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皮肤是人体的主要器官之一,它覆盖着全身,与人体的其他器官密切相连。皮肤的结构如图2- 所示。表皮是皮肤的浅层,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构成。基底细胞内尚含有不均匀的黑素细胞,其含量往往会影响到皮肤的颜色。表皮角蛋白形成细胞定期脱落和增殖,使表皮各层得以保持正常的结构和厚度。棘层到角质层的细胞间隙内脂类,构成阻止物质出入的屏障。乳头层为紧邻表皮的薄层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较细密,含细胞较多。

皮肤是人体的主要器官之一,它覆盖着全身,与人体的其他器官密切相连。成人的皮肤总面积为 .5~2.0m2,质量约占人体总质量的 5%,厚度为0.5~4.0mm(皮下组织除外)。根据年龄、性别、部位的不同,皮肤的厚度有所差别,其中女人比男人的皮肤要薄;眼睑的皮肤比其他部位要薄(约为0.4mm);臀部、手臂和脚掌的皮肤较厚(为3~4mm);而儿童特别是婴儿的皮肤要比成年人薄得多,平均只有 mm厚左右。

人的皮肤由外及里共分三层:皮肤的最外层叫表皮;中间一层叫真皮;最里面的一层叫皮下组织。皮肤的结构如图2- 所示。

picture

(一)表皮

表皮是皮肤的浅层,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构成。人体各部位的表皮厚薄不等,一般厚度为0.07~0. 2mm,手掌和足跖最厚,为0.8~ .5mm。表皮由两类细胞组成:一类是角朊细胞,占表皮细胞的绝大多数,它们在分化中合成大量角蛋白,使细胞角化并脱落;另一类细胞为树枝状细胞,数量少,分散存在于角蛋白形成细胞之间,包括黑(色)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该类细胞与表皮角化无直接关系。

. 表皮的分层和角化

根据角朊细胞的不同分化过程及细胞形态,表皮从基底到表面可分为五层,即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及角质层。薄的表皮,与厚表皮的分层相比,略有差别:基底层与厚表皮的相同;前者棘层的细胞层数少,颗粒层只有2~3层细胞,没有透明层,角质层也薄,只有几层细胞。

( )基底层 基底层附着于基膜上,为一层矮柱状或立方形细胞,称基底细胞。它是未分化的幼稚细胞,代谢活跃,不断有丝状分裂,新生的细胞向浅层移动,分化成表皮其余几层的细胞,以更新表皮。基底细胞内尚含有不均匀的黑素细胞,其含量往往会影响到皮肤的颜色。

(2)棘层 棘层在基底层上方,一般由4~ 0层细胞组成。细胞较大,呈多边形。细胞向四周伸出许多细短的突起,故名棘细胞。相邻细胞的突起由桥粒相连,胞质丰富,也含许多游离核糖体。胞质内含许多角蛋白丝,常成束分布,并附着在桥粒上。光镜下能见成束的角蛋白丝,称张力原纤维。在棘细胞间可散有郎格汉斯细胞。

(3)颗粒层 颗粒层约由3~5层较扁的梭形细胞组成,位于棘层上方,细胞的主要特点是胞质内含有许多透明角质颗粒,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颗粒的主要成分为富有组氨酸蛋白质。颗粒层细胞含板层颗粒多,能够将所含的糖脂等物质释放到细胞间隙内,在细胞外面形成多层膜状结构,构成阻止物质透过表皮的主要屏障。颗粒层厚度与角质层厚度一般成正比。

(4)透明层 透明层位于颗粒层上方,只在无毛的厚表皮中明显易见。此层由几层更扁的梭形细胞组成,细胞呈透明均质状,细胞界限不清,胞核和细胞器已消失。细胞的超微结构与角质层细胞相似。

(5)角质层 角质层为表皮的表层,由多层扁平、无核的角化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干硬,是已完全角化的死细胞,已无胞核和细胞器。在电镜下,可见胞质中充满密集平行的角蛋白丝,浸埋在均质状的物质中,其中主要为透明角质颗粒所含的富有组氨酸的蛋白质。细胞膜内面附有一层厚约 2nm的不溶性蛋白质,故细胞膜明显增厚而坚固。在代谢过程中,靠近表面的细胞间的桥粒解体,细胞彼此连接不牢,逐渐脱落,即为日常所称的皮屑。

