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师们在服务中的微笑

医师们在服务中的微笑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对微笑的渴求与期待也成为一种永恒的期待。因而,医师被要求在医疗服务中要有微笑,甚至具体到要求到有露齿的微笑。露8个牙的微笑。这种感情的需要,正如一首流传甚广的通俗歌曲中唱出的“你的笑,对我一生很重要!”这是因为罹患疾病对患者来说,疾病是他们生命历程中的一次劫难。

(一)微笑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微笑是打开心灵之窗的钥匙。在人和人的交往与相互沟通中,微笑从来都是极为重要的传送感情和态度的方式和手段。所以有人说,在人际交往中,微笑是送给对方的第一张温馨关爱之情的名片;微笑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有了微笑,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便会变得更为通畅;更能迅速地相互理解、建立友谊。正因此,在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中,微笑便成为人们社会交往中最具有共同性和永恒性的情感与态度的表达方式。成为使用频率最高、且又最有实效的沟通手段。

微笑,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心灵与情感的沟通。心中有爱、微笑常在。而在不同的场景条件下,在不同的人的个性特征的影响下,人们的微笑又有着不同的样式。在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众多文学著作中,他所描绘的人际之间的各种微笑居然有近百种之多。然而人们又总是能从其中感到爱和情感的内核。因此在人们的相互交往中,微笑的使用最为频繁,经久不衰!人们对微笑的渴求与期待也成为一种永恒的期待。

随着医学科学和心理科学、生物科学、社会科学的进步,人们对笑的研究有了更多的认识,2010年4月2日《参考消息》刊载过美联社4月1日的题为《笑是严肃的事情》的报道。文中指出:“笑是原始的,是我们的第一种交流方式。猿会笑,狗和老鼠也会笑,婴儿在他们学会说话之前就会笑了。没人教你怎样笑,你自然就会笑。”数十年来一直在研究笑的巴尔的摩神经科学家罗伯特·普罗文说:“无论讲何种语言的人群,都是以哈、哈哈的方式笑,无论你讲普通话、法语、英语,人人都会笑——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种产生笑声的信号发射器。每一声‘哈’大约持续1/15秒,每1/5秒重复一次。如果笑声比这快或更慢,那么它听上去就更像是喘气或其他东西。”普罗文在《对笑的科学调查》一书中又指出,“失聪者虽然听不见但会笑,人们通电话时,虽然看不见对方也会笑。这表明笑不取决于单一感官,而取决于社会交往”。鲍霖格林大学心理学教授雅克·潘克塞普说:“笑是快乐,是对生活的积极参与,它有很深刻的社会性。”的确,笑是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到,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笑容,微笑,开怀大笑,矜持的笑,还有不屑于理会的冷笑,还有如同蒙娜丽莎那样的神秘的笑!但是人们普遍认为,笑是最佳良药,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提供证据说明这一点。笑,对人身心都有好处,这是笑学研究的范畴。这一新的研究发现,人越是经常笑,笑得时间越长,对身体健康越有利。德国慕尼黑的笑疗协会负责人舍费纳解释说:多种刺激可引人发笑,其中包括情绪刺激、心理刺激、身体刺激……当人脑受到过度刺激,人便开始发笑。而柏林自由大学人类生物学和人类学研究所的卡斯滕·尼米茨教授说:“笑能牵动从面部到呼吸系统的100多块肌肉”,他还指出,“发自内心的笑会牵动整个身体,比如摇头晃脑,屈身弯腰。”他们都发现人大笑时呼吸比平时深长,会对整个身体产生影响。勃兰登堡的一家心理疗法机构的米夏艾尔·第策说:“人笑的时候,吸入更多的氧气供给身体细胞,使支气管扩张,分解代谢加快,肌肉放松,并促进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另外,笑有助于伤口愈合和受损肌体的恢复。人笑的时候,大脑会抑制受压力时激素的释放,而且不止这些。尼米茨教授还指出:“人笑的时候会分泌出更多的血清素(也称作快乐荷尔蒙)。因此,笑得越多,你就越觉得快乐!”美国科学家所做的研究表明,笑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它似乎可以活化可吞噬癌细胞的T淋巴细胞。此外,笑还有精神的影响作用。

