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析职校财会专业人文素养教育

浅析职校财会专业人文素养教育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在人文素养这一“软实力”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已经成为职校生对口就业的主要障碍,是制约职校财会专业长远发展的“瓶颈”。本文试就会计岗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人文素养要求与职校人文素养教育现状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职校财会专业人文素养教育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人文素养最重要的成分是历史感、责任感和自我感。

浅析职校财会专业人文素养教育

肖金凤 张存江

摘要: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带动了社会对财会人员的巨大需求,会计职业成为许多人特别是职业女性二次就业的“大热门”,而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学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却屡屡受挫,根源主要在于人文素养欠缺。财会工作者的人文有其特殊性,而目前职校教育中却少有研究,这就需要更多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以期研究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职校 人文素养教育 表现 后果

职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在人文素养这一“软实力”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已经成为职校生对口就业的主要障碍,是制约职校财会专业长远发展的“瓶颈”。本文试就会计岗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人文素养要求与职校人文素养教育现状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职校财会专业人文素养教育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人文素养欠缺是职校生对口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人文素养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人文素养最重要的成分是历史感、责任感和自我感。

近年来,国家对企业财务、税收管理力度逐步加大,中小企业加强财务核算的外部压力日益增强,提出了对财会人员的岗位需求;同时,随着金融危机对经济生活影响的逐步显现,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注重向内挖潜,降本增效,这也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会计职业成为许多人特别是职业女性二次就业的“大热门”,突出表现在近年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而每年报名参加培训和考试的社会人员仍乐此不疲,考试“门槛”无形中被众多报名者抬得很高;与此同时,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学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却屡屡受挫,很难找到会计岗位。笔者认为,这“一冷一热”的背后,根源不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多与职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在敬业精神、职业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待人处事等方面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二、会计从业人员特有的人文素养要求

会计作为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不仅仅是计量工具,更承担着向相关利益关系人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为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供参照等重任,对企业正常运转和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会计从业人员,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基本人文素养。

1.职业道德水平

我国1996年6月开始实施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就规定了会计人员必须坚持会计职业道德,其内容大致可概括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这些道德要求没有规定可以因时、因地、因行为对象而异,是会计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的,即所谓“无条件道德要求”。

2.职业判断能力

所谓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和会计相关职业人员按照国家现行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根据会计理财环境和企业经营特点,对职责范围内的会计事项或交易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判断和选择的一种行为。譬如,《会计法》规定,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而《会计准则》又对或有事项(既可能发生又可能不发生的事项)的确认和计量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于这些法律与准则相冲突的事项处理,到底按法律规定执行,还是按会计准则要求办理?按常理,《会计法》是上位法,《会计准则》应当服从于《会计法》,而现实经济生活中却一般按会计准则办理。会计事项的处理中经常遇到此类问题,这就需要会计人员需要具备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

3.职业审慎意识

现实经济生活是纷繁复杂的,现实的人际构成是多种多样的,会计人员在执业时是否应当、是否能够完全不论时间、不管空间、不看行为对象地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这就涉及会计人员的职业审慎意识。譬如,爱岗敬业在公民基础道德规范里显然已经是一种结论、一个前提,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会计是否应当无条件爱岗敬业,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果企业负责人一味授意、强令、指使会计人员制假造假,那么,有什么理由要求会计人员冒很大的职业风险,去热爱这个岗位呢?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不爱岗敬业已经超越了道德判断,可以认为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保持职业操守的正当行动。再譬如,经济生活中存在很多对谁诚实、对谁守信的问题,需要保持审慎意识。

此外,会计人员还需要具备审美判断力,使他们能在符合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谋求自身职业发展,谋求较高的工作效绩,这种对于社会人伦之美的感知和判断能力也理应成为人文素养的题中之意。

三、职校生人文素养现状

目前的职校生大都是“90后”,他们有独生子女的共性,又有职校生这一群体的人文素养个性

1.重个体轻集体的价值取向

职校生一方面反对束缚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集体主义,反对以权谋私的人冠冕堂皇地宣称集体主义原则,反对束缚身心自由的封建家长制和扼杀个性的所谓集体主义,这些特征客观上对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有利;但另一方面,又容易走极端,容易滑向否定集体、轻视规则的歧途。据有关资料显示,75%以上的职校学生权利、义务观念不够强、不强或很差;在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时,23%的人赞成先己后人,54%的人赞成利己但不损人,5%的人赞成只要利己不顾他人;在人生追求方面,63%的人认为人的一生照自己的想法活过、奋斗过的人生才不算白过,有敢想敢干、讲个性重自我的特点,更愿意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与人交流与沟通能力相对欠缺。

