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文实例分析

论文实例分析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后,除去盖单及衣裤,消毒后铺标准层次无菌单。手术期间循环水箱内水温设定在38℃。分别记录患者术前肛温、诱导后肛温,以后每30min记录1次肛温,直至手术结束。当寒战级别为1级及以上时,视为患者出现寒战。手术结束时,对照组术终肛温明显低于实验组。本文在报告结果时分成3个小标题描述。不足之处是文中没有写出采用的是哪种统计学分析方法,也未列出具体的统计量值。

一篇好的护理论文,应具有实用性、创新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要求内容新颖、目的明确、资料真实、数据准确;同时应具有可读性,要求层次清楚,文字精炼、准确、平实、严谨,切忌华丽的修饰和夸张的语言,不用口头语。论文中涉及到的专业术语要规范化,在全文中前后一致。一篇科研论文的字数一般在3 000~4 000字。

以下结合一篇论文实例,进一步说明科研论文正文部分的书写格式及要求,并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例2 “循环水毯对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保温效果的探讨”

(一)前言部分

【原文】 临床上一般将中心体温34~36℃称为轻度低体温。围手术期低温是麻醉和外科常见的并发症,在实施外科手术的患者中,50%~70%可发生轻度低体温[1]。以往人们只注意到低体温对手术患者有利的一面,如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等,而忽视了它对机体不利的影响,如低体温可使患者对手术伤口感染的抵抗力降低,可导致机体凝血功能障碍,使患者术后苏醒延迟,削弱机体的免疫力等[1]。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术中连续使用循环热水毯对减轻手术患者低体温及麻醉后寒战的效果。

【分析】 前言部分应阐明立题依据和研究目的。一篇科研论文的基础应是源于前人的研究或临床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可通过引用文献中的数据或观点来说明;在前言的后半部分,应阐明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前言首先描述了低体温的界定、发生率,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以往人们只注意到低体温对手术有利的一面……而忽视了它对机体不利的影响……”,由此引出该研究目的在于“观察术中连续使用循环热水毯对手术患者进行保温,以减轻患者低体温及麻醉后寒战的效果”。前言部分要简明扼要,点明该研究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必要性,吸引读者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避免将结论写在前言部分。

(二)材料与方法部分

【原文】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1年10月至2002年4月,采用全身静吸复合麻醉下行子宫、卵巢、胃肠、膀胱、肝胆等部位的腹部手术,术前均无发热的成年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常规保温的方法,即患者进入手术间时,身穿单层棉布衣裤,盖双层手术单。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后,除去盖单及衣裤,消毒后铺标准层次无菌单。实验组患者术中除常规保温外,在手术床上放置循环水毯(160cm×60cm),该水毯由天津塑料研究所提供。循环水毯连接美国Sarns48103循环水箱。手术期间循环水箱内水温设定在38℃。

使用美国EAGLE4000监护仪及配套热敏电阻体温计测量直肠温度,进行体温监测。患者进入手术间平卧静息5min后,将体温探头插入肛门10cm,用胶布固定于大腿内侧。分别记录患者术前肛温、诱导后肛温,以后每30min记录1次肛温,直至手术结束。并在麻醉苏醒期评估患者寒战的级别。寒战等级根据Guffin等[2]提出的划分标准分5级:0级=没有寒战;1级=立毛肌收缩或外周血管收缩;2级=一组肌肉轻微活动;3级=超过一组肌肉的中等强度活动;4级=持续性的全身肌肉强烈活动。当寒战级别为1级及以上时,视为患者出现寒战。

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采用均数、标准差、t检验、率的U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分析】 本文在“研究对象”部分介绍了入选条件,即“全身静吸复合麻醉下行子宫……等部位的腹部手术,术前无发热的成年患者”,样本来源于“2001年10月至2002年4月的住院患者”,样本量为5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由此可判断本研究采用的是方便抽样;在“方法”部分的第1段,介绍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取的干预措施(即两组的保温方式)。第2段介绍了两个评价指标:即肛温和寒战级别,描述了测量肛温的仪器、来源、型号、测量方法,界定了寒战级别的评定标准。第3段介绍了统计学指标和分析方法。

由上可见,“材料与方法”部分要求把研究设计的内容描写清楚,若文中应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应详细介绍,以便他人重复验证。在描述评价指标时应界定评定标准,最好有据可依,如本文在界定寒战级别时,按照“Guffin等[2]提出的划分标准”,以体现研究的科学性。介绍“方法”时,也可再分几个小标题,如本文可分别在每段前加上“1.2.1干预措施……;1.2.2评价指标……;1.2.3资料处理与统计……”这几个小标题,使层次更为清晰。

