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在教师集体中的道德规范

教师在教师集体中的道德规范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培养良好的教师集体和道德面貌需要良好的教师品行,良好的教师品行的形成需要道德规范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明确其在教师集体中的道德规范。尊重同事是调节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因此,充分认识尊重同事这一道德规范的意义,探讨尊重同事的具体内容,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所以,尊重同一学科的教师,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对行为者本人也是极为有益的。

第四节 教师在教师集体中的道德规范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现代教育是一种群体协作性很强的职业劳动。教师的劳动既是个体劳动,又是集体劳动。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的,不仅仅是教师个体,而且还有教师群体,它需要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其他职工之间的真诚合作。因此,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面貌如何,是决定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教师集体的统一是最有决定性的一件事。”一所学校,如果具备了一个志同道合、充满活力的教师集体,那么办好这所学校就有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最可靠的根基。而培养良好的教师集体和道德面貌需要良好的教师品行,良好的教师品行的形成需要道德规范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明确其在教师集体中的道德规范。

一、尊重同事

尊重同事是调节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在处理教师集体中的人际关系的过程中,能否做到尊重同事,对于形成团结和谐的教师集体至关重要。因此,充分认识尊重同事这一道德规范的意义,探讨尊重同事的具体内容,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尊重同事的意义

1.尊重同事是尊重人的道德要求在教育劳动中的具体体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个体作为生命有机体都有其生存的权利,都有其在不违背国家法律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前提下发展自身的权利。个人的这种权利,要求社会给予应有的保障,也要求其他社会成员给予应有的尊重。要求个人的这种应有权利得到他人的尊重,是每个人正常的心理需求。给予个人权利以应有的尊重,不仅是其所处的社会合法性和合道德性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人德性高下的不可缺少的指标。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教师,必然会给教师集体中的其他成员以应有的尊重。

2.尊重同事有利于良好的教师集体的形成

形成良好的教师集体,可以说是教师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真实愿望。而能否形成良好的教师集体,又受制于诸多因素。其中,教师个体之间能否互相尊重,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在教师集体中,同一学科的教师能多看到对方的优点和长处,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能多看到对方所教学科的重要价值,新老教师之间能相互尊重,教师之间发生矛盾时能多作换位思考,那么这些教师必然也会得到对方积极的回应,享受到对方的真情回报。这样,教师人际关系就将处在良性的互动过程之中,形成良好的教师集体就不仅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且还是一种可喜的现实。

(二)尊重同事的具体要求[1]

尊重同事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其目的在于调整教育劳动中教师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教师,要处理好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尊重同一学科的同事

由同一学科的教师所组成的教研室或教研组,是一个重要的基层教学组织。同一学科的教师可能毕业于不同的学校,学历层次有高有低,科研方向各有不同,教学时间有长有短,教学方法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教师间就需要互相学习、共同研究,探讨教学经验和科研感受,彼此之间取长补短。在和同一学科教师的相处过程中,教师若能做到尊重对方,虚心向对方学习,对于自身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如果在彼此尊重对方的同时虚心向对方学习,那么对方的经验就可能转化为自身的经验,对方的教训就可能转化为自身的借鉴,在和对方进行学术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就可能会产生思想火花和灵感。所以,尊重同一学科的教师,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对行为者本人也是极为有益的。

在和同一学科教师的相处过程中,还必须具有一种宽容精神。同一学科的教师相处的机会比较多,时间一长甚至能达到知根知底的地步。相互了解增多,固然能使教师更多地看到对方的优点,但对方的弱点、不足也会暴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是要意识到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存有自身的不足;二是这些不足要不是属于个人品质方面的缺陷,都不应该成为影响与其交往的理由;三是要耐心地帮助对方克服这些不足。当教师能以如此宽容的态度对待当事人时,也必然会使当事人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从而就会出现同事之间相互宽容、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2.尊重不同学科的教师