(二)医师的微笑是患者的期盼和需要

上述所有研究可以让我们在研究医患沟通中医师们的微笑的重要性时有以下几点启迪。第一,笑是有益于健康的,无论是医师的健康还是患者的健康;第二,笑是交流的方式,医师和患者的交流沟通当然也需要有这种方式;第三,笑有很深的社会性,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医者对社会责任的认定,是医师和患者交往关系的社会反应。在医患关系中,患者的需求对医师们来说,就是一种社会需求、社会反应。患者需要经常看到医师们的笑。

正由于这样,在建设和谐温馨的医患关系中,在医患沟通中,微笑也成为恒久的要求和永远的需要,成为医师们最经常被要求去努力实施的一种医疗服务的内容。而且已经成为了行为规范。有的地方这种规范甚至有了量化的标准的表述:如微笑,“要笑得好看和温馨”“要露出8个牙来”,即所谓“露齿笑”的要求。“露齿笑”,之所以被这样的重视和强调,当然绝不是个别领导者的主观意志任意添加。而是人们长久社会交往中实践经验的凝聚。是人们情感交流的经验的凝聚。是人际关系学者,社会学者,心理学者们大量的观察分析和总结的结果。大量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露齿的微笑,是敞开心扉的表现,是真情流露的自然形态,是一种重要的,无声但温馨的沟通语言!因而,医师被要求在医疗服务中要有微笑,甚至具体到要求到有露齿的微笑。露8个牙的微笑。

但是,在医疗服务中上述的要求和规范往往并没有得到完美的实施,勉强的、“被要求”摆出来的“笑脸”,没有了爱意的传达,变成了使人读不懂的“符号”。医患关系也会因为这种“被要求”变得生硬和尴尬起来,双方都只有不自在和不舒服的感受。为此,医师们首先要在观念上弄清,为什么医师面对患者要有微笑?凭什么医师要对患者微笑?

首先从患者方面来看,他们来到医院、确实需要看到医师、护士和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第一张名片——温馨关爱的微笑。这种感情的需要,正如一首流传甚广的通俗歌曲中唱出的“你的笑,对我一生很重要!”这是因为罹患疾病对患者来说,疾病是他们生命历程中的一次劫难。一个自己难于逾越的“坎儿。”患病,一方面直接带给他们的是生理上的巨大痛苦,折磨和煎熬,这种难忍的疼痛,是正常的人们难于体验和想象到的。因此,他们希望得到理解和被承认,强烈地渴望温馨和关爱,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次抚摸和安慰……!而更重要的是疾病带给患者心灵上的伤害。因为疾病,他们不得不暂时的离开自己的亲人,仿佛被迫从温馨可爱的家庭中隔离了出来。一种对孤独的恐惧,一种寂寞无助的情感和无奈,使他们的心灵受到巨大的伤害!然而疾病还不仅带给他们亲情失落的伤害,更有社会角色失落的巨大伤害!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人们总是在履行社会职责的过程中找到自己,肯定自己,体认到实现自身社会的价值的愉快,从而有自尊和自豪。而一旦罹患疾病,人们不得不从自己的社会角色中剥离出来,失去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失去了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一下子变得无所事事,无所作为。从而产生一种负疾,一种惶惑,一种迷惑,这是患者特有的一种较之于生理痛苦更为沉重的苦难和负担!这种心灵的压迫和伤害,却往往又不能、又不会用语言直接表达出来,是深沉于心底的痛苦和伤害。这就从内心深处积累着、孕育着更为强烈的对“同情”“理解”“温馨”和“关爱”的期盼。一种深沉的强烈的期盼,一种分外敏感的期盼。这种殷殷的期盼,弥漫在求医的全过程、弥漫在医疗的过程中,弥漫在与医师接触的每一分每一秒。患者来到医院,不仅是要得到治疗和护理,更要得到温馨、抚慰和关爱。这时,医师的微笑便是对他们的最好的爱心传递、温馨关爱和有效治疗。医师的微笑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可以鼓励他们坚强地面对痛苦。微笑,带给他们的关爱,鼓励和帮助使他们不再惶恐,不再无助,并且最终战胜病魔。因之,对于敏感于温馨关爱需求的患者来说,医师的笑,是很重要的渴求!因此,医师们应当在第一时间带给他们微笑,在全部治疗和过程中总有可亲可爱的微笑,任何时间,任何场合,请不要吝惜你的微笑!