表皮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的结构变化,反映了角蛋白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移动和脱落的过程,同时也是细胞逐渐生成角蛋白和角化的过程。表皮角蛋白形成细胞不断脱落和更新,其更新周期为3~4周。表皮角蛋白形成细胞定期脱落和增殖,使表皮各层得以保持正常的结构和厚度。

表皮是皮肤的重要保护层。角质层细胞干硬,胞质内充满角蛋白,细胞膜增厚,因而角质层的保护作用尤其明显。棘层到角质层的细胞间隙内脂类,构成阻止物质出入的屏障。因此表皮对多种物理和化学性刺激有很强的耐受力,能阻挡异物和病原侵入,并能防止组织液丧失。

2. 树枝状细胞

( )黑素细胞 黑素细胞是生成黑色素的细胞,由胚胎早期的神经嵴发生,然后迁移到皮肤中,具有合成黑色素的作用。它们大多散在于表皮基底细胞之间,8~ 0个基底细胞间有一个黑素细胞,只有少数分散于真皮中。它们在身体各部位的数目有明显差别,如前额每平方毫米约有2000个,四肢每平方毫米约有 000个。这种细胞的主要特点是胞质中有多个长圆形的小体,长0.6μm,宽0.2μm,称黑素体(melanosome)。这种小体有界膜包被,内含酪氨酸酶,能将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melanin)。黑素体充满色素后成为黑素颗粒(melanin granule)。黑素颗粒移入突起末端,然后被输送到邻近的基底细胞内,因而基底细胞内常含许多黑素颗粒,而黑素细胞本身却含黑素颗粒少。黑色素为棕黑色物质,是决定皮肤颜色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细胞中黑素颗粒的大小和含量的差别,并由于黑素细胞合成色素的速度不同,决定了不同种族和个体不同部位皮肤颜色的差异。黑色素能吸收和散射紫外线,可保护表皮深层的幼稚细胞不受辐射损伤。

(2)郎格汉斯细胞 郎格汉斯细胞分散在表皮的棘细胞之间。这种细胞的性质与免疫系统的树突状细胞很相似,能识别、结合和处理侵入皮肤的抗原,是皮肤免疫功能的重要细胞,在对抗侵入皮肤的病毒和监视表皮癌变细胞方面起重要作用,并在排斥移植的异体组织中起重要作用。

(3)梅克尔细胞 梅克尔细胞是一种具有短指状突起的细胞,在光滑皮肤的基底细胞层及有毛皮肤的毛盘,数量很少。梅克尔细胞可能是一个异质性的细胞群,其中有些细胞可能是感觉细胞,与神经末梢共同构成触觉感受器;其余的细胞也许对表皮细胞增殖和皮肤附属器的发生,或对皮肤内神经纤维的生长起诱导和调节作用。

(二)真皮

真皮位于表皮下面,由结缔组织组成,包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及基质。结缔组织与表皮牢固相连,深部与皮下组织接连,但两者之间没有清楚的界限。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毛囊、皮脂腺及大小汗腺均位于真皮结缔组织内。身体各部位真皮的厚薄不等,一般厚~2mm,是表皮的 5~40倍。真皮又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两层。

. 乳头层

乳头层为紧邻表皮的薄层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较细密,含细胞较多。此层的结缔组织向表皮底部突出,形成许多嵴状或乳状的凸起,称真皮乳头(dermal papilla)(图2- ),使表皮与真皮的连接面扩大,有利于两者牢固连接,并便于表皮从真皮的血管获得营养。乳头层毛细血管丰富,有许多游离神经末梢,在手指等触觉灵敏的部位常有触觉小体。

2. 网状层

网状层在乳头层下方,较厚,是真皮的主要组成部分,与乳头层无清楚的分界。网状层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粗大的胶原纤维束交织成密网,并有许多弹力纤维,使皮肤有较大的韧性和弹性。此层内有许多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毛囊、皮脂腺和汗腺也多存在于此层内,并常见环层小体。有的婴儿骶部皮肤真皮中有较多的黑素细胞,使局部皮肤显灰蓝色,称胎斑。

(三)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组成(图2- ),一般不认为它是皮肤的组成部分。皮下组织将皮肤与深部的组织连接一起,并使皮肤有一定的可动性。皮下组织的厚度因个体、年龄、性别和部位而有较大的差别。腹部皮下组织中脂肪组织丰富,厚可达3cm以上;眼睑、阴茎和阴囊等部位皮下组织最薄,不含脂肪组织。分布到皮肤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由皮下组织中通过,毛囊和汗腺也常延伸到此层组织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