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哲学家李泽厚先生的审美

中国哲学家李泽厚先生的审美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其诗也,特别是他的七律组诗《七十自寿》。五年之前,我第一次拜读赵兄《自寿》组诗,登时拍案叹曰:“是所罕见之以身载道的好诗啊!”馥洁兄想得对,最庄严的事业当然就是诗意最浓的事业,就是饱含审美价值的事业,为她献身,心安理得。第四百三十九页儒道两家都认同审美为指归,一以情,一以智。可见凡人皆有言一已之感的自由。这又是大众乃至民族的心理自由。

程灵生

古人浩叹“知音其难哉”!孔弟子子贡早说过:“智莫难于知人。”知音即知人知心。我生于眉县,几十年执教于眉县,馥洁兄生于富平,几十年执教于法大,我何德何智而知之?以其诗也,特别是他的七律组诗《七十自寿》。诗如其人也,读其诗即读其人也,读其心也。我与赵教授同庚,何以称兄?以其有缘也。20世纪之末,国内外许多学者集于眉县,举行张载关学学术会,我曾投以《西铭与现代教育》小文,大会领导人之一的馥洁兄代表评审组向我表示了首肯之意,使我深得鼓舞;在祭拜张子墓路途中,又与我同车而坐,一见如故。原来我的儿女们在读法学研究生时,都曾向赵教授问道哲学,从此他们做人做学问都深沉了许多,我正应该感激的,就是眼前这位导师。

相识之后,我又在研究“关中三李”,申报《槲叶集》为省级资助项目,进而编入国家出版总署规划项目《关学文库》工作中,都得到他的热情支持与悉心指导。就这样,既投以缘,又读其诗,才构成我之所以积极响应庆祝先生从教五十年征文活动,不顾妍媸,敢又投文的愚衷。

五年之前,我第一次拜读赵兄《自寿》组诗,登时拍案叹曰:“是所罕见之以身载道的好诗啊!”整齐规范的七首七律,读来声韵妥帖,朗朗上口,神思飞扬,意蕴连绵。抒情主人公形象鲜明而泰然,立体而灿然,恂恂如,蔼蔼如,油然教人心驰而神往之,令我顿掃胸中俗尘,纯然若赤子。清醒之后,我恍然悟道:“这就是审美共鸣的妙处了”——她能在不知不觉之中,让人心灵自动地升华。

七首之中,我觉得读懂第一首是个关键。那首联说:“镜里倏然两鬓丝,半缘哲理半缘诗”。回答的是,自己大半生时光,都到哪里去了?原来都献给中华智慧的价值意蕴这个哲理研究和教学的庄严事业了。这是民族文化自觉的大事,正是民族振兴的先声;这是捧给学子的热肠,正是做好人梯的铁肩。七十岁了,知天之命了。人的一生,能选择从事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真是一项值得奉献全部心血的伟大事业,她让每个从事者都会深感无愧,无悔。是啊,这事业本身不就是一首美丽动人的长诗吗?谓之“教育诗篇”可也。馥洁兄想得对,最庄严的事业当然就是诗意最浓的事业,就是饱含审美价值的事业,为她献身,心安理得。

颔联“春风不送黄粱梦,旧稿犹存红豆词。”中国哲学,如春风化雨,送入青年心灵的,绝非名利之想的黄粱美梦。回望几十年来,审阅学生论文,检索自己讲义,处处揣摩得到天地之心,五行之秀,生民之命,至简大道;其中又包含为万世开太平的担当勇气和创造智慧。尽管如此,为后生前程计,老师还要“劝君多採撷”,因为“此物最相思”——如南国红豆一般的中国哲学智慧,最值得人们一往情深地去求索啊。

李泽厚先生多年来谈论儒家“情本论”的审美路线(参阅他《论语今读》第十一页朱熹释仁。第十六页孔儒强调培植人性情感教育。第四百三十九页儒道两家都认同审美为指归,一以情,一以智。第五十六页让人以情感为真实为存在为本体,是否能使社会走出一条新路……),引来人们普遍的兴趣。以我愚见,个性心理因感而动,可谓之情;民族心理共感而动,可谓之理。因为情理之间有一个“审美共鸣”的“群”在充当桥梁,所以,大情为理,情理可通。所谓“理智”,所谓“良知”,就是这个常情常理。刘勰谓:“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可见凡人皆有言一已之感的自由。但他又指出:“顺美匡恶,其来久矣。”可见自古以来,读者观众对面前的“审美对象”——别人之所感,又是可以继续升华(顺),或给予批评(匡)的。这又是大众乃至民族的心理自由。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中华民族之心,无邪而正,顺美匡恶。这是孔子儒家两千年诗教的经验和成果。

