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讲授的要求

讲授的要求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讲授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通过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阐述规律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并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方法。因此直到今天,讲授法还是广大历史教师最乐用的教学方法。描述着重于讲授具体对象的特点,好似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使历史现象和人物的形象更逼真,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获得更为强烈的感受。

讲授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通过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阐述规律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并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与学校的创建密切相连,加之历史学科时序性和过去性的特点,需要教师系统条理地讲授。因此直到今天,讲授法还是广大历史教师最乐用的教学方法。优秀的讲授包括生动的讲述和准确的讲解。

警钟长鸣

我今天要讲的遗产跟大家所认识的不同,这类世界文化遗产记述的是人类历史上不可遗忘的历史悲痛,宗旨是呼唤人类的正义和平和人权的尊严。这样的世文化遗产叫警示文化遗产,《警钟长鸣》介绍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就是其中之一。

60年后,当我们重新翻开历史旧页的时候,当年经历奥斯威辛的人们多数已经离开人世。然而在长达60年的时间中,奥斯威辛让世界为之哭泣,并不仅仅因为它曾经是纳粹集中营,还因为从那时候甚至更早开始,无理性的杀戮和种族灭绝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奥斯威辛就是其中最高的一座标志性墓碑!

今天,全世界的人们点起白色的蜡烛,为亡灵祈祷的悲戚曲调在寒冬中响起,荧荧烛火沿着幽幽的铁路通向远方,打破了黑暗,告慰死者的在天之灵。

【课例评析】

任何真正有效的讲授都必定融进了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情感,流露出教师内心的真、善、美。所以,讲授对教师来说,不仅是知识方法的输出,也是内心世界的展现,它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历史学科在学生情感教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教师饱蘸着情感的言语,可以营造一种特定的气氛,促进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

1. 生动的讲述

(1)讲述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进行系统的描述、描绘或概述的讲授方式。生动的讲述可以使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现象和过程全面了解,为理解历史奠定基础。

(2)叙述是指教师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具体讲授。由于历史学科的时序性特点,叙述成为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讲授类型。

陈胜、吴广起义的叙述

公元前209年的一天,有个叫陈胜的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当时陈胜一行共有九百多人,在路上,陈胜结识了吴广。到了大泽乡,碰上连日大雨,道路都被冲毁了,队伍被迫停留了好多天,此时,队伍已经不能按期到达渔阳。根据秦律,误期者要被处斩,当时很多人都在商量“怎么办”,陈胜和吴广决定起来反抗。他们设计杀死了两个负责押送的军官,然后召集大家,讲明道理,结果大家齐声响应。

这样,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爆发啦!

【课例评析】

叙述法有两个特点:一是生动形象,教师多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形象地再现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二是完成性,即有头、有尾、有情节、有变化,便于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形成完整的认识。

但是使用叙述必须要注意系统性和情节性;注意历史知识选择的典型性,减少不必要的枝蔓;语言的使用要具体、生动、形象,感情明朗,富有感染力。

(3)描述就是教师对于某些重大历史场面、典型的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特征和行为表现,用具体细节和生动语言进行描绘的一种叙述方法。描述是对叙述法的一种补充,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表象。

莫斯科战役中苏联军民团结战斗的英雄气概的描述

就在短短的三天时间内,在祖国母亲的召唤下,全市人民动员起来,组织了25个工兵营,12万人的民兵师,169个巷战小组和数百个摧毁坦克班。全市约有45万人参加了修筑防御工事,其中四分之三是妇女和少年,就是他们用双手挖出了300多万立方米的土。

【课例评析】

描述着重于讲授具体对象的特点,好似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使历史现象和人物的形象更逼真,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获得更为强烈的感受。

运用描述法,要求做到具体细致,不仅要有一般的情节,而且要有细节,这样才能更加逼真。有时候为了增添生动性,可以引用历史人物的原话或历史事件参与者的对话,语言要生动而有感情,这样才能渲染出一种具体的氛围,为学生创设一种当时当地的情境。但是运用描述法一定要注意科学性,特别是对细节的描述要有根据。

(4)概述是指教师以简洁的语言对历史事件扼要概括地进行讲述。一般适用于对非重点内容的讲述,以寥寥数语勾勒历史全貌,保持历史的完整性。

近现代中国人民屈辱与抗争、国力从弱到强的曲折历史的概述

从鸦片战争的烽火到甲午海战的硝烟;从公车上书之举到戊戌六君子的暴尸街头;从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哀怨到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努力”的长叹;从卢沟桥的炮声到渡江作战的号角;从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到东方雄师的仰天长啸;从大漠深处蘑菇云的升腾到十余年改革开放的伟大业绩……

【课例评析】

概述其实就是一种略讲,它配合叙述使用,体现了历史教学内容的主次性,但同时又保持了历史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运用概述法要条理分明、加强逻辑,语言简明、扼要、准确。虽然不一定要组织情节,对感染力和形象生动的要求也没有描述那么高,但教师在讲授时还是应力求形象生动。

2. 准确的讲解

(1)讲解是运用阐释、说明、分析、论证、概括等手段讲授历史知识内容,以揭示历史事件及其构成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影响及作用等)的发展过程,使学生把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本质特点和规律的讲授方式。通过讲解可以形成历史概念,揭示历史规律。

(2)解释是对教材中的术语、难懂的字词和历史概念进行的简单释义、说明。比喻是借助于鲜明的形象来比拟,说明某些历史现象和概念。

“绥靖政策”的解释

“二战”前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采取了讨好法西斯、纵容战争的绥靖政策。什么叫“绥靖”?“绥”是安抚,像一个人为了让狗不骚动,便用手顺着狗毛抚摩,让它感到舒适。“靖”是安定,用安抚的手段使其安静下来。

【课例评析】

解释和比喻对于历史的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能使其快速地理解和掌握重要的术语和历史概念。但要注意的是解释要有的放矢、通俗易懂、准确无误,比喻要求贴切恰当、生动形象。

(3)分析是把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各个因素或部分,分别加以考察和说明。综合是把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各个因素和部分归纳起来加以考察,做出整体的结论。

《南京条约》危害和影响的分析

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为英国侵略中国提供了方便;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通商口岸为英国的商品进入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提供了便利;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同样为英国的商品进入中国提供了便利。《南京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的大门从此被打开了,外国商品的进入促使中国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同时出现资本主义因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例评析】

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互相依存的,是思维的两个方面,因此在运用中往往不会分开使用。要注意的是,分析要做到具体细致,综合则要全面深刻,以便于学生形成准确、清晰和完整的认识。

(4)类比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联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加以对照,认识它们之间的异同及相互联系,从而找出其本质特点和共同特征。对比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完全不同本质及特征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照,找出其本质上的区别和各自特征。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解释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一个国家的主权部分不能自主了。这就是“半殖民地”。鸦片战争前,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使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同时资本主义因素发展起来,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这就是“半封建”。

【课例评析】

类比和对比其实都是一种比较方法,通过比较能加深学生对原有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进一步认识,而且还能得出一些更为深刻的结论。但要注意的是,所比较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要具有可比性,即彼此之间有关联;而且还应考虑从进行比较的方面,防止概念的混淆;另外比较本身并不是目的,关键在于加深认识,得出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