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纲要》教学中运用角色体验法的意义

在《纲要》教学中运用角色体验法的意义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纲要》课程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当中具有其特殊性。这就为角色体验法的实施提供了许多丰富的素材,有利于代入教学法的开展。因此,《纲要》教学需要教师重新激活为人所熟知的历史事实背后的情感和智慧,使其与学生产生深刻的联结。《纲要》课重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接受“四个选择”的历史结论。授课老师可以运用角色体验法巧妙地设置历史情境,带领学生融入其中,让他们由历史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历史结论的“发现者”。

《纲要》课程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当中具有其特殊性。它讲求论从史出,要求通过分析讲解一百多年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从而深刻领会“四个选择”(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2]。因此,与其他课程着重理论的阐释与剖析不同,《纲要》课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比较多地涉及具体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这就为角色体验法的实施提供了许多丰富的素材,有利于代入教学法的开展。

反过来,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也有利于解决《纲要》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难点问题。

首先,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改变历史课程的刻板印象。

中国近现代史对于大学生来说就像是“熟悉的陌生人”。他们曾经熟读记诵每个历史事件的年代、相关人物、起因、经过及影响,但却无法从中感受到历史的脉搏。在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方式的作用下,历史课程成为枯燥、无趣的代名词,历史也只是一段段需要背诵的冰冷文字的集合体。因此,《纲要》教学需要教师重新激活为人所熟知的历史事实背后的情感和智慧,使其与学生产生深刻的联结。体验式教学法把学生从一个事不关己的“他者”变为“我者”,在自我与历史角色的碰撞当中,学生调动自己的记忆、情感、经验和思维去揣摩角色、理解角色、同情角色。“当学生们聚在一起集体扮演某个人物以形成一种观念或观点或某种其他学习目标时,人物塑造就诞生了。这一策略的可贵之处是让同学们扮演那些只有在书中听说或讲座中才有的东西。人物塑造可以把那些遥远的、理论上的东西变成触手可及的已掌握的东西。”[3]

其次,视角的转换带来全新感受,有效避免重复教学。

高校的《纲要》课程不仅教学内容与中学历史教材高度重复,而且叙述的线索和话语体系也都是基本一致的,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指导,都是以对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逐一讲解为讲述方式。可以说,从教学内容、教学套路,到教学的总体观点都是大同小异的。这样一门具有高度重复性的课程,对于崇新求变的大学生来说吸引力自然不高。

体验式教学法则通过改变观察和认识历史的视角,给学生带来全新感受。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作为后来人学习历史,惯常采用回顾或倒叙的方式,用今人的观念去揣度前人。角色体验法则要求学生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真切理解历史人物和那个时代。这种视角的转换有利于唤起他们对历史“同情的了解”,也能够启发他们在“自以为是”和“理所当然”之外探求新的发现。重复多次的历史也在学生们的亲身“体验”中获得了新生

第三,变外在灌输为内在体验,兼顾学生主体性与教学目标。

当代大学生有自主意识强,趋同意识淡的特点,其逆反心理是“思想政治工作中最常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4]。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灌输”为主,教学方式也多采用“满堂灌”、“一言堂”的模式。面对新时期的大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必然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纲要》课重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接受“四个选择”的历史结论。事实上,一百多年的近代史发展进程本身已经很好地说明了“四个选择”的结论,四个选择也已经是历史性的事实,是历史逻辑发展的结果,这都决定了《纲要》教学可以不通过理论灌输,而可能通过有设计的讲述,使历史自然地呈现它的结果。授课老师可以运用角色体验法巧妙地设置历史情境,带领学生融入其中,让他们由历史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历史结论的“发现者”。不仅如此,在体验角色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或怀抱一腔热血,或殚精竭虑,为寻求一条适合于中国的发展道路而苦苦求索的精神。这种精神必然感染和鼓舞学生,在他们的内心激起同样的责任感和伟大志向。这种内在的影响力恐怕比历史结论的获得更有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