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思维方式的必要性

研究思维方式的必要性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谁都知道,申论试题的答案首先是由人的大脑想出来的。这个“想”就是思维,解题过程就是思维过程,除此别无他路。其实这个设问的答案也很简单,只是很少有人往这想,净想一些与针对答题无关、似是而非的东西。

1.研究思维方式的必要性

思维和思维方式问题大体上是介于心理学与哲学之间的问题。各种思维方式有着特殊的功能,如果全面了解并学会熟练运用,就能从根本上改变、提高人的心理和哲学素养,综合提高内在素质,不仅申论问题将不再是什么难题,而且有利于解决人生当中所面临的所有现实和理论问题。

谁都知道,申论试题的答案首先是由人的大脑想出来的。这个“想”就是思维,解题过程就是思维过程,除此别无他路。我们设问一下,如果没有思维,没有思维过程,解题能不能进行?也许有人会说,这个设问太简单,没有意义。那么,我们再设问一下,思维能力不强,思维方式不科学,能不能答好试题,能不能得高分?其实这个设问的答案也很简单,只是很少有人往这想,净想一些与针对答题无关、似是而非的东西。《孙子兵法》里面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我们能不能这样问:思维者,申论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可不可不察?这样看来,不“想”好肯定不行,不“想”就更不行了!

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是对事物的外部信息进行复杂加工的过程。主要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四个运动环节,并有多种表现方式。

分析是在大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的过程;综合是在大脑中将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抽象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的过程;概括就是把抽取出来的共同属性和特征结合在一起的过程。

不仅作答申论试题,而且人们解决任何问题都需要思维,解决任何问题的过程都是思维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影响人们解决问题思维的最重要的不利因素是定势作用,也就是思维定势。所谓定势作用,就是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说已经养成的习惯,会影响后面所进行的活动。一旦形成思维定势,又很不注意,就很难跳出来,很难改变。如果受思维定势所固定,那么必将偏离实际,主观与客观相脱离,最终必然得出错误的认识和结论。

比如,有的人性格偏执,固执己见,容不得他人意见;有的人干什么都没长性,今天把老板炒了,明天又被老板炒了;有的人看什么事情都悲观,前途暗淡,等等,这些都是思维方式存在问题的人。

笔者认为,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天赋,二是知识经验水平,三是调整思维定势的实践努力。

天赋是父母赋予的,这个无法改变。知识经验水平是靠学习和生活实践的日积月累。

所有考生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还要不断地坚持学习和实践,这是需要时间的。

当前,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就是努力改变自己的不利思维定势。那么,如何调整思维定势?笔者认为主要还是从调整思维方式开始。

关于思维的各种方式,在接下来的问答中笔者将结合有关问题、事例,或申论试题等逐一详细阐释。

下面所介绍的各种思维方式的定义可能与其他专家、权威的解释有一定的出入,但笔者认为,只要能够学习、理解、掌握、提高认知能力,并能够实际运用,切实有利于我们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能够有利于准确回答申论问题就足够了。当然,其他专家、权威的解释,我们也可以参考、对比学习,以拓宽视野,增长更多的见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