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朋友多了,敌人就少了

朋友多了,敌人就少了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毫无疑问,小米就是这场战争中的楚庄王。但碰了一鼻子灰的雷军并未放弃,经过多次辛苦的谈判,另外一家中国台湾电子通信企业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小米公司的第一家代工企业。记者多次尝试正面或侧面了解小米供应链部门的具体工作,但均表示无可奉告,即便是小米内部员工也无法了解更多内幕。小米像是救世主一样,挽救了很多企业,也可以说互相成就了对方。从小米1开始,英华达就是小米手机的代工厂。

中国企业的发展时刻被打上科技发展的烙印:20世纪80年代,谁有工具,谁能生产,谁就能成为行业第一;90年代,谁会做营销,谁就主宰了行业;21世纪的前十年,谁能压缩成本,高效率高产出,谁就能在企业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到了2010年,进入互联网思维大放异彩的商业时代,谁能成功通过电子商务,将多元化销售与成本压缩有效地结合,那么,谁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一鸣惊人。毫无疑问,小米就是这场战争中的楚庄王。

打造硬件生态系统

2013年8月21日,路透社对小米创始人雷军做了专访。小米手机这两年的火爆程度让其他国产手机羡慕嫉妒恨,也有很多人把小米比作中国的苹果,对此,雷军称,小米所做的事情虽然依附于手机,但实际上却是基于互联网这个平台,小米目前是中国第三大电子商务企业,并且已经打造出一个巨大的移动互联网平台,而手机只是一个载体。如果一定要把小米比作一家国外公司,雷军认为小米更像带了谷歌元素的亚马逊,和苹果是两回事,造就小米的是互联网,小米注重的是个性化需求。

雷军“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言论立马招来了热议。2013年8月22日深夜,雷军发微博称小米搞定融资,估值过百亿,致使一时间“互联网第四巨头”的声音传遍微博与论坛,小米也被冠以BAT三巨头之外的“第四巨头”的名称。

雷军虽然声称“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小米和BAT三巨头不同,小米不仅做平台,也在硬件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小米的路由器、智能手环、移动电源都是小米硬件系统中的重要产品。小米官网上出售的硬件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条线,一是小米自己开发的手机、电视、路由器,二是除了以上三件产品之外的小米与其他厂商合作的其他产品,例如小米手环、移动电源等。

毫无疑问,手机是小米硬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小米手机2014年销量6112万台,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销售冠军,占整个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14.7%。小米手机撑起了成立之初的小米公司。并无手机制造经验和技术支持的小米公司,能在短期内做出一部小米手机,与硬件厂商的合作,显得格外重要。

一切开始于2009年,当雷军决定要做小米手机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要找一家手机代工厂,于是雷军找了富士康这个拥有120余万员工的全球最大的电子专业制造商,结果却很意外,富士康的负责人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雷军,一时让雷军感到很挫败。但碰了一鼻子灰的雷军并未放弃,经过多次辛苦的谈判,另外一家中国台湾电子通信企业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小米公司的第一家代工企业。

创立初期的小米绝不止这一次碰壁。在寻找与传统厂商合作的路上,小米走得很艰难。雷军称自己组建的是“优秀得以至于不知道该拿来干什么”的团队,但就是这么一个豪华团队却在打通供应商和制造商的过程中屡屡碰壁。小米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周光平,曾是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是国内最早进入手机行业的专业人士,对手机产业链上游供应商非常熟悉。然而,当周光平以小米公司的身份联系企业时:“他们会很热情地把你迎进门,但绕着圈子请你走。”

小米创业初期60余人的手机研发团队中,近一半来自摩托罗拉北京研发基地,没想到的是,团队遇到的第一个麻烦竟然是自己的强项。“我们这帮从摩托罗拉出来的人,从来没有想到碰到的第一个困难,居然是供应商不支持我们。这些供应商全部是认识已久的朋友。”周光平回忆说。“雷军我知道,小米是什么?”大多数手机上游供应商在面对小米时都会如此提问。没有人知道小米是否会是昙花一现,也没有人能知道小米手机是否卖得出去,这是小米在供应商环节遇到困难的根本原因。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的一位高层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记者,在与小米洽谈合作之初,双方都是试水,小米的不成熟让联发科一度非常为难:“到底要提供给它多少芯片?能不能卖得出去?无论是雷军还是联发科,其实心里都没底。”雷军显然没有料到与供应商打交道如此困难,在他看来,无论是哪个元器件,最多就是产能问题,“我花钱买还不行吗?我出价贵一点来买还不行吗?”结果显然是:不行。

一部小米手机需要800多个零配件,来自400余家供应商,备料周期长达2~3个月,负责上游产业链部门的信息在小米内部属于公司机密。记者多次尝试正面或侧面了解小米供应链部门的具体工作,但均表示无可奉告,即便是小米内部员工也无法了解更多内幕。

