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发展论可以看出,他对教师职业生涯八个阶段的划分,是在富勒和伯顿的划分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动态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框架。费斯勒更多地关注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那些冲突得以解决才通往下一个阶段,并不仅仅是以任教年限进行生硬的划分。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来自个人性格、家庭、经济收入、学校或

教师专业发展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已成为欧美国家教育界一个迅速发展的研究领域,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取向:一种是从横向的角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专业能力和知识等方面的特征及发展状况;另一种是从纵向的角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如这个过程的不同划分以及不同阶段的特征等,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具体而言,教师生涯发展就是指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成就和职称等随时间轨迹而发生的变化过程及其相应的心理体验、心理发展历程。

(一)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

在关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研究中,富勒(Fuller)、伯顿(Burden)、费斯勒(Fessler)等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

1.富勒的教师关注发展论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学者富勒编制的《教师关注问卷》(Teachers Concerns Questionnaire)开启了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研究的序幕。他从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关注的不同内容出发,阐述了职前教师所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以及相应的阶段特征:[15]

(1)任教前关注阶段。职前阶段的学生只是想象中的教师,还沉浸在学生的角色中。他们仅关注自己,对他们所观察到的班级,经常持批判的态度。

(2)早期求生阶段。教师主要关注的是自我胜任能力以及作为一个教师如何“生存”下来,关注班级的教学与管理、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教学视导的评价、学生的接纳程度、同事的肯定,这个阶段的压力很大。

(3)关注教学情景阶段。教师既关注生存,又关心在目前教学情景对教学方法和材料等限制下,如何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以及如何正常地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和方法。

(4)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开始把学生作为关注的核心,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情感需要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影响他们的成绩和表现。但是他们通常要在学会应付自己的生存需要后才能对学生的需要作出反应。

从富勒的理论可以看出,这些未来教师的关注内容是一个由自我关注、任务关注到影响关注的过程,这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在他们刚刚步入教师领域时,经历从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的转变。

2.伯顿的教师阶段发展论

伯顿按教师的任教年限将教师的发展分为“生存阶段(survival stage)”“调整阶段(adjustment stage)”“成熟阶段(mature stage)”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教师需要面对的困难,只有这些困难都得到很好的处理,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才会更加顺利:[16]

(1)生存阶段:任教开始一年。主要特征:原来对教学的设想与实际有差距,关心自己在陌生环境中能否生存。

(2)调整阶段:任教第二至四年。主要特征:有了处理教学事件的基本知识,并开始巩固所获得的教学经验和关注个别学生。

(3)成熟阶段:任教第五年。主要特征:对教师重复、机械的工作感到厌倦,试图寻找新的方法和技巧。

从伯顿的理论可以看出,教师的成长必须经过生存、调整和成熟三个阶段,教师在不同的阶段中逐渐产生认同、逐渐获得发展,在经历了各个阶段的成长“烦恼”后,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当然这种专业需求和专业发展,也是按照其本身的规律呈阶梯式上升的,每一位教师在达到一定发展阶段后又会遇到新的困惑,面临新的发展困境,同时也在这种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

费斯勒认为,教师职业发展不仅仅受到生命周期的影响,还受到环境的影响,是人和环境,人和组织交互影响的结果。因此,他将教师职业发展放在环境和组织中进行考察,提出了一种动态的、非线性的发展模式。费斯勒将教师的职业周期分为八个阶段:[17]

(1)职前教育:教师接受新角色的培训。

(2)入职阶段:努力学习教学的日常工作,努力寻求学生、同事和领导的认可。

(3)能力形成阶段:积极寻找新的资料、方法和策略,努力扩展自己的教学技巧,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4)热心和成长阶段:热爱工作,不断寻求进步,不断创新、改进和丰富自己的教学,有较高的职业满意度。