(三)结果部分

【原文】

2.结果

2.1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身高、体表面积、术前肛温、手术时间、手术间温度、输入液体量、术中出血量和麻醉处理方式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手术期间肛温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手术期间肛温变化情况如表2-1和图2-1所示:

表2-1 两组患者手术期间肛温变化情况(x±s,℃)

注:术终与术前肛温组内比较1)P>0.05;2)P<0.01

图2-1 两组患者手术期间肛温变化情况

由表2-1可见,两组患者在术前肛温和麻醉诱导后肛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图2-1显示,对照组患者肛温从麻醉诱导后开始,即呈下降趋势,至手术结束时低于术前肛温(P<0.05)。实验组除麻醉诱导期肛温有所下降,诱导后30min内肛温开始逐渐回升,并呈平稳状态至手术结束,术终与术前肛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结束时,对照组术终肛温明显低于实验组(P<0.01)。

2.3两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寒战的发生情况 在麻醉苏醒期,实验组患者寒战发生率(1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寒战发生率(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情况见表2-2。

表2-2 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寒战发生情况

【分析】 结果部分应将原始资料进行归纳和统计学处理后,用文字或图表的形式,准确、客观地报告出来,而不是把原始数据全盘端出,堆砌在一起。本文在报告结果时分成3个小标题描述。

2.1中,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了两组基本情况有无差异,以表明两组有无可比性。不足之处在于此处仅通过P>0.05这个数据来表明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似乎不够充分,应分别列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描述性数据,然后写明比较两组差异的统计量值及其P值,以便于他人验证两组资料是否真正有可比性。

2.2和2.3中,分别通过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方式,将两组患者术中肛温的变化情况及麻醉苏醒期寒战的级别直观而形象地表达出来。同时,在表2-1和图2-1下面,用文字对图表中表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以便于读者阅读。不足之处是文中没有写出采用的是哪种统计学分析方法,也未列出具体的统计量值。

(四)讨论部分

【原文】

3.讨论

3.1手术过程中患者低体温的发生 据文献报道,在实施外科手术的患者中,50%~70%可发生轻度低体温[1],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对照组在手术期间采用常规方法保温易发生低体温(图1)。术中的低体温可以导致手术患者在麻醉后寒战的发生,本研究对照组患者寒战的发生率达64%,明显高于实验组(12%)(P<0.01)。在麻醉苏醒期,随着麻醉药物作用的逐渐减弱,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开始逐渐恢复。由于寒战是人体主要的产热方式,因此,术中发生低体温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常以寒战的方式进行体温调节[3]。寒战对手术患者有许多不利的影响,可使机体耗氧量增加,二氧化碳生成增多,造成低氧血症、乳酸性酸中毒、心排出量增多、每分通气量增加、加重心肺等器官的负担,不利于机体康复[4]

3.2循环水毯有助于减少低体温和麻醉苏醒期寒战的发生 由图1可见,实验组患者只在麻醉诱导期肛温稍降,这主要是由于全麻药物对体温调节中枢的抑制作用造成的。虽然实验组患者此时已在使用循环热水毯,但皮肤表面热量转移到身体内部需要一定的时间。从麻醉诱导后30min开始,实验组患者肛温逐渐回升基本维持正常。由于手术期间实验组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有将近1/2体表面积的皮肤与循环热水毯相接触,因此,循环热水毯的水温可以通过传导的方式,将热量提供给手术患者,达到维持体温的作用。实验组患者术终肛温与术前肛温比较无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肛温从麻醉诱导期开始则呈明显下降趋势(图1),至手术结束时远远低于术前肛温,麻醉苏醒期寒战的发生率也高于实验组(表2)。由于两组患者在基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因此,该研究结果提示,术中持续采用循环热水毯保温有助于减少低体温的发生,明显降低患者麻醉苏醒期寒战的发生率。

【分析】 讨论部分应结合本研究结果、相关的理论基础、他人的文献结果或观点,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切忌简单重复结果或脱离本研究结果而罗列大量文献资料。可按照“简要描述本研究的重要结果……→分析此结果的原因和意义……→针对此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这样的思路来写。本文讨论分成两个小标题,结合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3.1中“本研究结果表明……”、3.2中“由图1可见……”,然后结合专业知识,分析该研究结果发生的原因和意义。在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和下结论时用词要慎重,如可用“原因可能与……有关”,或“提示……”这样的词句,切忌无根据的猜测和盲目下结论。此外,讨论最后还可以提出本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五)参考文献(略)

【分析】 本文共列出了4篇参考文献,其中2篇是书籍,2篇是期刊上的文章。在正文中引用文献处用角码标注出来,并按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