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文化的发展期

旅游文化的发展期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魏晋南北朝是旅游文化的发展期。陶渊明、谢灵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玄游家;王羲之首创兰亭游集,是魏晋南北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玄游集会。仙游的产生与道教密切相关。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旅游的开展,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景观,并产生了宗教旅游文化。与先秦、秦汉旅游相比,魏晋南北朝时的旅游文化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皆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状况;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上,皆呈现出追求情感与哲理的境界。

二、旅游文化的发展期——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个混战的时代,人们为了对抗现实,不得不寻求一条精神出路:把灵魂放逐于自然山水的旅游活动中。所以,魏晋南北朝是旅游文化的发展期。

(一)新型旅游的兴起

1.玄游

追求在山水之中寻求哲理。玄,本来是指道家精深奥妙的哲理。语出《老子》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后来,人们把魏晋时申王弼、郭象等人倡导的以老庄思想为本的哲学称为玄学。玄学论有无,折名理,主清净,重自然,强调万物一体,师友造化。当时的文人,不管出身势族或寒门,皆漠视俗务,清谈玄虚,适意自然,钟情山水,形成了一种诣在参悟玄机,印证玄理和陶冶自然之情、自然之性的游览山水的风尚,这种旅游就称为玄游。“向谁求取玄元理,多拜名山作法师”道出了玄游的奥妙所在。

当时曹氏当权,出于政治需要和自身的文学爱好,推行用人唯贤的政策,天下文人雅士于是纷纷云集在曹氏父子旗下。无奈政治风云变幻,天下大势统归司马懿之后,司马懿对曹氏集团及其附庸的文人雅士大开杀戒。这些文人雅士于是个个学乖,坐而论道,闭口不谈政治,不谈人事,清谈玄虚之风云而生。玄游实际上成了一些人逃避现实的借口,在政治失意、精神空虚、思想痛苦之中,转向借自然山水抒发感情、寻找平衡,与田园郊野为友,并从中参悟玄机、印证玄理、安抚人生、陶冶性情,成天讲潇洒,标榜清高(如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装腔作势,以参政为俗,以随俗为耻。玄游的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由于当权的司马家族党同伐异,弄得正直的官吏和读书人朝不保夕,处境十分险恶,他们思慕老庄,研究玄学,日以玄谈为荣,以玄游为尚,以山水为友。《世说新语·任诞》记载,名闻遐迩的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山淘等,年轻时相见恨晚,常常千里相聚会,联袂出游,于碧绿幽静竹林里肆意酣畅,热衷玄谈。陶渊明、谢灵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玄游家;王羲之首创兰亭游集,是魏晋南北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玄游集会。

玄游中,山水已不只是一种物质,而更重要的是一种自由,一种精神,一种适宜适性的格调,以游历山水吟诗、作画、悟道为名,去寻求自由、潇洒、清雅、脱俗,开始以一种超凡脱俗的虚静心胸面对山山水水,欣赏、领略山水之美,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山水审美阶段。

2.释游

释游即佛游,因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所以称为释游。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动荡和政治黑暗,为宗教的畸形发展提供了滋长的温床。在现实中看不到出路的人,往往需要精神上的寄托与平衡。释游是一种为传经、取经或居静修行、座谈佛理或朝拜佛陀所开展的旅游活动。在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兵荒马乱、苦海无边,佛教以其大慈大悲、普济众生、因果报应的教义赢得了各层次人群的信仰,释游因之盛行。释游有两种形式:一是为传经、取经开展的中外修学旅游,代表人物有佛图澄、鸠摩罗什、达摩、朱士行、法显。二是居静休闲、清谈佛理而开展的山水旅游,代表人物有于法兰、支道林、释道安、慧远等。

3.仙游

仙游是人们追求成仙而辗转奇山异水的一种旅游活动。仙游的产生与道教密切相关。道教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要达到这个目标,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养气服食,二是仙人点化。养气服食必须寻觅具有仙风道骨的奇山异水。葛洪、陆修静、陶弘景为了收集道教的神术仙方,广游大江南北。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旅游的开展,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景观,并产生了宗教旅游文化。工整、肃然的道观,香火缭绕、辉煌的寺院,雄伟的石窟,庄严的浮屠等宗教建筑艺术,遍布于祖国各地,给多元化的旅游文化增添了庄严的宗教蕴涵。六朝时开发出来的道教名山有青城山、罗浮山、茅山、龙虎山等,佛教名山有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龟兹石窟也是这个时期的产物。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也是妇女地位相对较高的时代。妇女可抛头露面,郊游成风。

(二)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文的开创

最具代表性的是谢灵运(385—433)的山水诗。谢灵运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但他当官从不专心,20多岁供职军队文官,跟着军队东奔西跑,嘴里老爱贬诽朝廷,结果被贬到今浙江温州担任太守。他对政事仍然毫不关心,成天出去游山玩水,后来索性辞官。他发明了登山鞋——谢公履。由于家资雄厚,他的旅游除皇家外,也许是中国历史上私家旅游最有排场的了:通常是几百仆人和门生前呼后拥,甚至专为旅游而伐木铺路。他在旅游过程中常常抑制不住诗兴大发,留下了许多诗作。

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文与各类旅游景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文是旅游者对旅游景观的鉴赏,是旅游景观的点睛之作,是旅游者识景的一把钥匙,是中国山水文化的一部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文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以大自然为师,认真观察,要善于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融会贯通。

(三)园林兴起

修建园林最主要的目的是“不出城郭而尽享山林之美”。中国园林是东方园林艺术的代表,被世界公认为“园林之母”。中国园林、山水画、烹饪和京剧并称“中国文化四绝”。西周以前,皇家的射猎场称为“囿”;春秋时出现了园林,楚国的章华宫极负盛名;秦朝秦始皇在咸阳修建著名的上林苑;汉朝时私家园林营造之风兴起;魏晋南北朝时园林的穿池构山形成自然园林的基础;玄武、莫愁湖、“寺园”(名僧慧远在庐山结莲社,谢灵运为其筑台凿池,首创佛寺附带园林的形式,称为寺园)是这个时期园林的代表作品。

与先秦、秦汉旅游相比,魏晋南北朝时的旅游文化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皆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状况;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上,皆呈现出追求情感与哲理的境界。魏晋南北朝是

个旅游文化走向自觉的时代,为唐宋旅游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