然而也许医师有一种疑惑,患者来医院是“求医问药”来了,既然患者是有求于医师,为何还要医师先对患者微笑呢?这确实是医师们需要首先解决的一个认识。

(三)心存感激,是医师们发自内心的微笑的源泉

综上所述,在医疗服务中要求医师们都要有温馨和蔼的微笑,这可以说是已经是不争的结论。医师们在医疗服务中,在与患者的交往中,总是要有可爱的温馨的微笑。但是,现代社会学,心理学又有这样一些试验:其结论居然是“职业性微笑有损健康”。据法新社从德国法兰克福发出的专电报道,法兰克福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职业要求其始终保持微笑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患病”。法兰克福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说:“风险最高的是空中机舱服务人员、销售人员和护理人员,因为他们必须对自己服务的对象保持微笑!”该大学进行过一项心理试验,试验者寻找了4 000名空姐、销售和护理人员,让他们在模拟的客服中心参加试验,他们都被要求对服务对象始终保持微笑!在试验中他们都会受到服务对象的挑剔、不尊重和不礼貌的对待!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参与实验的50%的人可以与其争论、争吵,而另50%的人只能忍耐,始终保持微笑。试验的结果显示,受试者们在遭遇到无礼的挑剔和对待时,他们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不利健康的现象。但是当事情过去之后,被允许可以争执和争吵的人血压和心率都很快地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只能委屈忍受的另外50%的人,无一例外地在较长时间内心率和血压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所以研究人类情感的迪特尔·察普夫教授指出:“一个人对其真实情感的每一次压抑都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后果!”所以试验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职业性微笑,有害健康”。既要求有微笑,又可能因为这种职业要求的微笑有害健康……应该怎么处理这个矛盾呢?有的企业的管理者提出一项对策,给受委屈者以发泄的渠道。比如设置模拟的经理人,让受到委屈的职工对这个橡皮做成的经理人去打他以发泄怒气!有的单位专门设置“委屈奖”,给予受委屈者以经济或物质的补偿……!其实,这里的职业性微笑往往就是简单化的职业要求微笑,是“要你笑”,被要求者是因为工作需要、礼节需要、面子需要、赢得客户的需要、门诊量的需要而微笑。当微笑是“被要求”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当然就会损害健康。因此,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培养医师们对工作的兴趣,对医疗服务工作的神圣奉献精神的确认。培养医师们从对自身价值的确认和肯定中保有积极心态,从而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微笑,而对患者的心存感激,就是医师们在医疗服务中应当有的积极的、正确的健康心态。

