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道德体系中

教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道德体系中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职业道德是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职业分工的出现,在教师的教育劳动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教师工作的性质要求教师要有高水准的道德意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师德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必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教师道德行为是指教师在道德意识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符合一定道德规范的行为。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是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职业分工的出现,在教师的教育劳动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使得从事教师职业劳动的人们有着自己特殊的职业兴趣、爱好、习惯和心理传统,有着特定的利益关系,形成了特殊的职业责任和纪律,从而产生了各种具有自己特点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因此,教师职业道德除了具有一般职业道德的共性外,还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意识水平高层性

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思想、认识、意志、信念等,它对教师职业行为有决定作用。

教师工作的性质要求教师要有高水准的道德意识。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但要把人类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必须用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去教育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同时,教师本人的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培养人的质量。因此,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思想、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才能用自己的学识去教导人,用自己的品德去塑造人。在道德认识上,教师要充分认识教育事业的伟大意义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价值,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道德情感上,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道德意志上,要有坚定从事教育工作的信心,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在道德信念上,要有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远大理想,努力提高道德境界。教育者只有品德高尚,才能做好培养人的工作。

历史上无论哪个时代都对教师道德水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道德总是处于当时社会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较高的道德层次上。我国古代对教师有严格的师德要求,要求教师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学相长”等。“道”成为选拔和衡量教师的根本标准。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要求教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师德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必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准则

二、道德境界高尚性

道德境界是人们的道德观念、人们对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实践的状况、程度以及对自己道德行为意义的认识等诸方面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差异,特别是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不同,使得不同的人处在不同的道德境界层次上。教师在社会的发展中承担着培养一代新人的历史重任,其工作是以自己的学识、情感、世界观和灵魂去教育、塑造人,这种工作不仅是知识的培育,更重要的是灵魂对灵魂的塑造。因此,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较之其他社会成员有着更高的道德境界。

社会主义的人民教师,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为己任,和历史上其他教师道德相比,其道德境界当更为高尚。社会主义的人民教师应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把自己的工作和社会主义建设、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联系起来,把对祖国前途的高度责任感化作对工作的勤奋和对事业的坚定信念,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他们应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身居斗室想着为国分忧,两袖清风时时为学生操劳,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像蜡烛一样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他们应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贯穿于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有一般社会公民所具有的社会主义公德,而且应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他们在道德修养上既要体现全民范围的道德要求,又要体现先进的道德建设的要求,把道德建设的广泛性要求与先进性要求统一于一身,既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又践行共产主义道德,既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又是全社会道德的楷模。

三、道德意识自觉性

教师道德意识是指对教师职业的观念、想法及态度,是职业行为的基础,包括教师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信念和职业意志等内容。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和其他道德意识相比,有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教师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反映在教师道德认识上,表现为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对教育事业的意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反映在道德情感上,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感情和热爱,关心学生前途,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尽其所能给学生提供帮助;反映在道德信念上,具有坚定的从事教育工作的信念和意志,并且自觉地进行自我命令和自我监督,自我激励和自我检查,“修身”“内省”,克服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断提高道德觉悟和道德境界。

教师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其程度是不同的。在私有制的社会里,尽管教师能够凭着自己的道德意识和职业良心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思想熏陶,但由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和受剥削阶级思想、道德观念的局限,教师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受到很大限制,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获得了真正的解放。教师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共同的事业和理想把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新型关系。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断得到提高,物质生活待遇不断得到改善,教师职业日益成为一种令人羡慕、尊敬的职业之一。因此,教师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广大人民教师自觉地把培养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四有新人作为自己根本的职责,以对人民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学生无私的热爱对待工作,自觉履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精力以及整个生命,得到了全社会的尊重。

四、行为举止示范性

教师道德行为是指教师在道德意识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符合一定道德规范的行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道德意识水平,而且还要以自己的高尚品格和模范行为影响学生。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教师劳动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他们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观、学习观及其行为表现,都会对他们产生强烈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教师的敬业精神、治学态度、行为作风都会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对学生起到熏陶、感染和引导的作用。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能起到身教胜于言教的引导作用,教师“其身正”能使学生“不令而行”。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是无言的教育力量,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提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根据,任何章程、任何纲领和任何管理机构,不论它们的方法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可见,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具有无穷的榜样力量。

五、道德影响深广性

在道德影响上,教师道德要比其他职业道德影响更广、更深、更远。

更广,是指教师道德不仅广泛作用于在校学生,而且还通过学生影响学生的家庭和整个社会。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学生一批又一批地从学校进入各行各业,成为社会的主人。学生的道德面貌如何,对社会风气和社会文明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对校风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对社会风气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教师道德风貌是构成社会风气和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更深,是指教师道德深刻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品质。每个人从少年儿童开始,都要走进学校接受教育,在教师的指导和影响下成长。他的文明习惯的养成,他的个性、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教师的道德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更远,是指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而且影响他的一生,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和未来。教师劳动和其他劳动不同,在其他劳动中,劳动者生产出某一产品,生产这一产品的具体劳动过程也就结束,这个产品也就定型,劳动者对这一产品也不再发生什么影响;而教师的劳动产品是受教育的学生,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不断地自我发展。教师对他们的影响一旦形成,不仅不会随他们学业的结束而简单消失,而且还会继续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以至整个一生。

六、道德内容先进性

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是对历史上优秀教师遗产的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对人类历史上的道德遗产采取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我们提倡对我国历代教育家提出的“因材施教”“身教重于言教”“教学相长”“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进行继承和发扬光大,同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优秀道德思想进行批判地吸收。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又推陈出新,增加了与时俱进的新内容。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以造就“四有”新人为目标,以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为具体内容要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