据之前媒体报道,小米供应链部门大约有50余人,负责供应链全过程。每个环节都会有专人跟进,包括下单时间、下单数量、每个批次的最优包装、运输时间、元器件到厂后的抽检。从芯片到屏幕,从电池到代工,没有一家厂商的谈判不是费尽周折。在日本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福岛核电事故两周后,雷军、林斌以及专门负责产业链的刘德依然前往日本与夏普进行谈判。“搭乘那天航班的人总共不到10个,其中我们就有3个人。”雷军说。夏普的总部位于大阪,过去人来人往的公司总部,那天只有三人拜访,小米想用认真和执着打动夏普。

“起初谈判并不顺利,一个从来没做过手机的公司只能讲未来,讲着讲着,连我们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刘德说,“5个月,见了1000多人,瘦了20斤。”

小米像是救世主一样,挽救了很多企业,也可以说互相成就了对方。“小米挽救了英华达位于南京的分公司。”曾韬告诉记者。作为业内分析师,曾韬曾经受小米邀请参观了英华达位于南京的分公司,“在工厂里,几乎看不到其他的手机品牌,所有的生产线都是在为小米的2A和2S做代工。”英华达2013年代工手机总出货量为1185.5万台,其中80%为小米手机,约为940万台。这也是迄今为止,小米唯一一次公开邀请“米粉”和媒体参观其代工厂。

2014年3月底,一条名为《拼了!代工厂为小米4000万出货量狂砸4.4亿元扩产》的消息由中国台湾媒体爆出,文中所说的代工厂正是英华达。“小米大幅调高了2014年的手机出货量预期目标,将带动英华达的手机产能。”其母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诗钦表示,4.4亿元的投资将主要是为南京的工厂添置新设备。从小米1开始,英华达就是小米手机的代工厂。从开始仅有一条组装线,到2012年10条SMT生产线、5条组装线,英华达将越来越多的产品线划分给了小米。英华达南京负责人黄建勋曾透露,一条SMT生产线成本大约为2000万元,一条主板测试线的成本在1500万元左右。虽然投资巨大,但是收益更有诱惑力。

也正是这个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产业区见证了小米疯狂攀升的出货量。2011年9月底小米手机1进入量产阶段,10月中旬完成了第一批1000部量产手机出货,到10月31日完成首个1万部手机出货、11月30日完成首个10万部出货。2013年,英华达的小米手机每月出货量从2012年的月均60万台左右攀升至150万~200万台。

同样,失去第一次合作机会的富士康对小米的产能也表现得格外上心。2012年4月,富士康为满足小米手机2的产能需求,专门准备了4条新的生产线。富士康此举,显然是希望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的背景下,还能搭上小米这趟逆势而上的末班车。雷军公开表示2014年小米手机出货量将达到6000万台,事实上,小米手机2014年的销量是6112万台,小米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巨大的出货量和销售量让曾经对小米不屑一顾的夏普也把小米视为自己扭转亏损趋势、打个翻身仗的一大法宝。

2013年夏普的财报显示全年赢利为400亿日元左右,相比上一财年亏损近1400亿日元,收益大幅改善,而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智能机需求的增加。2013年下半年,小米公司向夏普订购了约100万枚左右IGZO屏,这笔订单使夏普获利达到100亿日元。小米也因此比肩苹果,成为夏普最重要的客户之一。从2014年开始,夏普将面向中国的智能机液晶面板供货量提高1倍左右,增至每月500万枚。

历来的小米手机发布会上,谁为雷军站台都被外界视为判断其合作倾向的方向标。“小米手机非常感谢供应商的支持,尤其是高通。”在小米1手机发布会上,雷军多次感谢高通的鼎力支持,高通全球高级副总裁王翔作为第一位嘉宾为其助威。雷军的感谢的确发自肺腑。为了实现小米手机的高性价比,小米用了4个月的时间说服高通提供芯片。“为了赞助互联网手机这种新模式”,高通决定与小米展开合作,小米的一鸣惊人也着实为高通芯片被国内手机厂商广泛采用立下汗马功劳。

2011年11月12日,雷军与高通10多位高管见面,雷军发微博感叹道,“充分感受到了高通对小米的重视”。在小米历届新手机的发布会上,总能看到高通大中华区总裁王翔的身影,小米成为包括苹果、三星在内的高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正如小米3发布会上王翔的微笑一样,小米的巨大销量给高通带来的利润,也会让高通的高管们笑得合不拢嘴吧。

小米2的上市,让小米和高通度过了一段美好幸福的日子。小米2搭载的是高通APQ8064四核处理器。更大的卖点是,小米2是作为高通APQ8064四核处理器的全球首发机型进入市场的,这已经是小米手机第二次成为高通某一芯片的首发。为了这次全球首发,小米派驻专门的团队前往高通美国的总部与设计师一同研发了数月时间。小米2的大卖不仅仅是小米公司崛起路上的重要一步,同样也为高通带来了巨额利润。