在学校内部,还存在着不同学科之间的分工。这种学科分工的事实,自然地引出了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和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关系的问题。近十几年来,由于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需求的不同而导致的回报差异,社会上出现了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之分,这种由于社会对各种专业价值评价的不同以及实际上存在的各专业回报的差异,使得如何看待各学科的价值,如何处理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关系的问题在教育领域中凸显出来。教师必须处理好和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必须尊重不同学科的教师,要从理论上认识到各门学科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每一门学科都是社会需要的产物,都是完善学生的素质所必不可少的。尽管由于不同的学科在满足社会发展的当下需要和长远需要方面存在差异,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各门学科并不存在价值上的轻重之分,它们都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因此,教师必须给从事任何学科教学研究的同事以应有的尊重。教师有责任使其他学科在学生心目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公正地把各门学科摆在适当的位置上。如果一个教师缺乏对其他学科教师应有的尊重,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无知的表现。

3.尊重优秀的和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

教师集体是由具有不同的教学水平、科研素养、价值观念和工作精神的个体所组成的整体。由于教师原有的资质和努力程度的不同,教师之间呈现出优秀的、一般的和暂时处于后进的状态,是极为正常的。既然这是一种普遍的客观事实,就要求教师正确对待这些处在不同水平层次的同事。

对于优秀的同事,毫无疑问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这种尊重,有利于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以提高教师集体的水平;这种尊重,可以成为自身的一面“镜子”,以映照出自身的不足,从而有利于自身的提高;这种尊重,也有利于优秀同事本人更加发奋努力,更加珍惜和谐的集体氛围,努力为集体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和优秀的同事相处时,应注意克服两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一是对其抱有嫉妒之心,这种嫉妒之心将使自己陷入深深的不良心理的煎熬之中;二是对其过于苛求,优秀的同事也仅仅是在某一方面至多在某几方面优于常人,其也有平常之处,甚至有不如一般教师之处。所以,在和优秀同事相处时,要学习其优点,而宽容其存在的不足。

如果说尊重优秀同事还比较容易做到的话,那么尊重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则可能具有相当的难度。但是,尊重暂时处在后进状态的同事确实应该是尊重同事的道德要求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教师:一是从人格上给予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以应有的尊重,因为他们也是学校中的教师,有权要求得到他人的尊重。对他们的尊重,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尊重人的要求的具体体现。二是要努力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犹如优秀的同事身上同样存在不足一样,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教师不可能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只不过是人们平时缺少对这方面的发现罢了。三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并给予其必要的帮助。一些教师之所以暂时处于后进状态,总是有一定的主客观原因,当那些导致他们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问题解决后,他们的转化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教师要尊重这些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总之,与学校中不可能存在一无是处的教师一样,也同样不可能存在永远不可改变的教师。

4.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

教师之间持有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是极为正常的现象,是教师学术思想活跃的表现,也是学校充满生机的重要根源。鉴于此,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就存在一个是否应该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的道德问题。

教师的职业道德,内在地要求教师将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作为自身应有的行为规范。这主要是因为:

一是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是办好学校的必然要求。学校不仅是教学单位,而且也是科学研究的基地;不仅是传授真理的地方,而且也是追求真理和发现真理的地方。所以,不能没有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之间的碰撞。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的存在,是办好学校的要件之一。

二是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不可缺少的就是不同观点和思想之间的交流碰撞。只有这种交流碰撞,才会发现研究中的谬误,才会形成科学的共识,才可能产生思想的火花和科研的灵感。经常性的交流碰撞,有利于教师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教师长期地保持敏锐的学术眼光和思维张力。

三是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也是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片面地认为只有自己的学术观点才可取、只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才可行的观念和行为,往往不利于良好的学术氛围的形成,不利于科学研究的创新。而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碰撞,往往会有助于科研问题的最终解决和学术的不断发展。