患者来医院就诊、求医问药,是有求于医者的。为什么医护人员倒首先要对他们心存感激呢?我们不妨从考察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医患双方关系的特点和状态来寻求一下答案。第一,患者来医院就诊就值得医护人员心存感激。因为患者的求诊,是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尊重!是他们赋予了医师们最大的信任和托付。以生命相托、以幸福相托、以全家人的幸福安宁相托付!如此重托,如此信任,难道不值得我们心存感激吗?同时,患者来就诊,也为医师们提供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追求的机会,使我们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存在价值,确认了自己的存在价值。享受到、体验到“我能为他人”的愉快与欢欣,有了这样的感激之心,当然就会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微笑。第二,对于患者向医师们的倾情的诉说,医师们也应该心存感激。在医院中,医师们就是患者的需要的最主要的倾诉对象。因为在病中,他们对医师的诉说,往往还会有超越症候疗效范围的诉说,往往会包含着多方面的心灵感受和苦恼。这些也许是繁琐和絮叨的诉说,其实非常值得医师们心存感激的。因为这既表现了患者对医师的信任、依赖和依恋。同时其诉说也会帮助医师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了解患者,了解治疗的进程与实效。了解不同的患者的不同康复过程;从而帮助医师增长治疗疾病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增长与人交往的才干,所以许多高年资的医师常说,“患者就是医师的老师,医师们的经验和成熟,就是在向患者的学习之中得到的”!特别是年轻的医师们,要清楚地知道,并且去切实的体会,自己在医疗服务中,在倾听患者们的倾情诉说中确实可以更快的成长和成熟起来。因此,对患者的絮叨诉说,心存感激、报之以亲切的微笑就是医师们的真情流露和自然的爱心展现。第三,对于患者的配合治疗与合作,医师们应当心存感激!医师们在医疗服务中确实有需要患者的配合与合作,而且任何医疗活动也只有有患者的合作才会有实际的疗效。在医疗过程中,患者的配合与合作可以有多种表现,无保留地述说;医师听诊时患者尽力前倾的体姿;在病房中尽力按照医嘱要求去做、按时服药;坚持康复练习;及时告诉医师自己的病情变化——都是患者主动的配合医师,医师们往往或者以为这是患者本来就应该有的而把这种配合与合作“不当回事”,因而也就淡然置之,没有看到这些配合正是医师和患者共同战胜疾病的表现,没有看出这是患者对医师的尊重与关爱,因而失去了彼此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的感情交流与共鸣。医师们要看到患者在医疗服务中的配合与合作,还反映他们的抗病的意志和决心,反映着他们对重回社会、重新履行自己社会责任的人生价值追求,反映着他们的做人尊严与自重。这也值得我们学习和感激。因为他们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维护也会激励我们。也是对我们的极大的支持!医疗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诊断、治疗和医疗技术的运用,根本的目的是要调度患者自身的抗病能力,激活其体内抗病的机制。有配合、有合作才会有疗效。因此,患者的配合是医疗疗效的根本保障。也是医师们在医疗服务中感受到自己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因素。这样认识当然就会有医师们对患者的心存感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温馨的微笑。第四,医师们在医疗服务中对患者的心存感激还应表现在治疗过程中彼此的理解,谅解和宽容之中;在医师治疗患者的过程中,有时会因为患者因为不懂医学、配合不当出现治疗的差错,甚至引发病情的反复和波动。对此,医师不应当埋怨和斥责患者,因为他们不是存心如此的。所以当医师以微笑来表示宽容的时候,患者会感受到的是更大的更多的温馨和体贴,减少了“出了错”的内疚和心理压力。努力地有新的配合。另一种情况是医师们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差错,或者引发了患者的疼痛不适……,医师对患者道歉,患者接受医师的道歉,并给予医师以大度的宽容时,医师也应该及时地回报以微笑。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医院的卫军秀医师在《中国医学论坛报》上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故事:她接诊的一位患者鞠大妈,因为脑梗死而左侧偏瘫,卫医师为她选择了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3天后病情好转,可是到了第6天却出现了意外,鞠大妈的左腿高度肿胀了起来,卫医师为此请教了省城的专家路教授,教授提示可能是降纤酶导致的软组织出血,患者出现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这虽然不能说是医师的过错,但是患者和患者的家属却表现十分不满,卫医师于是一方面停用了降纤酶,另一方面又和大妈及其家人沟通,告诉他们说:“我知道你们这几天很不满意,我非常理解你们的心情,可你们愿意听听我的心里话吗?我的担心也不下于你们!但是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时因人而异且无法预知,对此我也很着急!”家属们听了以后勉强地笑了一笑,并且说;“我们也只是想了解一下,只要慢慢能好就行。”沟通后的第2天查房时,卫医师刚一进门,就听见鞠大妈亮着嗓子说:“卫大夫,我的腿能离开床面了,都怨我不好,让你担心了!”卫医师听后心头一热,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也露出了欣慰的微笑。鞠大妈出院时又特别的对卫医师说:“卫大夫,我以后还会来麻烦你的,你可不敢嫌弃我老婆子啊!”卫医师笑着说:“大妈,我怎么会呢!”这个案例中,医师和患者彼此的理解和宽容,都在微笑之中了。医师要对患者给予的宽容心存感激,是因为宽容是关爱的体现,是爱意的延伸。有爱才能有宽容!因此在医疗过程中,医患双方的宽容也是医师对患者心存感激的重要方面。心存感激就会有温馨的笑容。

医师的微笑之所以重要还因为:由于医院的环境尤其病房的环境,到处都是洁白、整齐、安静、说话轻柔、走路轻轻……这样的洁白和安静很容易引发出患者“冷清”和“冷漠”的感受。如果患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常能看到、感受到医师们亲切的微笑,冷静中便会生出暖意来。正如一首歌曲中表达的“烛光中你的笑容,暖暖地让人心动”。因此,医师们在医疗服务中不要吝惜对患者的微笑!只要心存感激,便会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笑容。是否会露出8个牙来并不是重要的内容,何况许多情况下医师还戴着口罩。当医师戴着口罩时,他们的微笑也会从他们的眼中传送出来,让患者感受关爱和温馨。

