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明威所有作品出版时间

海明威所有作品出版时间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仁敬早期研究的是英国作家作品。杨仁敬参加了这次盛会,并在会上宣读了论文《论海明威〈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塑造》。杨仁敬在文中介绍了海明威夫妇来华访问的整个过程、目的与意义等,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并被几家报刊摘录发表。g此后,杨仁敬并未终止其海明威研究事业。[39]进入21世纪,杨仁敬又陆续出版或发表了诸多海明威研究成果。

杨仁敬早期研究的是英国作家作品。在20世纪60年代,他就撰写了《〈鲁滨孙飘流记〉的艺术特色—纪念世界文化名人、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笛福诞生三百周年》与《〈格尼弗游记〉的讽刺手法》两篇论文,分别发表在《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1年第3期与1962年第4期上。不过,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杨仁敬就专注于美国文学研究,尤其是海明威研究。因其成果丰富,他还曾担任美国海明威学会国际委员会委员。[28]

目前所见,1954—1958年在厦门大学外文系就读期间,杨仁敬就开始接触了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等作品。[29]1978年11月调回南京大学外文系任教后,杨仁敬开始计划从他较为熟悉的海明威入手搞点学术研究,好将他在“文革”期间失去的时间找补回来。[30]1979年8月底,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在烟台成立。杨仁敬参加了这次盛会,并在会上宣读了论文《论海明威〈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塑造》。h同年,他还翻译了海明威的《印第安人营》,并撰写了《海明威写作二三事》一文,同时发表在《译林》1979年第1期上。1980年,他又在《当代外国文学》第1期上发表了所译《海明威短篇小说三篇》,包括《雨中的猫》、《一个明净的地方》与《暴风雨之后》。

1981—1982年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期间,杨仁敬专注于两次大战之间的美国小说,抽空拜访了普林斯顿大学的海明威研究专家卡洛斯·贝克(Carlos Baker)教授,并参观了肯尼迪图书馆海明威藏书部。他一头钻进图书馆和书店,广泛阅读资料,并做好笔记,为其后来的论文写作打下了牢固基础。[32]其间,他在《译林》1982年第1期上发表了《洛斯·贝克教授谈海明威》,即他与卡洛斯·贝克的访谈成果。

归国后,杨仁敬利用业余时间搜集了抗战期间中国报刊对海明威中国之行的报道与评论,结合他在美国查阅的关于海明威访华的第一手资料,[33]撰成《海明威的中国之行》一文,发表在《外国文学研究》1983年第2期上,后改题为《评海明威的中国之行》,又收入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编的《外国文学论集》(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1984年刊印)。杨仁敬在文中介绍了海明威夫妇来华访问的整个过程、目的与意义等,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并被几家报刊摘录发表。[34]他还在《春风》1983年第3期上发表了所译海明威的《雨中的猫》。

1986年5月调入厦门大学后,杨仁敬继续从厦门大学图书馆与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等处查阅重庆《中央日报》、《新华日报》、香港《大公报》、《西书精华》等报刊,撰成论文《三十年代以来海明威作品在中国的翻译与评介》,并携至在意大利召开的第二届海明威国际会议宣读,受到好评。d

之后,杨仁敬继续广泛查阅中西文史料,并于1989年发表了三篇与海明威相关的文章,即《60年代以来美国的“海明威热”》(载于《译林》1989年第1期)、《海明威—中美文化交往的热点》(载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3期)与《海明威在古巴之谜》(载于《译林》1989年第3期)。1990年11月,厦门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他的研究成果《海明威在中国》,并列入“南强丛书”。该书获得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好评。1991 年7月27日,香港《大公报》发表书评,称赞该书“无疑地具有国际意义了”。e该书还获得了厦门大学南强奖一等奖、厦门市社科一等奖和美国肯尼迪图书馆的海明威研究奖等荣誉。f直到十多年后,郑凯梅还摘译了该书中的部分段落,发表在2003年秋季出版的美国《北达科他季刊》上。g

此后,杨仁敬并未终止其海明威研究事业。他曾在《译林》1991年第3期上发表所撰《海明威的中国朋友谈海明威》一文。1992年1月,他翻译的《向巴黎进军》与《我们攻入巴黎》被收入刘白羽总主编、李辉凡主编的《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21 美国卷(3)》,由重庆出版社出版。1996年,台湾业强出版社出版了他编著的《海明威传》。其间,他还于1992年7月和1996年7月分别去西班牙的潘普洛纳市和美国的克茨姆—太阳谷出席了第五届和第七届海明威国际会议,并且都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39]

进入21世纪,杨仁敬又陆续出版或发表了诸多海明威研究成果。文章方面,主要包括《海明威新闻作品散论》(载于郭继德主编的《美国文学研究(第4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论海明威新闻作品的特色和意义》(载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古巴的海明威》(载于《世界知识画报》2009年第7期)、《海明威在广东抗战前》(载于《羊城晚报》2011年7月30日第B10版,后改题为《海明威在广东抗日前线》,载于梁力编选的《羊城沧桑(2)》,花城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八十年来美国的海明威评论》(载于郭继德主编的《美国文学研究(第5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美国文学批评语境下的海明威研究》(载于《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第2期)、《海明威故乡橡树园印象:纪念海明威逝世50周年》(载于《译林》2011年第5期)、《海明威小说中的现代主义成分:纪念小说家海明威逝世50周年》(载于《山东外语教学》2011年第6期)、《论海明威30年代的政治转向—纪念小说家海明威逝世50周年》(载于李维屏编的《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16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论海明威与象征主义》(载于《外国语言文学》2012年第1期)、《论海明威的小说悲剧》(载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论海明威30年代的政治转向:纪念小说家海明威逝世50周年》(载于《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2年第1期)、《海明威论外语学习》(载于《英语学习(阳光英语)》2012年第2期)、《论海明威的女性意识》(载于《外文研究》2014年第2期)、《海明威评论六十年:从冷清到繁荣》(载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论海明威与存在主义》(载于《外国文学》2015年第3期)。

著作方面,他先是完成《海明威在中国(增订本)》,由厦门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5月出版。该书获得教育部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他还编选了《海明威:美国文学批评八十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与《海明威研究文集》(译林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并著有《海明威学术史研究》(译林出版社2014 年1月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