5.不同年龄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

一般来说,老教师知识渊博,人生阅历丰富;年轻教师思想敏锐,保守性较少,但不足之处是缺少实践经验,因此在工作中常常是一厢情愿,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在这种情况下,年轻教师应当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老教师则应当热情地传、帮、带,同时也要随时吸取年轻教师的长处。

应当看到,知名度很高的教师开始都是默默无闻的,所有的老教师都是从年轻时代走过来的。年轻教师是学校的希望所在,老教师应当发扬“人梯”精神,帮助年轻教师脱颖而出、茁壮成长。

6.领导与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

在教师的教育劳动中,每一位教师都不可避免地要和自己的领导打交道。这里的领导,既包括学校领导,也包括教研室、年级组的领导。如何和领导相处,是处理好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应有之义,因为领导也是教师集体中的一员。在和领导相处时给予其应有的尊重,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要尊重领导,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服从正确领导,支持领导工作。教育过程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领导的活动过程,领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组织者、指挥者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正确对待领导,支持领导工作。在这里,人们对服从领导往往存有误区,即认为服从领导就是降低自己的人格,是一种“奴隶主义”。事实上,领导的决定是建立在集体利益基础之上的,领导意志是集体意志的体现,领导行为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一种必需的要求。从这一意义上讲,服从领导是服从集体的特殊表现形式。

二是体谅领导,为领导分忧解愁。由于教育劳动的复杂性,作为学校的各级领导,工作中也会有许多实际困难,教师要体谅领导,为领导分忧解愁。教师对领导提出一定的要求,是事业发展的需要,但如果要求太高、太急,就会脱离实际。领导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角色,也和常人一样具有自己的局限性,因此,对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平心静气地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给予公正的评价。教师要真心诚意地支持领导,发现领导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要通过正常的途径,抱着对工作负责、与人为善的态度帮助领导加以克服,改进工作。

三是要维护领导的威信。将维护领导的威信作为处理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要求,并非是出于满足领导的个人欲望,而是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大局着想。因为任何一个单位要搞好工作必须有较强的凝聚力,而领导又是处在凝聚力的中心位置。一个单位领导有威信,这个单位凝聚力就强,工作就得以有效展开。从这一意义上讲,维护领导的威信是维护集体利益的内在需要。

作为教师,尊重领导是其在和领导相处时应该信守的道德规范。但广大教师能否真正自觉而有效地遵循这一道德规范,还取决于领导在和广大教师相处时所取的态度和行为模式。所以,为了营造领导和广大教师和谐相处的氛围,同样必须对领导提出应该尊重广大教师的道德要求。基于教育劳动的特殊性以及学校教师自身的特点,领导尤其应在以下方面尊重教师:

一是要尊重教师价值选择的权利。和其他职业劳动者相比,教师往往思想比较深刻,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和价值观,他们遇事往往有自己的价值选择。作为领导,应该充分尊重教师的这种权利。如果教师的价值选择与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要求并不相悖,即使他和领导者的价值观存有不一致,领导者也应该尊重其价值选择。如果教师的价值选择不符合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要求,有必要使教师放弃或提升其价值选择时,也应该在充分尊重其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教师一般而言都有较深刻的知识理性和道德理性,只要领导者的教育方式得当,要他们接受科学的价值观并非是一件难事。

二是要尊重教师的个性。教师较高的知识层次和所从事的教育劳动的个体性质,决定了他们比其他职业劳动者更具有个性。这种个性,对于学校的事业发展极为可贵,是学校充满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缺乏个性,或者个性受到压抑,则不仅教师难以充分实现其价值,整个学校也就难有生机,必将失去发展的动力。所以,作为领导,应该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只要他们的个性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和社会伦理要求,都应该在对其尊重的提前下将其保护好、发展好。