(四)医师们为自己而微笑

还应该看到,医疗服务中的微笑并不仅仅是为了表达医师对患者的心存感激,微笑并不仅是“笑给患者”的。因为大量的研究表明,微笑更是一种修养,是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微笑——在医疗服务中医师经常浮现的微笑,更是医师的一种心态。一种人生价值追求的展现。微笑是医师们对自己社会职责的一次次的确认与强化。微笑是一种感受到“我能为您”的价值实现的欢愉!是医师们感受到自己活得有滋有味,有意义的真情流露!这种热爱生活、忠于职守的欢愉,也会在情绪上“传染”给患者,医师们的微笑含着自信和真诚,蕴含着温馨和关爱,必然会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阳光的明亮与温暖。得到关爱和抚慰,得到战胜病魔的鼓励,激发出医患共同战斗的斗志。患者的这种种的感受,也会立即地反映出来,回报给他们面对的医师。这样医师们的微笑,便不会仅仅是“笑给患者的”,也不仅仅是“笑给自己的”,医师们的微笑,是爱心的真情传递。因而也会唤醒和激励病患者的真情回报,“微笑”就成为医患双方的心灵的融会和沟通。可见微笑在医患沟通中其实都会是双向的、互动的,医患双方在彼此的微笑中实现着真情的传递、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融会。由于这种彼此的互动,是先发端于医师们微笑的,是医师们的微笑才引出患者的微笑。因此,医师在医疗服务中的微笑,不仅对患者来说,是他们一生中的“很重要”。而且也是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重要的条件。

(五)为什么有的医师在医疗服务中不会笑

在医疗服务中,许多患者对医师的投诉、不满意,往往集中在医师的服务态度方面,而且大量地又集中在“冷漠”这个词语中;如果仔细的询问患者“为什么觉得医师对你冷漠?”往往的回答就是“大夫冷冰冰的脸!”“没有一个笑脸!”

既然有了心存感激,既然有了自尊与自信,为什么还有的医师仍然在患者面前笑不起来?不会笑?不敢笑?笔者曾经和一些医院的年轻的医师有过一些探讨。有一位“三甲”医院的女医师,人长得非常的漂亮,服装合体、精神焕发。可是就是没有一丝笑意在脸上!问为什么没有笑意时,她的回答很明确:“怕引起误会,带来麻烦。”也有的医师在回答患者的质询,或者与患者进行谈话和语言沟通时,总是板着一副正经的脸、严肃的脸。问及原因时,也往往是:“怕被人看不起!”“怕被人轻看!”还有的医师在工作中没有笑脸,是因为心中有事、“烦着呢!”应当怎样来看待和处理这些情况呢?笔者以为,医师们对患者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有关爱在心中的。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爱的奉献。为什么还不会笑?不敢笑?笑不起来?首先,医师也是情感丰富的社会人,他们也有他们的欢乐和苦闷,医疗服务并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的业余生活、私人生活中也会有不顺,有苦恼,甚至有不幸。这种情况也需要得到宽容和理解,并在医疗服务中做出必要的安排(暂时的离开一线、休息一下,换个工种)。而一般的“心情不好”“不痛快”作为医师来说,简单的办法就是不要把自己个人的不愉快带到工作岗位上来,暂时搁置、暂时的忘怀。这不仅是因为患者在盼着、等待着你的关爱。而且也因为个人的那些苦恼、不顺……在岗位上时,也不可能有机会、有条件去化解。在岗位上时,医师们只能做也最能做的就是对患者的精心治疗和温馨关爱。这种精心治疗,真诚关心,不仅是医师最能做的,而且更是可以做得最好的!暂时把个人的苦恼烦闷抛开,去努力工作。这时医师对患者精心呵护和关爱,可能还会有一个意外收获!当患者得到医师的精心呵护和关爱之后,都会有立刻的真诚回应,感谢的语言,真情的爱的眼神,同样温馨的微笑,也会立即使医师得到抚慰,医师们个人的一些苦恼悲伤,也会随之缓解。这样,医师们的暂时把个人的不快抛开,可以说是“失之东隅,却得之桑榆”!