如此说来,赵兄意将无邪之义与红豆相思般的深情结为一体,向民族的未来宣讲中华智慧的价值意蕴,正是他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的精髓——“以美启智”。赵兄施教,从不站在上面说你们要这样,不要那样,而是与你一起赏析经典名著的诗情画意,让人陶醉其间,乐闻其道,乐行其事。我猜想,这就是我国哲学家爱做诗的根由吧!所以对他的诗,我以“至情为理,教坛清歌”相赏析,不亦宜乎?!

颈联“心海波涛通宇宙,胸间块垒种芝兰”。这是对自己几十年教育生涯的整体总结。以美启智的使命,本来广如宇宙,深似海洋,加之历经“文革”劫难,凡教师,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摸爬滚打过来的,谁人胸中没有几亩块垒。然而,对异化的扬弃就是发展,拨乱反正就是创新进步。赵兄耕耘块垒,善治良田,滋兰树蕙,春华秋实,不正是我们一代教师的写照么?任务加倍的艰巨,使命便空前的光荣,正是我们工作的动力。尾联画龙点睛,说尽这般胸次:“平生无意英雄业,乐在书林占一枝。”赵兄自知目标远迈,而白驹过隙,寸阴易失,于是决然辞去他在法大的领导职务,好专心致志于教学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如今,桃李满天下,不亦乐乎。这在那些视名利地位为香饽饽,甚至跑官要官的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赵兄却以“无意英雄业”而淡然处之;对俯首芸窗,作一芥书生,则乐而为之。难怪法大上下,师生之间,把赵教授这一段人生选择,传为佳话。

只要我们如此将他组诗第一首的情境装在心里,就像打开了天下美景的总大门,进去做留心细瞧,或纵目远视,皆能有得,满载而归。如或观照喷薄而出的东海朝阳,被上下一色的金霞相拥,亿万鸥燕在这里呼朋唤友,快乐栖居,让人登时化入哲学智慧的海洋,获得心灵的自由和洒脱。(之二)如或凝望雪崖顶上那清瘦的山月,似在世外桃源,却是孤芳入境。粗茶淡饭,去欲脱俗。抚无弦之素琴,使桃李知音;诵原典之美文,洗灵台纤尘。在这里“读书当将万卷过,求知不教一疑存”。好乐趣。我今虽已暮矣,然口齿尚能多饭,何不秉烛,忝然其间,朝闻夕死,有何不可?! (之三,之四,之五)

如或激赏舒卷自如的云海,壮美山河,朦胧任我想象;多情气象,诗境任我剪裁。不勉而中,自在无边。作为民族灵魂设计师建造者的教师,还需时时为当下的社会问题,准备精准的答案不可逾矩;为民族的未来,筹划美好的蓝图不可或阙。“千重惑”,“万古愁”,说的都是上述勇于担当的精神。前者极言教育工作答疑解惑之任重,后者极言民族振兴之道远。君子既忧天下,又自知任重道远,其心志便不能不宏毅。但见满目青山中,学术殿堂高耸,频频招手;无限夕阳里,白髪教师相呼,苦苦攀登。只要我们还能迎来下一个清晨,我们仍可自信地说:世界是我们的!(之六,之七)

总之,赵老师《七十自寿》一诗,带有知天命之年自我总结的意思。哲学教育是他的事业,事如其人;价值研究是他的课题,题如其人;审美是一切价值的制高点,美如其人;做诗是他的审美爱好,诗如其人。这就是我赏读赵诗的最大收获。

馥洁先生是享誉中外的学者,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已有半个世纪,忠诚于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他个人又创立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是西法大资深教授,是全国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师德标兵。当然也是我们同行的良师益友。今为庆祝他从教五十年之盛典,我敢以此小文表示祝贺,冀其能言赵先生学品人品之万花一瓣,心亦足矣。还不知所言是耶?非耶?

2015年3月13日

(眉县中学退休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