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题公园选址的理论基础

主题公园选址的理论基础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题公园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选址规划必须从旅游规划相关领域寻求理论支持。旅游学科的边缘组合性,决定了主题公园选址理论的范围涉及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等诸多理论领域,表现为选址理论的多层次、交叉性综合。本节将从客观层面和主观层面的角度入手,构建主题公园选址的理论体系。正是这些理论的研究为随后区位论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题公园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选址规划必须从旅游规划相关领域寻求理论支持。旅游学科的边缘组合性,决定了主题公园选址理论的范围涉及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等诸多理论领域,表现为选址理论的多层次、交叉性综合。本节将从客观层面(“物”、 物质环境)和主观层面(“人”、旅游相关人员)的角度入手,构建主题公园选址的理论体系(图3.1)。

◎ 图3.1 主题公园选址理论体系图

3.1.1 区位理论

1) 区位的涵义及区位理论概述

“区位”一词源于德语“standort”,英文将其译为“location”,日文译成“立地”,中文则译为“区位”[1]。英文“Location”一词,除解释作空间内的位置(Situation or Position in Space)外,还有放置和为特定目的而标定的地区两重意思。这就表明了“区位”所具有的多重涵义——某事物所占据的空间或场所;人类行为所选择的活动空间或场所。

“区位”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经过不少学者的进一步理解和诠释,现在普遍接受的概念具有4个特征:①空间性,即事物占有的空间位置;②结构性,即事物与周边事物的关系;③环境性,即这一位置的环境条件;④文化性,即是人类文化行为所选择的位置[2]

区位是一个地理学和经济学共用的概念,它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地理位置,但更强调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和代表的经济价值。它具有区域位置和在经济发展体系中所居地位的双重内涵,它本身是一种物化后的经济空间,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资源[3]。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对区位的选择就是一种对资源的选择,良好的区位是一种优势资源。

区位理论(Location Theory)也称区位论,是研究区位的理论,即人类选择空间活动区位的理论。它研究人类各种空间活动最佳、效果最大或者说最满意的地点的选择。区位论的核心是经济行为的研究,就是要选择“投资最小”而“获利最大”的地点[4]。同时,区位论是研究区域科学的基础[5],它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的内容,前者是关于整体布局的理论,后者是关于个体选址的理论。

区位论最初研究的目的是为资本家选择具有最低运输费用和生产成本,或者最大市场区域和利润的生产、销售地点而服务的。在今天则已深入兼顾企业与人民利益的政府规划中,包括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中,同时充分利用社会经济基础,研究最佳的生产、生活条件和适宜的环境布局等内容,使其研究越来越具有社会意义[6]

2) 区位理论的发展阶段

在区位论产生之前已有古典经济学家对地域分工理论进行了探讨。如1776年,亚当·斯密(A. Smith)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主义经济发展论和国际分工论;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系统阐明了他的比较成本学说等。正是这些理论的研究为随后区位论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区位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1)古典区位论(19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成本决定论

古典区位论诞生于19世纪初期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其标志成果是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J.H.von Thunen)于1826年在《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通常简称《孤立国》)一书中提出的农业区位论。他证明,假定生产者寻求最大收益,那么生产什么作物的决策是由其所在地与市场间的距离决定的。运输费用相对高的作物(即运输成本或转移成本与产品价格比相对高)应种植在接近城镇的地方,而运输费用相对不高的作物应在较远的地方种植[7]。杜能以区域地租作为出发点研究农业圈层种植现象时,引入了运输成本作为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子,并提出了农业生产圈层模型(图3.2)。

◎ 图3.2 农业生产圈层模型[8]

继农业区位论产生之后,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过渡,重工业及其他工业在区位上的集中以及因铁路运输系统的兴建和国际贸易的增长而引起的工业位移等种种问题成为区位论的研究重点。

对工业区位论的重要分析首先是由德国经济学家威廉·劳恩哈特(W. Launhardt,1882)提出的“重量三角形”和“价格漏斗”模型(图3.3)。在他的“重量三角形”中,两个点代表原材料的来源地,第三个点代表产品出售的市场。在三角形中找到距三个顶点的直线交点而吨千米数之和又是最小的位置就是最佳区位。价格漏斗中的点M代表企业的位置,其产品的售价q等于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加上销售过程中的运费,这个运费显然又是销售点到生产点M之间距离的函数,将可能的最远销售点连成圆线与运费随距离增长的趋势线之间则形成一个漏斗形,此图说明生产者要得到较好的利益,就要使K尽可能地降低,也就是要选择运费最低的点为厂址[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