(5)职业受挫阶段(职业生涯中期):工作上遭受挫折,职业满意度降低。

(6)稳定和停滞阶段:满足于基本要求,会做好分内之事,但不愿多做其他事情,不再追求卓越和成长。

(7)职业倦怠阶段:离开教学岗位前的状态,有些教师可能因为成功而满足、愉悦,有些教师因被迫离开或迫不及待想离开而产生苦涩感。

(8)职业退出阶段:离开教学岗位之后的时期。

从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发展论可以看出,他对教师职业生涯八个阶段的划分,是在富勒和伯顿的划分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动态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框架。费斯勒更多地关注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那些冲突得以解决才通往下一个阶段,并不仅仅是以任教年限进行生硬的划分。他兼顾到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偶然性、突发性因素,而较少涉及相对稳定、具有持久作用的事件和因素。

瑞士学者休伯曼(Huberman M.,1993)等人通过对教师专业生命周期的研究,将教师生涯归纳为五个时期、七个阶段,并明确教师入职1—3年为职业生涯进入期,一方面,教师在面对自己的班级、学生和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会表现出积极、热情;另一方面,课堂环境的复杂和不稳定,是青年教师对是否胜任教学感到困惑。在这个阶段高校教师面临最关键的是生存与适应问题。入职4—6年为生涯稳定期,在该阶段高校教师已经熟悉教学事务,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表现出自信与愉悦。入职7—18年是教师专业生命周期的试验与再评估期,教师在该阶段可能出现两种发展方向:一种是随着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化,开始在教学方法、材料等方面开展个性化的实验和改革,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另一种是教师察觉到自己教学方面的缺失,开始自我怀疑,产生职业倦怠,对自我进行重新评估。入职19—30年为平淡和保守期,教师往往呈现出两种发展方向:一种是教师由“充满活力”转为“机械化”,教师较高的自信和自我弥补缺失的动力逐渐失去,教学态度更“轻松、自我接纳”;另一种是由于年龄与学生差距太大,在心理上与学生较疏远,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和提交的作业更加严格。这个阶段,教师随着职业预期目标的逐渐实现,对专业投入也逐渐减少。入职31—40年为生涯清闲期,教师在此阶段会有逐渐退出并内化的取向,只是更加关注自己喜欢的班级、做喜欢做的工作。[18]

通过对学者们有关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尽管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向和角度有所不同,但学者们一致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过程,而且每一个教师个体都必须经历其职业生涯中的各个发展阶段。“换句话说,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是指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以其教育教学行为或技能质的变化(如教学关注、教师角色、课堂教学行为和专业发展需求等)为发展特征的时段或阶段的序列。”[19]由此表明,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教师会有各自不同的发展水平、需求、心态和信念。了解和掌握这些发展阶段并掌握各个阶段不同的特点,对教师个人规划自己的教学生涯、学校合理组织教师学习和培训、政府制定相关教师继续教育政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影响因素

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来自个人性格家庭经济收入、学校或单位、学科背景、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可将这些影响因素分为个人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三大类。微观层面的个人环境因素直接影响教师参与职业生涯各阶段的态度,中观层面的学校环境因素为教师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环境与平台,宏观层面的社会因素指导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

1.微观层面

个人环境因素包括教师自身的因素以及所在家庭环境因素等,如个人兴趣爱好、家庭氛围、家庭成员给予的支持、生活事件等都会对教师的职业生涯产生影响。个人兴趣与爱好是教师职业生涯顺利发展的动力,如果在每一个阶段教师的兴趣爱好都能得到满足,就能缓解职业倦怠,加大教师对工作的投入,促进教师成长。

2.中观层面

学校环境因素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以及文化氛围等。校长的管理类型对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也有明显的影响。如果校长的管理类型能够与教师的职业成熟度有机结合起来,那么教师的反应就很积极。[20]学校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载体,学校为教师提供的各种培训机会和发展机遇,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职业发展。

3.宏观层面

国家政策直接引领和指导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政府职能部门规定了从事教师职业的岗位标准,如入职前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上岗前的新教师入职培训、入职后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个人素养、每年必须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社会的不断变革,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技术手段、学会与教育对象的有效沟通,都是宏观层面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这些社会环境因素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