三是尊重教师的事业心。近年来,由于广大教师物质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许多人不仅要求教师这一职业能满足其谋生的需要,而且能成为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手段,这突出地表现在他们将教育劳动作为事业来追求。所以,要求学校能够为他们事业的成功创造良好的条件,正成为越来越多的教师对领导的厚望。这一追求和厚望,对学校的发展极为重要,也极为可贵。作为领导,就不仅要通过各种努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应关注教师的事业发展,努力为他们的发展提高创造条件,力求使教师的事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四是尊重教师的民主权利。教师的民主权利包括对领导工作中的失误提出批评的权利,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建议和参与决策的权利,等等。教师的民主权利是一种法定的权利,对教师民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既是教育法规的要求,也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作为领导,应该从学校发展的大局认识尊重教师民主权利的重要性。如果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汇集他们的智慧,那不仅可以从方向上保证学校的发展依循正确的路径,而且也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源”和“潜能库”。所以,作为领导,不仅应该从机制上保证教师对学校发展的建议权和决策权落到实处,而且应以宽广、豁达的胸怀欢迎教师对自己工作中的失误提出批评。这种对教师民主权利的尊重,丝毫不会降低领导者的威信,只会赢得广大教师更进一步的尊敬。[2]

二、团结协作

教师的团结协作是师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力条件。教师的团结协作,会给教师集体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事之间坦诚相待、积极沟通、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不但有力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有利于把新的教育理论植入中、老年教师的教学观念里,使整个教师集体与时俱进、共同提高。团结协作是指人们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任务而联合起来,相互支持,紧密合作。假如一个学校的全体成员,能够目标一致,步伐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前进,就会形成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

(一)教师团结协作的意义

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在同一个集体中,在同一个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在各自的岗位上从事着同一个目标——培育人才的工作。他们之间的关系既是一种各司其职、并肩作战的关系,又是一种同心同德、团结协作的关系。这种关系对于实现教育目标,形成教师个性、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形成良好校风,养成学生良好品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团结协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

一个教师即便是知识再渊博,他也只能完成学校教学的部分内容,而不可能是全部。只有全体教师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形成集体的教育合力,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接班人和新型劳动者。可见,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

2.团结协作是教师人格的必备要素

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培育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繁荣学术、弘扬科学、教书育人的神圣而光荣的任务,起着开启智慧、哺育人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正是教师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以及社会对教师的非凡要求,使得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修养成品德高尚、智力和才能优秀的人,具有完美的人格特征。这种完美的人格形象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3.团结协作是提高教师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名教师,仅凭一腔教书育人的热情和决心是不够的;即使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而缺少教育经验,也是难以取得成就的。教师必须加强与同事间的教书和育人的交流,虚心学习他人的优点,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地提高自己,才能进入优秀教师的行列之中。反之,一个教师假如缺乏谦虚、诚恳的态度,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品质,是很难做出成绩,更难提高自身能力的。

4.团结协作是形成良好校风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校风是办好学校的精神力量,它能对全校师生员工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并能长久地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良好校风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团结协作精神,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团结协作、共同发展,人际关系必然和谐,教师集体的风气必然正,学校的校风也必然好。

(二)团结协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教师的团结协作在学校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搞好团结协作要注意把握适当的方式和方法。首先,教师要做到谦虚为怀,有自知之明。每位教师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要更多地向他人的优点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有利于团结协作,提高自己的素质。其次,要严于律己,以诚待人。教师不仅在面对学生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师群体及学校集体中,更要严于律己,对他人以诚相待,为团结协作打下坚实基础。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通力合作是教师团结协作的最基本的要素。教师们为了搞好教育和教学工作,应该做到相互尊重、密切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在集体奋斗的成功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教师在做好团结协作规范要求的过程中,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敢于竞争,乐于进取。每个教师都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都要用实际行动忠于职守,为集体作贡献,才能达到团结协作的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集体是大家志同道合进行创造性合作的团体,在这里,每个教师都能为集体的创造做出自己的贡献,每个人都能从集体的创造中吸取精神力量,同时也以精神力量去丰富自己的同志。在教师群体中,每个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益,可以通过比较、鉴别分出优劣,激励先进、督促后进。同时,教师也可以吸取别人的优点和经验来丰富和对照检验自己,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三、公平竞争