“怕被人误会”这种想法,这种顾虑,在年轻的医师中并不是个别存在着的。但是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误解。微笑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有含情脉脉的笑,矜持的笑,羞涩的笑,也真有挑逗的笑,胆怯的笑,究竟会有何种笑决定于个人的内心状态。意在心中,笑在脸上。从他人的笑容中去读懂内心是人人都会有的一种基本能力,我们对患者真情关爱,有同情之爱,有尽力帮助他们的愿望,有心存感激。我们的微笑便会以真诚、自信、温馨关爱的内涵展现出来。绝不会被人误懂、曲解。年轻的医师的“怕别人误解”,往往是因为还没有去接近患者,是一种预先的设想。因为自己年轻漂亮,常常被人注意,因而容易把一般人际交往中的体验简单的引入到医患关系中来。这是完全不必要的顾虑,请放心的、大胆的微笑吧!

还有一种笑不起来是源于内心的紧张和恐惧。这常常表现在年轻医师的医疗服务中,特别是当他们需要应对患者的质疑、投诉的时候。由于医师的年轻,他们往往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自己还不是很明白的病例,或者自己还解释不清的问题,这本来就是一种客观的现实,任何医师都是要经历这样的发展过程的。可是有的年轻医师惧怕患者因此而看轻自己,不信任自己,于是平日便会在患者面前保持一种矜持。而当患者提出一些有关治疗的疑问,或者质疑一些治疗措施时,便更加紧张起来,当然就不会有温馨的微笑展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对医师的治疗有一些不理解、不明白和猜疑存在,就是因为他们是不懂得医学科学的。他们提出疑问不是挑剔,而是求助;不是根本怀疑,而是想弄个明白。他们想参与医师的治疗,是要帮助医师,是要找到他们可以出力的地方。因此作为医师,首先需要的就是理解他们的心态,从而有宽容的微笑,耐心地倾听和必要的解释。另一方面还要看到,医师在患者面前是懂得一些科学和掌握医疗技术的,对此,医师应当有起码的对自己掌握的医学科学医疗技能的自信。这种自信,不是要把自己看成患者的保护神,而是把自己当成患者的朋友、亲人。这样,当患者的提问、质询超出医师们的现有知识水平(实际上现在医学的发展确实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我们才会如实的予以说明,不会紧张,不会误解患者的质询……,因而也会浮现自然而亲切的微笑来。

(六)微笑,不仅是付出,更是接受

在医师们的医疗服务中,微笑是他们对患者心存感激的表现,更是对自身价值的确认和肯定。因此,微笑便是医师们奉献给患者的爱心的体现。医师的微笑是一种付出、是一种奉献!但是在实际的医患关系中,从来都不会是只有单方面的付出和奉献的。每一位医师的真情奉献,他们对患者的精心呵护,温馨关怀,他们的每一次微笑,从来都不会是白白地付出的。每一位感受到他们真情关爱的患者都会有及时的真情回报。或报之以同样的微笑,或报之以感谢的语言,或者以他们的舒适的表情,康复的兴奋,来对医师回报。因此,当因为疼痛而呻吟的患者在医师温柔的微笑中停止呻吟而安稳的时候,就是他们对医师微笑的回报!当患者在自己努力于康复练习时,看到了医师鼓励和肯定的微笑时,他们自信的回眸一笑,也是一种对医师的回报。当医师在床边为卧床的患者熟练地做治疗时,患者在病床上享受舒适的表现,也是对医师的回报!当患者没能配合医师的治疗,医师面带微笑的指出来,提醒他们注意改正,他们会回报给医师的就会是羞涩的笑。上了呼吸机的重症患者会用感激的眼神来作出对医师的回报。因此,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医师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从来都不会是单方面的付出,单方面的奉献的。医师和患者之间的以微笑来进行的沟通,是情感和心灵的交流与融会。患者面对医师的可爱的、温馨的微笑,总会有各具特色的,及时回报的。医师以微笑去与患者沟通,传送着我们的爱意和关切,表达着我们的价值追求和奉献,当然不是为了求得回报,我们不是为索取而奉献的。但是“不求”并不是没有,回报也是相互沟通,是对医师们工作的肯定,是双方情感的交流与融会。因此医师们不仅要善于奉献真爱和微笑,而且还要善于“领情”!要珍视医、患间的这种情感的交融,要发现、肯定和珍惜彼此在微笑中的情感和心灵的沟通。微笑,从来都不是单向的,形式主义的,要付出微笑,更要善于接受微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