2.重物质轻精神的信仰选择

很多职校生重视追求个人物质利益,轻视提升精神境界。自我发展的目标依顺序一般是:金钱、自我奋斗、权力等,由此,高职学生的道德信仰选择呈现出重个体经济价值的特征。这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高职学生有务实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其精神目标的缺失,对物质享受的热衷,客观上会影响其职业审慎判断,事实上构成了企业录用职校生时的隐忧,在应聘职校毕业生与年长应聘者之间宁愿选择后者。

3.重时尚轻传统的品质认同

高职学生与其他青年人一样,喜欢时尚,容易追随当下流行品质,如竞争、效率、平等、自由、人权、注重技能等,这些品质与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相一致,体现了历史进步性,客观上激励着学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职业技能,接受新知识,形成新意识,然而传统道德中的忠厚老实、节俭、谦让、服从等品质已不在其认可的流行品质之中。

4.重认知轻行为的人格特征

大部分学生赞成德智和谐发展,但其道德行为表现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片面追求技能发展,忽略道德人格的修养。主要表现有:某些学生考试作弊,生活懒散,不遵守公德,举止粗俗,将调侃和庸俗当作美;某些学生为了获得眼前物质利益而荒废学业,有的甚至丧失人格;某些学生视权力为谋取利益的媒介,所尽的义务只是为了换取今后更大的实惠;某些学生只能看清他人是非,却分不清自己是非,只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等等。

四、职校财会专业人文素养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职校在人文素养教育方面应当重点关注以下问题,从中找出解决对策。

1.学校培养目标有待调整

目前职校财会专业的培养目标,往往是循着专业或职业需求的轨道,经过几年的职业教育,使学生发展成“经济人”“职业人”,学校更多地发挥着职业培训机构的功能,而不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精神和文化殿堂。结果是学校只是教会了知识和技能,并没有成功地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学生并不具备会计职业所要求的人文素养,即使专业知识和技能再好,其教育就本质而言也是失败的。从这种意义上讲,目前职业学校办学目标与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并不吻合,因此,应将人文素养纳入财会职业教育的目标体系,把人文素养教育细化到每个教育教学环节,以培养能自如应对诸多财会伦理问题的专业人才。

2.学生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近年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样,也在推行素质教育,积极探索课程改革,但应试教育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评价学生的主要指标仍然是考试成绩,而学生应对各门考试的一般办法是:平时上课应付了事,考前老师划一下“重点”,然后花几周时间搞突击,有的学生甚至寄希望于考试作弊或老师“开恩”。表面上各门成绩都还说得过去,但实质上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有教养、有独立性、有自信心、慎独自律的会计职业要求却背道而驰。因此,应重建财会专业学生评价体系,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按“重过程评价、轻终端控制,重人文素养、轻知识重现”的原则设定评价指标,着力引导和激发学生自觉提升人文素质的内在需要。

3.教师人文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开展职校生人文素养教育,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尤其重要,而目前我国职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没有行之有效的机制予以考核,使这种现状得不到应有重视;二是专业教师并未主动关注自身人文素质。财会专业教学中,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感召力往往超过了苍白的道德说教,财会专业教师不具备应有的人文素养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如听评课制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手段,大力倡导财会专业教师从学科中挖掘人文内涵,在进行财会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时,充分揭示本学科所包含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伦理思想、创新思想等,使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

4.学校与行业、企业对人文素养的认知存在差异

财会专业的人文素养有其特殊要求,而职业学校在安排社会实践时仅仅把重点放在技能的培训上,却没有对核心人文素养予以足够的重视。学校的评价未能体现行业岗位要求,学校认为学习、品德优秀的学生,未必是企业最认可的学生;反之,学校认为学习、品德一般的学生,企业却往往肯定了他们的表现。这种差异导致学校与企业在人文素养认知上的背离,也是职校财会专业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缺憾的最主要原因。

著名教育专家刘铁芳教授在《文化教育:必要与可能》的演讲中呼吁“我们今天的教育与过去相比,拥有着诸多优越的条件,我们更应让下一代接受更好更全面的教育,以此来提升我们整个社会的教养水平,真正把社会的文明进步建立在卓越的教养之上,而不是基于智力、能力出众的单面的成人想象之上。”财会专业教育只有积极探索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改革评价方法,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养,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对接,才能使财会专业学生成为既有知识又有修养,理智与情感、科学认识与审美情趣相互融合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应有目标,实现财会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2]张洁,谭亚莉.高等财经学校人文教育[J].人才开发,2005(12)

[3]杨照君.浅析职业判断能力在会计教学中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8(5)

[4]赵伟,曹荣.浅谈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07(12)

[5]刘铁芳.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