尽管教师集体中各成员之间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不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但是这并不等于各个教师在利益的获取上没有时间的先后之分,没有量的多寡之别。事实上,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限,也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教师之间在利益的实现上会存有差异。这就自然导致了教师之间在利益实现方面的相互竞争。因此,广大教师一方面应关心集体,情系同事,同时,又应认识到相互之间竞争的意义和必要性,并以合乎社会伦理要求的方法积极参与竞争。

(一)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的必要性

1.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体现出竞争的态势。在教育领域,教师集体中的竞争的意义与必要性也正在为人们所接受,得到了人们的接受和认同。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采用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学校,利益分配的依据应该是教师劳动的绩效。教师的聘用、晋升是以其对国家贡献大小为依据的。这种客观的利益在人们的道德认识中,就是以拼搏、进取、贡献为荣,以甘居落后、平庸无能为耻。这样势必在教师之间形成人人争先进、个个比贡献的有益竞争态势。这种竞争可以使先进更能发挥才能,处于中间状态的争取先进,处于后进状态的经过努力迎头赶上。

2.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教育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学校之间和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相互竞争。而我国的教育事业要进一步发展,要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依然要靠教师群体的努力竞争。随着国际、校际和人际竞争的加剧,各个教师集体对教师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客观上将出现这种情况:能够出色地完成教学工作、科研成绩突出、受到学生好评的教师,将会受到重用和奖励;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科研成绩不理想的教师,将会被调到其他工作岗位或被淘汰,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教师努力进取,敢于攀登科学高峰,在教学中争取优秀,在科研上争取领先。教师之间、教师集体之间只有开展有益竞争,才能提高国家的教育水平,从而才能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赶上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是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在教师集体中,人固有的进取心、好胜心以及对利益的追求,往往会促使人们相互之间开展积极的竞争。但是也不应否认,人往往又是有惰性的,特别是当人们长期生活、工作在一个缺乏竞争机制的群体中,其进取心、竞争意识会受到可怕的销蚀。社会要进步,教育事业要发展,就必须确立行之有效的竞争机制去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近年来,各地各学校实行的旨在破除平均主义的各项改革措施,如职称实现评聘分开、分配不搞“大锅饭”、收入拉开档次等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出现了教师努力完成教学工作定额、科研意识普遍增强的喜人景象。[3]

(二)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

从道德价值评价的角度来看,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有利于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激励教师个体的奋发向上。因此,这种竞争从其效果或后果而言是符合道德的。但是,各个教师抱着何种动机、采取何种手段参与竞争,却有道德和不道德之分。

1.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

虽然从最终意义而言,教师集体中竞争的结果是各个成员的共同提高,但就个人而言,其竞争的目标在最终结果上是强于他人。这一点在道德价值上是无可指责的。但是,为达到强于他人的这一结果,其所采用的手段必须是符合道德的。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种现象:为了使得自己在教学上强于别人,不仅无原则地迁就学生,而且在学生中有意识地诋毁其他任课教师;为了使自己在科研上强于别人,不惜违背最起码的科研道德,剽窃他人成果,等等。这种通过不道德的手段来达到使自己最终强于他人的目的竞争,是百害无一益的,应该彻底否定。

2.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

教师集体的活力、发展的动力以及总体价值的实现,固然首先在于竞争机制激励下各个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样也离不开教师集体良好的协作氛围。甚至可以这样说,良好的协作氛围是开展良好竞争的必要条件。没有良好的协作氛围,教师之间的竞争就可能背离社会基本的伦理价值体系,最终会导致对教师个体和教师集体都极为不利的后果。因此,应该将能否和他人进行有效协作作为竞争道德的内在要求。因为,在学校教育中,不仅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必须依赖于教师集体,而且科学研究工作本身也需要一定数量的教师形成一个群体进行集体攻关。而在这个集体中,就有如何和他人相处,即如何进行协作的道德要求。不可否认,在教师集体中确实不乏具有良好协作精神的教师,但有违协作精神的人和事也并非鲜见。例如,有的人以自我为核心,事事考虑个人得失,处处夸大个人作用;有的人一味追求个人虚荣,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有的人为了保持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对同事搞资料封锁;有的人自己不努力,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却对竞争中涌现的先进教师讽刺挖苦,任意夸大他们的缺点和弱点;有的人嫉妒同事的成绩,损害同事的荣誉,等等。因此,对广大教师提出应该处理好竞争和协作关系的要求,不仅是形成一个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教师集体所必需的,也是由于目前学校教师集体中的协作道德现状所决定的。

