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话式”讨论模式的基本形式

“对话式”讨论模式的基本形式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讨论式教学中,“对话”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对话的目的是使对话的双方能在交谈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明辨是非,作出判断。区别于IRE式的讨论式教学,一种新型的“对话式”讨论模式应该建立在不断提问、回答、追问的反复进行中将问题越辩越明。这种对话是基于平等主体的基础上的一种讨论方式,教师既是设问者,也是回应者,学生同样既是设问者,也是回应者。可以说,“对话式”的讨论式教学是一种合作学习的过程。

在讨论式教学中,“对话”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对话”对应的英文单词是dialogue,在英语的词源希腊文中,“dia”有“穿过”或“通过”之义,而“logos”指的是思想、理智和判断,因而,对话的意义就是连接不同个体之间的思想、理智和判断。对话的目的是使对话的双方能在交谈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明辨是非,作出判断。英国学者戴维·伯姆(David Bohm)说:“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4]教育家马丁·布伯(Martin Buber)则指出:“真正的对话——无论是开口说话还是沉默不语——在那里每一位参与者都真正心怀对方或他人的当下和特殊存在,并带着在自己与他们之间建立一种活生生的相互关系的动机而转向他们。”[5]可见,对话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深入交流。在对话教学中,既需要学生倾听教师的观点,又需要教师敞开自己,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在对话中相互倾听、相互开放、相互融合、相互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比较普遍的讨论式教学模式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这种教学模式被美国教育学者卡兹登(C.Cazden)称为IRE(Initiation—Response—Evaluation)模式。其中“I”指教师主动并主导着课堂的提问和指示,“R”指学生的被动应答,“E”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的评价。这种教学模式在我们的课堂中最普遍,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师生的交流以教师提问学生的方式发起,而且在师生交流中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答案不一致并且超出教师的预期时,很少有教师给予学生解释自己观点的机会,大多数的教师立即选择或者自己给出答案,或者叫下一位同学回答,直到获得教师的预设答案。课堂教学中虽然师生的言语交流在逐渐增多,但是许多教师依然独享真理的最终裁判权,教师的预设答案仍然是衡量学生回应正确与否的最终标准,在这种类型的师生交流中虽然有学生的发言,但没有学生的声音。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师所提问题的“虚假性”,换言之,教师在提问之前就已经知道标准答案了。因此,许多教育学者指出,课堂教学中充斥着太多的由已经知道答案的教师向不知道答案的学生提问的情况,在这种意义上,课堂讨论的IRE模式并非真正的对话,而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变相考查,这种考查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而只是将教材中预设的答案经由学生的回答展现出来。区别于IRE式的讨论式教学,一种新型的“对话式”讨论模式应该建立在不断提问、回答、追问的反复进行中将问题越辩越明。这种对话是基于平等主体的基础上的一种讨论方式,教师既是设问者,也是回应者,学生同样既是设问者,也是回应者。在双方相互的沟通和对话中,克服认识的偏见,产生新的观点和视界,将问题深入地讨论和展开。可以说,“对话式”的讨论式教学是一种合作学习的过程。

由此看来,在大学课堂中进行对话式的讨论式教学,不是简单地传递知识,而是更深意义在对话中形成新的知识基础和理论视野,在与他人的对话中,来自他人不同的信息被吸收,自己既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这样就能产生知识的火花,有利于新的知识的创生,新观点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