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情景剧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心理情景剧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摘 要:本课题以心理情景剧为研究手段,通过课堂上心理情景剧的表演让学生把内心焦虑、困惑、烦恼表现出来,同时心理老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与支持,减轻学生内心焦虑或缓解内在冲突,提高个人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心理学、心理咨询类各行各业的丰富与发展,学校心理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试图在学校教育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去支撑社会活动,达到身心的和谐.而对于特殊学校的特殊学生,其目的性或许没有那么清晰与明确,但有一点,

上海市杨浦区风帆初级职业学校 丁慧群

摘 要:本课题以心理情景剧为研究手段,通过课堂上心理情景剧的表演让学生把内心焦虑、困惑、烦恼表现出来,同时心理老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与支持,减轻学生内心焦虑或缓解内在冲突,提高个人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心理情景剧;课堂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心理学、心理咨询类各行各业的丰富与发展,学校心理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试图在学校教育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去支撑社会活动,达到身心的和谐.而对于特殊学校的特殊学生,其目的性或许没有那么清晰与明确,但有一点,对于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快乐,每个人都想要获得快乐,远离烦恼.而在这个不善言表的社会大氛围中,学生们也学会了掩饰、隐藏.在多年的心理教学中,发现学生们表面开心,内心却有很多的苦恼和困惑,只是习惯用淡漠去忽视,装作若无其事.而一旦积累积到一定的量,就会在一些小事上突然爆发,情绪失控,把破坏力发挥到极致.近一学年,经常有老师带着学生来心理咨询室咨询,原因往往都是和同学发生了口角,起了冲突,事情的起因点也都很小,让老师大喊苦恼,学生倍感无力自控.在表象后面有着更多的真相,冰山下的暗礁才是罪魁祸首,于是,我决定利用心理课为契机做一些小研究,把心理情景剧运用到日常的心理教学中,试图让学生在情景剧中暴露自己,宣泄自己的情绪,缓解内心冲突,释放负面力量.

二、心理情景剧的含义及特点

心理情景剧实际上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一种以团体形式处理心理问题的方法,通常是让来访者把自己的焦虑或者困惑用情景剧的方式表现出来,心理咨询师在一旁进行点评,并借此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治疗,而来访者在咨询师指导以后继续表演情景剧,直到最终对自己的问题解决有所帮助.心理情景剧通过团体成员扮演日常生活问题情境中的角色,使成员把平时压抑的情绪通过表演得以释放、解脱,同时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及获得处理问题的灵感并加以练习.

心理情景剧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发展性,心理情景剧以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为素材,为学生提供观摩他人心理问题的形成、发展和处理的过程.二是预防性,参与表演的同学通过参加演出,其他同学通过观看演出,分享他们对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看法,分享对心理问题发展甚至激化的认识,可以“以剧为镜”发现自己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细节,从而避免同样的问题在自己的身上重现.三是互动性,在“说教式”教育里,无论被教育对象是否接受,相关的理论、方法均一并灌输给受教育者.心理情景剧则通过演出者和观众将剧中反应的问题与自己的情况相结合,与剧本中的角色进行互动式交换,从而获得教育意义.在参与演出及分享过程中,大家语言上、心灵上的互动式交换催生新的观点,从而使心理剧的教育作用更具创造性.

三、心理情景剧在课堂的运用

1.心理情景剧对轻度智障生发挥的课堂教学优势

1)创设生活相似情境,易于轻度智障学生理解

选取心理情景剧的题材来自生活,大多是学生在日常咨询中碰到的一些困惑、问题,适当进行改编,作为一个普通又不特殊的剧本或“问题”呈现,这些原材料对于轻度智障学生来说都是熟悉的日常琐事,更容易去理解和体会.如:班级原本要好的同学现在不跟我玩了,我不知道怎么办;有个同学诬陷我,我很生气……随后让学生们用表演的方式展现出各自的心理动态、应对方式、解决方法等,在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被观看者(其他同学)接受,而不会显得突兀.

2)丰富教学形式,增添课堂乐趣,用艺术的形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案例分析都是枯燥的,学生们的兴趣缺乏,更不用说对于理解、认知能力差的轻度智障生来说.将心理情境剧融入教学中能把“道理”用心理情景剧的形式演绎出来,如:在ABC理论的学习中,运用大女儿卖伞、二女儿卖太阳帽的故事,让学生们扮演邻居,使老太太不再整天担心“下雨或晴天”.通过群策群力,出谋划策,即使没有想出两全办法,也使学生们认识到,唯一可以改变的是想法(belief),然后结果(consequence)也就不同了.这样的过程避免了枯燥的灌输式教育,增加课堂的乐趣,更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达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宗旨.学生们能在轻松的环境中了解心理问题,更好地进行自我完善.