3.教师要有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开拓进取、敢于创新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职业劳动者应有的素质。而这对于教师而言,则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一是当前的学校教育和我们所处的社会一样,正处在改革的进程之中。学校教育如何进行改革,没有现成的方案和模式可供借鉴,只能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探索,而这必须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是学校是培养新型劳动者的场所,而伴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当今学生也具有和以往的学生许多不同的特点。如何全面认识当今学生,从而有针对性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紧迫任务。要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没有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显然是不行的。

三是学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而科学研究作为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活动,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总之,作为学校教师,要有开拓进取、不畏艰难的个人气质。如果在一个教师集体中,人人都不敢突破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束缚,怕担风险,那么这个集体只能是保持现状,停滞不前。相反,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集体便可以突飞猛进。作为学校教师,还应该敢于创新,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如果只是一味地照着前人的经验去做,便没有突破,没有创新,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就无法发展,社会就难以大步前进。从这一意义上讲,开拓进取、敢于创新应是教师必须履行的道德使命。[4]

四、维护集体荣誉

集体荣誉感是集体凝聚力的来源。我们不能说没有集体荣誉感就没有集体,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没有集体荣誉感会导致集体走向分崩离析。所以说,集体荣誉感既是集体所必需的,又是集体发展的促进动力。集体荣誉感的组成因素在于:集体成员对集体中其他成员的信任;集体成员得到集体中其他成员的信任;集体成员对于所在集体的深刻认知。

马卡连柯认为:“假如一个学校里有这样的教师集体,在这个集体里的每个教师看来,全校的成功占第一位,而他班上的成功占第二位,至于教师个人的成功只放在第三位,那么在这样的集体里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工作。”他还认为,“应该有这样的教师集体,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互相帮助,彼此间没有猜忌,不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够教育学生。”

因此,教师应当在自己的集体里发扬教育道德,应当把在教育工作中确立人道主义原则视为每个教师教育素养的最重要的品质。教育集体倘能如此,不但走活了教师集体的棋局,而且绝对是一加一大于二,甚至更多。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集体荣誉感意味着敬业乐群。敬业乐群本义指专心自己的学业,引申义指的是职业道德里的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专心致志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为社会,为他人提供优良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在这里。敬业乐群是一种基于挚爱基础上的对工作、对专业的全身心忘我的投入。大凡具有敬业精神的劳动者,关注的不是从自己事业的成功中得到多少回报,而是这成功对社会,对他人的价值和意义。可见,敬业不只是一种劳动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奉献精神。

爱岗敬业这一最基本的职业行为规范,具体而言,就是要求从业人员热爱本职、扎实工作、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精通业务、勇于创新。乐群,是乐于与他人合作,能融入社会,投入社会,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协调,把自己当作集体的一员,顾全大局,为他人着想,抛弃个人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摆正与人相处的心态,增强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摆正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的关系,自觉服从组织、集体和国家的大局。

因此,每个教师都要培养集体荣誉感,自觉维护集体荣誉,社会主义道德观是以集体为基础的,没有集体的荣誉,也就没有个人的荣誉,只有为集体争光的人,才会获得更大的荣誉;要努力为集体、为社会、为国家作贡献,权利和义务、贡献和获取是辩证的统一。要把为社会、为集体作贡献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