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中央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把上海推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科技、贸易、金融中心,规划将要“建成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上海必须建设一个经济集约度高、聚散度高和辐射能力强的标志性区域。以浦东开发开放为契机,作为上海中央商务区(CBD)重要组成部分的陆家嘴金融中心区的建设提到议事日程。
启引外智
中外大师共献规划良策
陆家嘴金融中心区的规划目标是主辅功能配套、形态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网络便捷、生态环境怡人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为提高规划水平,决定组织国际方案征集,汇集中外规划师、建筑师智慧,力求规划创新。规划部门于1990年提出4个可行性规划研究方案,1992年邀请英国罗杰斯、法国贝罗、意大利福克萨斯、日本伊东丰雄和中国上海联合设计小组五个境内外国际著名设计团队参加了国际方案征集,所提出的五个方案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其后,上海组织联合工作组充分吸取了国际方案的先进理念和布局特点,并反复听取了国内外专家意见,对国际咨询方案进行深化完善,完成了上报实施的陆家嘴金融中心规划方案。这是国内首次组织城市重要地区国际方案征集活动。
三塔高攀
突显金融城亮丽雄姿
陆家嘴金融中心区规划,以金融、办公为核心功能,集展览、服务、文化、居住等多种辅助功能,以期形成富有魅力的新型城区。
规划着重城市空间形象的塑造,形成“轴线+中央旷地”的空间结构。强化沿世纪大道轴线的建筑布局和建筑高度控制,结合金茂大厦项目,形成一组三幢核心超高层建筑,沿历史形成的烂泥渡路、北护塘路组织弧形高层带,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
立体交叉
构筑便捷高效基础设施
陆家嘴金融中心区规划注重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交通体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规划较好地处理了基础设施、交通体系、绿地开放空间和开发地块的关系。
经过20多年的开发和建设,陆家嘴金融中心区的建筑布局基本按照规划实施,规划预留的核心区三幢超高楼布局蓝图,在“上海中心”建成后全部成为现实;设计师和决策者坚持规划的中心绿地和滨江开放空间,为以后的上海滨水区开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规划提出的地下空间开发和地面、架空步行系统也逐渐实施。
法国贝罗方案
日本伊东丰雄方案
英国罗杰斯方案
意大利福克萨斯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