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彰显海派文化,提升城市品质

彰显海派文化,提升城市品质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其内化为城市内涵,外化为城市品质。上海的“海派文化”已经成为上海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张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是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各国众多城市发挥自身的文化特色,提高城市的软实力,扩大了城市知名度,文化创意产业兴起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其内化为城市内涵,外化为城市品质。上海的“海派文化”已经成为上海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张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对于彰显城市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海历史文化遗产众多

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辖区内还有10个国家历史名镇、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5个中国传统村落,所涉及的历史文化遗产众多。它们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其所透露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构成一部上海历史教科书,展现了上海城市的个性和发展历程,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

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一要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规划。二是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立足保护、合理利用、优化发展,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三是拓展保护主体,增加政府投入,鼓励社会单位参与,动员全民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思想理念、道德规范、处事准则、风俗习惯、工艺技术、操作方法等。它们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滋养人们的精神食粮。其以“先以文‘化’人,后以人‘化’文”的途径,通过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文脉相承、代代积淀,造就了中华文明,是城市发展“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宝贵文化资源。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是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挖掘名人故居、革命遗址、老字号工商业历史故事中的优秀基因。二是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育内容。例如上海石氏伤科疗法已纳入中医高等教学。如果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将具有更大的作用。

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

公共文化设施是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场所,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一是在中心城建设一批与全球城市功能相匹配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二是在各区(县)大力推进区(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建设。三是进一步完善社区文化功能,提供就近为居民服务的文化娱乐场所。

公共活动空间是指广场、公园、绿地、滨水地区、人行慢行公共通道,是不同人群出于不同活动目的,或购物、交往、休闲、观赏、出行的场所,是城市中最富活力的空间。

营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一是优化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布局,增加公共活动空间数量。二是进行精细化的公共活动空间设计。三是注入文化要素,例如配置城市雕塑,对各种街道家具精心设计。

整合各类文化资源

全球化带来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也引发了全球节点城市竞争。各国众多城市发挥自身的文化特色,提高城市的软实力,扩大了城市知名度,文化创意产业兴起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在时代背景下,上海文化创意园区蓬勃发展,形成了一轴(延安路城市发展轴)、两河(黄浦江和苏州河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带)、多圈(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的空间布局。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应当把握“海派文化”特色的文化定位,深化研究“海派文化”自身体系和优势,整合各类文化资源,促进城市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这需要各方协同,努力探索。

愚谷邨(1927年建成的新式里弄住宅)

马勒住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