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有企业拥抱市值管理

国有企业拥抱市值管理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国九条”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这是“市值管理”一词首次出现在国务院文件中。由于国有企业市值并不在国资委对国企的考核指标当中,故多年来国有企业很少关心其股票的市值表现。地方国有企业的市值管理综合绩效已连续第五年落后于民营企业,两者差距由2010年度的1.81%已扩大至2014年度的4.04%。国有企业要拥抱市值管理,也已经越来越成为市场的共识。

市值提升,监管部门应给予利益激励,资源支持,放宽经营授权;市值下降,则可采取利益处分、经营层改组、资产重组乃至出售股份的措施。出现市值严重下降的情况,监管部门还可明确告知董事会和经营层,一定时期内若不能恢复增值,将减持股份,并降低管理层薪酬待遇。

2013年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69.8%。而一年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比重是74.6%,一年间下降了4.8%。国企市值直线下降,损失的是国有股份的账面收益,丧失的更是投资者对国企乃至整个经济的信心。国企的企业家还担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使命,市值就是国有资产价值最直接的体现。究其下滑原因,传统产业、重资产、周期性因素固然影响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但国有资产管理考核机制滞后才是导致国有上市公司不关心市值、不重视市值管理的根本所在。

国务院在2014年5月9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被称为“新国九条”,从顶层设计描绘了下一阶段资本市场发展的路线图。“新国九条”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这是“市值管理”一词首次出现在国务院文件中。

由于国有企业市值并不在国资委对国企的考核指标当中,故多年来国有企业很少关心其股票的市值表现。上述文件的出台,具有深远的影响,有望改变这一局面。

什么是市值管理?

在全流通时代,市值管理概念盛行,大部分人将其理解为大股东通过股票市场进行股份的低吸高抛,既能盘活固化资产,又能赚取买卖差价。这种理解应该说是微观层面的市值管理,或者说是这个概念本来意义的一个引申意义。

市值管理的本意,是指上市公司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对股东特别是大股东而言,对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最重要的不是买卖股份赚取差价,而是通过市值这个指标来评价公司绩效和经营层的能力,并以市值变动为依据,对上市公司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促进公司市值的提升。微软CEO鲍尔默的辞职和股价的上涨,就是市值管理的效应。

然而近年来,在经济改革的进程中,经济结构转型未能完全适应市场,供需不平衡、产能过剩使市值持续缩水,不少上市国企消极面对市场,不关心市值,变得更加被动,不敢再加大投入。而当前之要是采取措施,提升股东回报,增强国企大股东控股意识,重新重视公司市值管理,促进国有资本在资本市场上健康发展。然而目前上市国企的市值占市场比例与净资产总额占市场比例不匹配。很多国企公司市值占有市场比例明显低于净资产总额占市场的比例,甚至有的相差20个百分点。国企负有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责任,公司市值是国有资产最直观的体现。

地方国有企业的市值管理综合绩效已连续第五年落后于民营企业,两者差距由2010年度的1.81%已扩大至2014年度的4.04%。

目前来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绩效不容乐观。

首先,上市国企虽然手握着丰富的市场、产业链资源,但从市值管理综合绩效来看,却已经连续五年落后于民营企业,其次,从国有控股企业所创造的市值来看,有时地方国企联合央企的年市值增幅都低于民营企业。单从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利润指标来看,从2013年的10%下调到2014年的5%。事实上,从2014年4月份起,宏观数据持续呈整体偏弱的形势,虽然据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1-4月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5%。其中,央企同比增长6.9%,地方国企同比增长5.1%。但相比去年10%的利润增长目标,今年国资委给央企定的利润目标仅为5%。

不仅宏观上没有什么利好,而且还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使很多微观层面的企业尤其是央企开始感受到了阵阵寒意。大概113户央企中,就有近三分之二的央企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除此之外,三角债、存货高企等问题日益严重,引人担忧。

“新国九条”中,明确提出要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监管层也强调要“抓紧研究推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市值管理已从理论探讨和操作实践,变为制度设计的一部分,建立市值管理体系很有必要。

国有企业要拥抱市值管理,也已经越来越成为市场的共识。上海市再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菲就认为,市值管理是国资带动国企改革的最佳管理方法。他认为,改革实践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诸如国资监管体系和方式如何创新,国企用人制度和治理结构如何改进,开放式重组如何进行市场评价等,通过有效的市值管理都可以迎刃而解。

国资管理的最终目标主要包括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体现国资社会责任等方面,其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增量投资、资产重组、公开上市、治理改组、股权激励、绩效考核、资本退出等。在最终目标和政策工具之间的中间指标,主要包括控制力、资产规模、赢利能力、分红能力和市值规模等,通过考察这些评价指标,可以判断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工具去实现国资管理的最终目标。