3)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在心理情景剧的表演、观看中得到激发、宣泄

在心理情景剧的表演过程中,学生们用自己的思维和理解通过语言、动作来演绎剧中人物,其中除了剧本提供的要素外,更多的是创造性发挥,尤其后续演绎的一些语言和动作,来自于表演者自身的内心想法,甚至是现实生活的镜面写照.通过心理情景剧中的人物演绎,表演者把积压的内心想法、情感冲突在一种表演者自身认为安全的环境中得到展现,从而激发情感的波动,宣泄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表演者来说,既是一次激发后的宣泄,又是直接学习和面对的机会,它可以让表演者在表演中进行一次自我认知的过程,从而对自身的行为有更透彻的了解,积极处理自身心理问题.对于观看者来说,剧中一些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共性问题,引出各方不同的立场和观点,是一次很好的讨论启发和自我反省的机会.如:在演绎故事“被妈妈偷看了日记”的情景剧时,表演者按照自己的想法演绎了一个据理力争的孩子,而“妈妈”则是个不讲理的妈妈.台下就有观众觉得“妈妈”不应该这样的,应该跟孩子道歉,也有孩子觉得妈妈不应该道歉,妈妈有权看孩子的日记,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讨论,为孩子们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处理问题提供了契机和参考.它也可以成为老师帮助学生改变负面行为、塑造积极行为的有效手段.

4)为轻度智障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提升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

作为轻度智障学生,其自我效能感比普通学校的学生要差,在贴上这样的标签后,他们的自信心都受到了一定的打击.作为心理课,不但要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更要为他们搭建提升自信心的舞台.心理情景剧则是帮助轻度智障学生实现这样目标的途径之一,它通过学生“自导,自演,演自己”,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提升自信心.在情景剧中,参演的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以上的团队合作,这需要大家协调、沟通才能解决,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队协作的能力.尤其人际关系很复杂,表演者及观看者都可以把剧中人物好的处事方法和行为运用到今后的交际中去.

2.心理情景剧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心理情景剧的开展形式多样,课堂教学需要几个基本要素:舞台、主角、导演、辅角和观众,在课堂实施中,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分别是:策划、表演、探究,也可称为三个阶段:暖身(准备)、表演(过程)、总结(分享).在课堂心理情景剧中,教师的介入相应减少,着重为学生提供一个通过表演解读自己、解读他人、解读生活、促进心理健康的引导作用.

心理情景剧离不开生活,其中包含了日常交往中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亲子沟通等现象.在课堂上,一方面通过给学生创设情景,提供亲身体验的经历,让同学们自己演绎自己的生活或创造自己编排的生活,引导学生尝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从中得到学习,帮助参演者及观看者成长,来提高并发展学生的心智成长.作为引导者的教师,更要在课堂上善于找出问题症结.如《妈妈偷看了我的日记》一情景剧,在课堂教学中,表演的两位同学一个演妈妈,一个演儿子.饰演儿子的同学是个在班级很嚣张的孩子,在表演中也是强势地对待妈妈,毫不退让.看着妈妈“节节败退”,我提出“角色互换”,这一“措手不及”把他给蒙了,没几句话他就演不下去了.在分享过程中,最初饰演儿子的学生坦言,饰演的孩子就是平日里的自己,而且早晨刚跟妈妈吵了一架,正好可以出口气.当被问到后来饰演妈妈时的感受时,孩子支支吾吾,觉得很难受.追问是否回家也这么对妈妈,孩子直言绝不会,一是怒气通过刚刚的表演已经消了,二是体会到了妈妈不好当.而观看的同学们也都分享了自己的感悟.通过课堂观看和演出情景剧,同学们达到了自我展示、自我启发、自我改变的目的,这是一种自我教育,是自醒的自我教育.

四、心理情景剧对轻度智障学生的教学效果与反思

本课题研究时长6个月,以职一年级一个班(21人)为研究对象,在心理课上运用心理情景剧的编排.在情景剧内容的选择上,以选择学生的家庭生活(亲子沟通)、学习生活(考证压力)和人际交往(同伴交往)为主线索.研究通过前测和后测(问卷调查),反映实验组的纵向变化,结果显示,95%的学生表示心理情景剧的加入不但让他们在心理课上更快乐,还让他们更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同时也增添了他们的表演欲.

把心理情景剧引入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受到了学生们的热情欢迎,比起枯燥的讲道理、传授一些“心灵鸡汤”,学生们对于“演”更感兴趣,对于他们而言,既是一个新的尝试,又是件好玩的事情.而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热情足足保持了6个月,在这6个月中,老师的引导能力,学生表演时的投入程度,班级的集体氛围都发生了改变.对于老师来说,不但要抓住学生身上的热点问题带入情景剧中,更要明白,演的是学生身边的事,说的是学生心中想说的话,解决的是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情景剧只有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才能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兴趣,并且能够在一种非说教式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石红.心理剧与心理情景剧实务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苏斌原,林彦乔.心理情景剧细腻健康教育功能的特点、发生机制及实践探索[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