师:脚是什么动作?

学生:脚是绷直的。

教师:好,其实这个动作是有方法的,老师来给大家说这个方法。第一个叫“双手压垫”。第二个叫“举臀伸腿”,就是身体向上用力。第三个叫“垂直稳定”,你要能立一会儿。第四个叫“绷脚尖”,脚尖是绷直的而不是勾起来的。好,咱们一起复述一遍。

教师、学生:双手压垫,举臀伸腿,垂直稳定,绷脚尖。

教师:同学们带着口诀回去练习,注意手要用力压垫子,练习开始。

2.疏导提问

这类型的提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路受阻或者偏离正确方向时,教师进行点拨、疏导的提问。例如在学习体操教材中的前滚翻技术时,很多学生因团身不够而不能按动作的技术要求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方块与圆球哪个容易滚动?”这样一些问题,就容易引导学生体会练习前滚翻时身体要团身,并且团得越圆越好的道理。

案例6-7:

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弯道跑教学

弯道跑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弯道跑时身体动作的变化,教师提问:汽车在转弯时,乘客们的身体会向哪倾斜?

学生:身体向外倾斜。

教师:对,而且过弯道时的速度越快,向外的力就越大。有哪位同学说下原因?

学生:因为离心力的原因。(初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离心力原理)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那现在大家再想象下你们骑自行车快速过弯道的感觉,和我们平时走路身体姿势有什么区别?

学生:身体要向内倾斜。

教师: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觉,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弯道跑技术,大家在练习时,注意体验下如何克服向外倒的现象,注意弯道跑时,我们的身体姿势和摆臂动作和直道跑有什么区别。

最终,经过练习和思考,同学们都想到身体向内倾斜,外臂摆臂加大等动作,调动了积极思维,掌握动作也就容易了。

3. 台阶提问

这类型的提问是将一组提问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排列得像阶梯一样,引导学生一阶一阶地攀登,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提问。设计这种类型的提问,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注意坡度,即问题设置要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例如在田径裁判法教学中教师问:“在田赛项目跳高中,比赛成绩相等时应如何判定名次?”学生回答:“在出现成绩相等的高度中,试跳次数较少者名次列前。”此时教师没有马上指出是对是错,而是问:“如成绩仍然相等要如何判定?”这么一问学生开始发现问题。课堂上七嘴八舌,有的说这样判定名次,有的说那样判定名次。这时,教师趁热打铁—— 根据田径竞赛规则逐字逐句进行讲解分析,并列举实例进行操作。上述问题,难度呈梯度增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层层深入的教学效果。

案例6-8:

初一学生的肩肘倒立

在教学肩肘倒立时,可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形成一个教学梯度,解决倒立时的支撑问题。

首先,教师出示教具(一块三合板和一根小棒),并提出问题。

第一:“怎样才能将老师手中的三合板直立在地上?”

在学生回答后,提出第二个问题:“我们人体怎样才能像三合板一样倒立在地上?”在学生得出结论“整个身体就是一个面,肩膀为底边,双手就是支撑棒”后,让学生进行尝试。

接着提出问题三:“双手怎样支撑,支撑在哪个部位?”这个问题涉及支撑手形、支撑部位、两肘的夹角等关键性问题。

这三个问题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有层层递进之功效,有助于让学生充分理解支撑原理,并掌握支撑动作技能。

4.迂回提问

这类提问也称作“曲问”,与“直问”相对,即为解决一个问题,迂回地提出另外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提问。这种类型的提问不像直问那样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而是曲径通幽,发人深省,问在此意在彼,大大增加了思维的强度,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帮助他们触类旁通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在讲投掷项目的出手角度时,教师问:“投掷的角度为多少度时投得最远?”学生异口同声回答:“45°。”教师又问:“既然45° 投掷最远,为什么投时的出手角度小于45°呢?”学生感到问题愈来愈深,于是议论纷纷,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这种提问是一种迂回问法,有很强的启发作用,有时虚提一问,无须正面回答,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索。

案例6-9: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青蛙跳”

师:刚才小朋友们跳得都很好!现在老师要奖励小朋友一个小故事,高兴吗?

生:高兴!

(学生围到教师的身边,教师出示大黑板,黑板上画有清清的湖水和几片荷叶,荷叶上粘贴着一只可爱的青蛙)

师:有一年的夏天,老师到了汾河公园,湖面上有大片的荷叶,有一只青蛙正半蹲在一片荷叶上,我正想慢慢靠近它看个究竟,青蛙猛地一跳,又轻轻地落到了另一片荷叶上。我想这么大这么肥的青蛙,为什么落在荷叶上,荷叶却一点也没有破呢?

生:因为青蛙跳跃的本领大。

生:因为青蛙落在荷叶上很轻。

生:……

师:青蛙跳跃的本领这么大,却能轻轻地落在荷叶上,小朋友能不能像青蛙一样用力地跳,轻轻地落呢?

生:能。

(学生分散进行青蛙跳,体会怎样落地才会轻)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表演一下?

师:你是怎样跳的?

生:用前脚掌先着地。

生:用脚后跟先着地。

师:同意用前脚掌先着地的站左边,同意用脚后跟先着地的站右边。

(分两边站,结论不统一)

师:大家再试一试两种着地方法,看哪种更好。

(学生分散练习两种着地方法)

生:用脚后跟先着地更好。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和你们的想法一样,用脚后跟先着地,再过渡到全脚掌,这样落地又轻又稳,对吗?

生:对!

师:小朋友,我们也来进行青蛙跳荷叶的练习。这儿有个大池塘,各小组将荷叶任意放在池塘里,可跳进去,跳出来,也可学青蛙游回来。要跳得远,落地轻哦!

除了以上两种常用分类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如美国体育教学理论专家西登拓扑(Sidentop)将体育中的提问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 回顾性的提问(recall questions):这是记忆性的问题,一般用“是”或“不是”来回答。如运球时,你的眼睛离开过球吗?

② 归纳性的提问(convergent questions):这是对以前提出问题的归纳,回答这类问题往往需要说明理由,通常要求两个以上的记忆内容,而且回答可能是多样的。

③ 演绎性的提问(divergent questions):这是运用以前提出的有关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提问方法,要求回答有一定的创造性,但不必都是经过实证性的事实,可以是一种假说,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也可能都是正确的。

④ 价值判断式的提问(value questions):这种提问要求学生进行选择,是一种态度上、认识上的提问和判断,但回答却不是“正确”“不正确”这类绝对性的判断。

表6-2 西登拓扑提问类型范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