而市值规模,恰恰可以视为国资管理的最优中间指标。

在控制力、资产规模等上述中间指标中,市值规模与其他几个指标相比具有较多的优势,是国资管理的最优中间指标,将其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其一,有助于检验国有资本在国企改革中的效果。新一轮的改革使国企更加趋向市场化,尤其对竞争领域的国企来说,其发展效果将主要由市场来检验。随着国企改革的继续推进深入,国有企业市场成效的检验不再局限于从其资产规模、营业收入或利润等易“操纵”的数据指标来衡量,而是转向让市场检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因为市值数据既易采集,又真实直观,客观公平。在公开透明的资本市场上,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力度的增强使得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透明度提高,明确清晰的市值代替过去模糊、易操控的指标,更能真实反映国资国企改革的效果。

其二,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主要体现为国有资本的规模和比重,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的支配地位。将市值规模作为反映国有资本控制力的主要指标,可以不再单纯地看国有资本本身的规模比重,而是看国有控股公司的市值比重。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经济体中,优秀企业大多选择上市,资本市场基本能够反映不同性质资本的实力对比。以市值规模作为主要指标,上市公司将重点关注公司的总市值,通过提升公司经营业绩以吸引投资者,不断提高公司股价,从而在资本市场不断扩大股本规模和提升公司市值。这样有利于国有资本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扩大国有资本的影响力。

其三,助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生产经营能力的提高。实行市值管理,不仅能提高上市国有控股公司透明度,还能因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形成利益共同体,继而使管理层大股东关心股价,把经营业绩、市值规模作为重要指标,如此一来,便可自然提高国企经营业绩、生产经营效率,避免不少进入全球五百强的国企上市公司一味地片面追求营业收入规模,不惜使用劳民伤财的方式虚造营业额,产生泡沫经济的现象,而真正地提高核心竞争力。

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评价,并不是笼统地给出市盈率然后乘以净利润从而得到市值,而是对公司的不同业务板块分别给予不同的市盈率,每个板块的市盈率乘以各自的净利润得到板块价值,然后对所有板块的价值进行合并,得出公司的总市值。资本市场对不同产业的偏好与国家产业政策息息相关,这样上市公司就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偏好不断优化业务板块,对投资结构进行动态调整,通过市场化方式收购兼并其他优质企业,卖出绩差业务。这既有利于提高公司估值水平和市值,也间接促进了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估值实际上也是资本市场上“看不见的手”。

其四,促使更加科学有效的国资监管措施。过去,科学地评价公司绩效与管理层经营能力并不容易,评估制度也不够完善,而现在市值规模评估提供了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且可以相对容易地进行评估。现今全球都已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搜集海量数据,辅以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系统,从纷繁的元数据中提取信息,归纳出普遍规律,大到能够掌握未来市场变动规律,小到可以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为公司决策提供数据参考。按照科学客观的市值评估制度,纵向上,可观察公司今年市值与往年比较增幅如何,一定时间内呈现增长还是下滑趋势,本届管理层上任以来公司市值是否提高;横向上,同一时段内可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公司市值变化比较,看是否低于平均水平,与标杆公司对比还相差多少,进而加深对本公司在整个资本市场上的水平与地位的了解。

监管决策需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市值提升,监管部门应给予利益激励,资源支持,放宽经营授权;市值下降,则可采取利益处分、经营层改组、资产重组乃至出售股份的措施。出现市值严重下降的情况,监管部门还可明确告知董事会和经营层,一定时期内若不能恢复增值,将减持股份,并降低管理层薪酬待遇。

其五,有助于国有资本社会责任的实现。原有的评估体系存在的“优势”同时也是弊端,即大规模的分红影响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降低公司积极性。分红会影响公司净资产和负债率,并不影响公司股价,因为真正的盈利能力才能决定股价。因而市值规模指标的出现不仅能量化公司经营成效,另一重要作用是能冲淡其矛盾,还能促进分红,缓解国家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压力

另外,市值管理会反作用于国企治理结构的改革。市值管理不仅是评价国资国企的工具,也是调整国资分布与提升绩效的管理手段。例如加大投资力度、资产重组混合、股权激励机制、治理改组这样的市值管理手段,就为开放性重组和国企的治理及人事制度改革提供服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抓住市值规模这一最优中间指标,国资监管部门将能更清晰地了解所监管的公司,董事会也能更合理地考核经营层,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比较,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国资监管将更简便易行,更能使国资国企改革朝着最终目标前进。

进行市值管理是制度上的改革,因而上市公司要从战略层面统筹市值管理。技术生产上搞创新,经营管理上也需创新,从而提升企业价值。建立激励机制时,实施有效的股权激励,同时引入市值考核指标,建立起合理科学的考核机制,将市值变化纳入到国企绩效考核体系里,从而增强管理团队的市值意识和回报股东意识。在推行改革时,还要尊重其自身规律。整个股市启动有赖于宏观经济面的向好,国企股有起色主要应依靠自身经营状况预期的改变,而不是依靠于外部的增持。对中国的资本市场而言,这将是一个有深远意义的变革。国有上市公司不仅要在内部进行改制,外部迎接新政策,激活资本市场,还要拥抱市值管理。这一时代已经渐行渐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