小米手机之外的产品,包括路由器和小米电视,也都是采取和硬件厂商合作的方式。小米致力于打造一条硬件供应链,以便高效、快速地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不拘一格挖人才

人才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性自不用多说。雷军坦言,自己决定做小米手机时,需要大量有工作经验的硬件工程师,因为雷军本身是个软件研发员,对硬件的涉足不深,对习惯于“谋定而后动”的雷军来说,找到擅长硬件的合伙人是整个小米战略布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很多人都说,找合伙人太难了,但我觉得很简单,你找不到人只是因为你花的时间不够多。”雷军笑称,“如果你觉得找合伙人很难,你可以去广州火车站,那里都是人,一个个找总能找到你需要的人。”

当时雷军的做法是列一个长长的Excel表格,一个个地寻找。为了找到一个硬件工程师,雷军打了90多个电话,而为了说服一个硬件工程师加盟小米,雷军与他连续谈了10个小时。

“如果你没有我那么多名单可以聊,你可以先问问自己,你最希望自己的合伙人是哪个公司的人,然后就去那个公司楼下咖啡厅等着,看到人就拉进来聊,总能找到你想要的人。”雷军表示。

小米团队是小米成功的核心原因。和一群聪明人一起共事,为了挖到聪明人不惜一切代价。如果一个同事不够优秀,很可能不但不能有效帮助整个团队,反而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真正到小米来的人,都是真正干活的人,他想做成一件事情,所以非常有热情。来到小米工作的人聪明、技术一流、有战斗力、有热情做一件事情,这样的员工做出来的产品注定是一流的。这是一种真刀实枪的行动和执行。

有些企业不肯投资在人才身上,随便找个人就了事,不想花太多时间在寻找人才这件事情上。但事实上,多花时间招揽人才有其自身的价值,企业花80%的时间招人也不为过,团队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

小米花重金招募谷歌安卓副总裁雨果·巴拉的新闻一经播出,就让无数小米员工和米粉们激动万分。当年谷歌安卓之父鲁宾离开安卓部门,就引发了谷歌的人事地震。鲁宾离开后,巴拉是谷歌安卓部门最重要的负责人之一。作为备受推崇的安卓高管,跳槽中国不仅让谷歌高层大为震惊,也让很多粉丝迷惑不解。

雨果·巴拉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通晓英语、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四种语言。2008年,巴拉正式加盟了著名的互联网公司谷歌。巴拉入职是在英国伦敦的分公司,负责移动产品的研发,担任移动产品总监的职务。2010年雨果·巴拉回到谷歌总部,担任Android产品管理总监,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终于成为Android全球产品管理副总裁。在2013年之前的三年里,巴拉负责过的产品包括谷歌地图移动版、语音搜索、Android4.0的技术研发。但是,最让巴拉声名鹊起的是谷歌nexus系列产品的研发。巴拉进入谷歌后负责的第一个nexus产品是由三星代工的三星nexus s,之后谷歌又推出了三星galaxy nexus,是nexus的第三代产品,在巴拉的带领下,谷歌陆续推出了由LG代工的nexus 4和nexus 5。巴拉带领团队为谷歌生态与产品的确立与推广立下了汗马功劳,nexus手机的出现为其他手机厂商做出了示范和标杆。

但就是这样一个在谷歌公司如鱼得水的商业精英,却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宣布辞职,漂洋过海去遥远的东方,并加盟一个与谷歌相去甚远的小米,思来想去,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出在雷军身上:为了挖到聪明人不惜一切代价。

巴拉的决定看似莽撞,实则酝酿了好久。2008年时巴拉就在北京的一个峰会上认识了时任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的林斌。后来林斌追随雷军创立小米,巴拉成为鲁宾的左膀右臂,负责谷歌手机的研究与推广。小米手机采用的Android定制版让巴拉深感有趣,MIUI系统极好的用户体验也让巴拉赞不绝口。2013年小米推出的第四代产品小米2S大卖,林斌开始思考如何拓展小米的国际业务。在与小米管理层私交甚好的国际型人才中,巴拉无疑是一个上上之选。但是,以巴拉的身份和地位,并不是一般的企业能够请得到的,巴拉也实在没有离开谷歌的理由,为此,雷军不断催促林斌与巴拉会谈,双方的非正式会谈就持续了六个多月,巴拉依旧没有加盟小米的打算,好在林斌的死磕换来了最终的成功,在2013年的3月,雨果·巴拉终于宣布成为小米的一员。

邀得巴拉加盟,小米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建设将获强力助推,有望借此与谷歌就Android生态合作达成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巴拉丰富的产品经验也将对小米移动互联网服务产品序列的持续进化有所帮助。因此,就Android的客户自定义软件来讲,他的这一决定对其自身的宏大计划与小米而言,都是一次双赢的机会。巴拉表示:“小米公司创始人的梦想是,小米最终将发展成为一家中国的全球性企业。如果我能够不辱使命,几年以后全世界都会像谈论现在的谷歌和苹果一样谈论小米公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