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抓效益是正确的选择

多抓效益是正确的选择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很显然,多抓效益是公司管理工作的正确选择。  一位私营公司老板曾经指出,过去用来评估生产表现的“良率”,是计算产出和合格产品的比例,大家忽略了其实产出和设备的最好效能还有一段距离。  台湾飞利浦公关私营公司老板指出,从争取戴明奖开始,飞利浦就建立一种管理精神、透明化、数据化。方法的制定是各级私营公司老板的责任,但是事后的成绩落实敢不能忽视,这必须透过分层授权的方式来达到。

  很显然,多抓效益是公司管理工作的正确选择。私营公司老板之所以要重管理,是因为管理的本质在于效益,故有“效益管理”的说法。先看例子:

  罗克海先生,是飞利浦台湾私营公司一家工厂第一任总私营公司老板。

  当罗克海先生从荷兰飞到新竹科学园区,走马上任该工厂总私营公司老板的时候,他所面对的,是每个私营公司老板人的考验:新流程、新产品、没有经验的工人、变化快速的市场、工厂建造期间还经历6次台风。

  结果,工厂不但比原定的18个月早半年完工,而且开工一年不到,就风风光光地庆祝第100万个彩色显像管的产出。

  曾经天天工作超过十几个小时的罗克海先生,现在不但可以“睡得安稳”,还有余暇热切地筹设新竹第一个游艇俱乐部。

  曾为工厂大小细节疲于奔命的罗克海,创出“效能管理”,帮他管理流程复杂的工厂。

  这套方法不但让荷兰飞利浦总私营公司折服,决定今年起在全球飞利浦工厂推行,前来参观的日本竞争对手,都细细问了内容,带回去做参考。

  “这个方法,其实只是常识。”51岁的罗克海,努力用中文念“常识”。

  他的办公桌前,贴了一张中文写的“常识”两个字。

  罗克海形容的常识,其实打破了过去求生产绩效的模式。

  一位私营公司老板曾经指出,过去用来评估生产表现的“良率”,是计算产出和合格产品的比例,大家忽略了其实产出和设备的最好效能还有一段距离。

  效能管理结合设备利用率与良率的概念,简化成一张清楚易懂的表,以设备完美运作时的效能为上限,从中区分出实际产出、直接良品、经过调整之良品等,并细分完美产能与实际产出间的落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就像从直升机上看事情,可以综览全局。”

  罗克海指出,任何人要看这张表,就很清楚工厂的潜力在哪里:目前做到什么程度,哪里出了问题。

  有问题的部门,则再用同样的表,分析为什么出问题,进而提出改善计划。

  但不是充分发挥现有潜力来满足了,还要不断设法提升产官旨。

  了解现状与潜能的差距,也是激励的动力。

  效能表上标示了共同努力的目标,大家一起想,可以改进多少,怎么改进,“百分之百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现在想的是(不能全能生产的)损失。”

  效能表也提供讨论所需的扎实数据及信息。

  过去各部门讲各部门的话,现在效能表提供了共同语言,现在大家“不是坐下来谈差异,而是直接切入解决问题”。

  效能表的产生及运作,电脑是不可缺的幕后功臣。

  这家工厂的许多生产线,都可看见机器人规律地忙碌。不只生产设备电脑化,连产品数量及品质,都整合起来。

  透过产品上的电脑条码,计算机器人的工作量,电脑系统可分秒掌握生产及运作情况,并告知异常状况。

  即使是夜里10点,已下班在家的罗克海,只要打开书房的电脑,荧屏上立即显示全厂的设备图。

  如果哪个设备出现红点,只要按几下鼠标,电脑即显示故障原因,罗克海只需拨通电话,便很快掌握状况,不必在冷风飕飕的夜里开车进工厂。

  发展出效能表,和罗克海的背景有关。

  “我被训练得不看见全部的地平线应当安全,因为危险可能从任何地方来。”

  罗克海说,效能表就兼有综览全局、掌握细节、目标明确的优点。

  台湾飞利浦公关私营公司老板指出,从争取戴明奖(全球最高荣誉的私营公司管理奖)开始,飞利浦就建立一种管理精神、透明化、数据化。

  而效能表将生产活动数据化,并让员工共享这些信息,对提高生产效率,帮助极大。

  看着效能表纪录,罗克海安慰地说,平均每两个半月,产出会往上跳一级:“就像在高速公路开车,一档一档换上去,现在就要冲刺了。”

  做事情若没有效率,则所付出的努力将没有成效,因此私营公司的经营与管理也要讲求方法。

  一个庞大的事业体,若是不讲求方法,就是一盘散沙,发挥不了团体的力量。方法的制定是各级私营公司老板的责任,但是事后的成绩落实敢不能忽视,这必须透过分层授权的方式来达到。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企划的方式在事前先行评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