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企合作学生管理体系的构建

校企合作学生管理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企合作学生管理体系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基于共同的目的和理念,充分协调和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优势,将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有机结合,以培养适合社会、企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计划和制度的体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必须进入到企业中去顶岗实习,提高岗位技能。校企合作教育下,教师的主体地位有所动摇,转而代之的是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

校企合作学生管理体系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基于共同的目的和理念,充分协调和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优势,将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有机结合,以培养适合社会、企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计划和制度的体系。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企业对于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并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企业也参与到学生管理的工作中来。这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教学较为单一、缺乏灵活度的局限,也使得“教”和“学”之间的关系有了明显的变化。因为校企合作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操作能力提出了更大的考验,所以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校园,更要走进企业,深入企业,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模式,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去,在工作岗位中去“试就业”。在这种新形势下,优化创新当前学生管理中的工作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构建适应校企合作要求的学生工作新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校企合作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特点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必须进入到企业中去顶岗实习,提高岗位技能。在这种工学交替的模式下,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教学环境和氛围,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有了明显变化。[1]

首先是教育主客体的变化。校企合作教育下,教师的主体地位有所动摇,转而代之的是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通常情况下,还是以高职院校教师(全职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教师)交替或共同担任教育工作为主,当然也有极少数学校将教学工作完全交托于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教师)。这种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对于学生在实习实践方面的具体安排、专业指导、成绩认定等工作,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双方的职权界定不够明确,因而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使校企合作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干扰了正常的教学工作。而教育客体也由学生变成了企业准员工,学生兼具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很难在短时期内适应这种身份和角色的转换,现实生活中也会存在较大的心理落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给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其次,育人环境由学校变成了企业。学校旨在教书育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企业是以追求经济效益、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机构,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此外,相对于学校简单纯粹的人际关系和校园生活,企业中复杂的人脉关系、高强度的生产工作、严要求的管理制度等,往往会让学生无所适从。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学生需要有较强的适应和调整能力,以便尽快熟悉不同工作岗位的实习、实训和实践。

再者,教学内容由原先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变成了以顶岗实习为主的具体实践。校企合作下的学生顶岗实习是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的,可以使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使理论联系实践并指导实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岗位适应能力。另外,企业参与下的学生管理应该注重把握企业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和熏陶,充分发挥和调动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方面的优势。

二、校企合作下高职经管类学生管理模式的实践措施

(一)高职经管类学生管理的组织架构和制度创新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环境、教育理念和教育对象等的不断更新和变化,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管理理念已经很难适应新的发展情况,学生管理中的组织构架、制度法规、管理程序等都需要在先前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完善。一方面,通过建立学校—企业—家庭联结的“三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机制,使学校与家长、企业之间保持密切联系,促使学生工作能够及时得到家长与企业的反馈、支持和配合。这样既实现了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又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和沟通,确保学生管理工作高效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个性,其所学专业也与一般的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有所不同,这更加要求我们的教育方式方法要重点突出、灵活多样。即使有了企业的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仍然离不开学校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作为学生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辅导员的地位和意义不言而喻。学生在实习实践期间,辅导员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参加实训,定期走访不同的实训单位,密切掌握学生实习情况等,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并给予其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二)校企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良性互动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历程的缩影,也是企业精神、理念和价值的反映,对于高职经管类学生而言,积极接受并逐步融入到优秀的企业文化中去,接受企业文化带来的熏陶和教育,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一方面,要推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大力学习和引入先进文化。学校要将校风、校纪、校训与企业精神的培养和企业道德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注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如定期邀请优秀企业到学校进行企业文化展示,将企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理念传递给全校师生,宣传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交流、实习实践等,使学生初步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经营运作,并对其逐步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日后进入企业正式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组织和举办系列的企业讲座、座谈会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校和企业建立起全方位的交流平台。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如校外拓展训练、志愿服务、校园文化节、暑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学生通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能够更多地接触和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沟通组织能力,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逐步改进和完善。

(三)实训和实习期间的“契约式”管理

企业参与下,工学结合的模式给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要走出校园,并且有一年多的时间在校外和企业进行学习和实习。对于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包括学习、生活、工作等的多方管理,可以通过契约的形式来实现,即学生无论是在校内学习还是在校外实习,其间他们的学习活动、学业成绩、生活要求等都以契约的形式确立关系,明确学校和学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主动地遵守相关条约和规章制度,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实习期间学校、企业两不管或双方都不能有效管理的尴尬局面的出现。

三、校企合作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初探

企业参与下的高职经管类学生管理工作重点,就是要把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引入到该专业的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建立一个相对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这主要包括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全员育人体系、学生管理工作体系、过程评价体系、协同管理体系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全员育人体系。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双方既要共同参与到教学管理和教学实施的工作中来,又要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方面深入交流、密切合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必须建立一个以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为主体、各教学部门和学生工作主管部门协同组织、校内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或指导教师等共同参与和落实的全员育人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由学校和企业领导组成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学校内部职能部门组成的校企合作实施小组、各院(系)校企合作工作小组和合作企业管理机构组成的全方位的学生管理组织,并确保学生管理职能的充分、有效发挥。[2]

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要提高企业参与下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建立一套适合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管理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建立学生安全制度,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学生离开校园进入企业实习实践之前,学校和企业都应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普及,特别是要使学生对企业生产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有所认识和了解,并熟悉相关的安全防护设施,掌握一定的逃生自救方法。在逐渐接触和熟悉企业的生产运作流程中,充分认识到生产安全的重要性,做到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其次是完善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确保实习顺利进行。学校和企业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经管类专业特点,制定一套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学生顶岗实习制度,以此规范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实习行为,防止学生实习期间管理缺失现象的出现。第三就是落实定期联系交流制度。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践期间,学校教师、辅导员等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和联系,了解他们的生活、实习情况,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绪,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上报学校并妥善解决。其次还要与企业技术人员或指导老师保持定期联系,掌握学生实习工作的进展和状态,并记录其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习困难,促进顶岗实习达到最佳效果。第四是建立登记备案制度。因为有了企业的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有了变化,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加。建立信息登记备案制度,将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基本信息等相关内容进行备案登记,既是对双方工作的一种有效监督和检查,有利于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为日后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过程评价体系。从近些年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效果来看,虽然整体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它们集中表现在评价内容缺失、评价主体单一、缺少过程性评价等方面,且评价仅仅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反映学生实习实践的效果。这使得学生最后的评定成绩显失公平,打击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校企合作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校企双方在工学结合中的育人功能,建立由学校指导教师、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和其他员工共同组成的多元考评机制,共同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考评,并加大过程阶段性评价的比重。此外,还要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通过评优评先、发放奖金、择优聘用等形式,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和管理人员。同时,也要对一些违法乱纪、情节严重、对学校和企业造成不良影响的学生和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和教育。

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协同管理体系。企业参与下的学生管理工作要想取得理想效果,离不开政府相关优惠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学校和企业双方可以以政府为媒介和平台,积极寻找一条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但是政府不直接参与对学生工作的管理,而是作为校企双方参与的第三方协同管理机构,对校企合作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这样一来,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协同管理机构参与到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来,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储备人才。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第三方协同管理机构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去,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 这种由政府认可、学校推行、企业参与的科学合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考评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和单纯的学校管理相比,企业参与下的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有所不同。因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学校和企业不仅要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平台与资源,努力提高自身的岗位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先进的校园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此外,校企双方的学生管理工作者也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具体的实习情况,对当前的管理方式作出灵活调整,并认真发现和总结其中的不足,从而促进校企合作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