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观察趣谈(上)

观察趣谈(上)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师,不怕您笑话,我的作文成绩不太好,您上一讲说的什么观察意义呀,种类呀,方法呀,听不太懂。您能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把观察的道理讲得浅一些吗?我对用眼睛进行观察是知道的。我放下笔,急忙从三楼跑下,迎接忙了一天的叔叔正点归来。关老师红着脸说:“一定接受批评。这孩子,好厉害呀!”它告诉我们,眼睛有时观察错了,舌头能给纠正呢。好了,“观察趣谈”分两次进行,上半部分就讲到这里。

【问题】老师,不怕您笑话,我的作文成绩不太好,您上一讲说的什么观察意义呀,种类呀,方法呀,听不太懂。您能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把观察的道理讲得浅一些吗?

我对用眼睛进行观察是知道的。您所提出的用耳朵、鼻子、舌头、手进行观察,听起来总觉得陌生。您再多举例说说好吗?

我对“人体各种器官都会观察”还是不理解……

学观察,有没有什么特殊情况?

学观察,要落实到作文能力的提高上,这一点您也给再讲讲吧!

说人体各器官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不难懂的。记得有一次讲评作文,我读着下面这些句子让大家进行讨论。

楼下嚓嚓铁片响,奶奶就知道是磨刀师傅来了,拿着剪子下了楼。这种观察是用耳听。

吃饭时,表弟突然说:“哟,姥姥,这盘柿子椒有一个辣的!”这种观察是用舌尝。

傍晚,爸爸一进家门就高兴地说:“烤羊肉串啦?好香!”这种观察是用鼻嗅。

午饭后,爸爸拍了拍第二个西瓜,说:“今天吃这个正合适。”

这种观察是用手摸。

还要配合上用耳听。

看,以上四例,都不是用眼睛进行观察的吧?你们高年级同学练观察,渠道多着呢。

下面,就观察方法的使用我再分头和大家说一说。

一、用耳听

这种观察方法,古代文人掌握得很好。低年级课文中有一首家喻户晓的五言绝句《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小诗,意境很美。从夜间到黎明,作者对院中情况的观察是用耳进行的。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很会分析:

“作者躺在床上,没出门去看,就知道夜里刮风下雨了。”

“他睡得并不沉。天蒙蒙亮,他听到院里树上有鸟儿在唱歌。”

“用耳听,也可以观察得很细。‘处处’都有鸟在啼,说明鸟儿不少呢。”

“用耳听后,他还会用脑子想。风雨声,院里的花会被吹落打散,但到底‘花落’了多少,不知道。这就会引起联想。这样联想到的情景,比用眼看到的更美呢。”

讨论中,当我问到“生活中你们是否碰到过用耳听的实例”时,不少人举手发言。有两例生动地说明用耳进行观察的特殊作用:

“我想到一个电影镜头:夜色黑沉沉的。三名八路军武工队员要炸鬼子的巡逻车。车过来了吗,看是看不见的。他们趴在铁轨上一听,队长说:‘快拉导火索,敌人的巡逻车就要开过来啦!’”

“我想到大夫看病时用的那个听诊器。病人心脏怎么样,肺部是不是发炎了,不能都开刀看。有经验的大夫用这听诊器听一会儿,病情就掌握了。”

不错,毕竟是优等生,例子举得多恰当啊!

用耳听这种观察方法,许多同学作文都在练习使用呢。一篇题为《我的叔叔》的作文,开头正是这样写的:

丁零零……听到这特殊的车铃节奏,我知道是小叔回来了。我放下笔,急忙从三楼跑下,迎接忙了一天的叔叔正点归来。

从这个开头看有点儿意思。通过耳朵听车铃声,“我”便准确地知道是小叔下班了。这样写,突出了叔叔年轻活泼的性格,表达了叔侄间的亲密关系

二、用鼻嗅

这种观察方法的运用,你们在课文中也多次学过。有一首古诗叫《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那边枝头上,是梅花还是雪花,由于离得远,诗人单靠视力难下结论。这时,鼻子的嗅觉起作用了。诗人闻到了暗香阵阵,断定那枝头上挂的是梅花。

高年级教材中有一篇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你们正在学吧?文中有这样的句子:

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

这里,“火苗子”是看到的,“烧得草响”是听到的,那“浓重的棉布焦味”呢?是用鼻子嗅到的。

批改作文时,这方面的实例也常碰到。如一篇题为《一个认真负责的干部》的文中,有这样一个段落:

作为卫生委员,陈娟娟不但到各教室查卫生,有时还查老师的办公室。那天,她带几个人来到六年级组。一进门她就说:“哟,空气很不好,请老师们打开窗子换换空气吧!”接着,她闻到一股烟味,走到关老师跟前说:“关老师,墙上‘无烟办公室’的标语是您写的吧?您怎么……”关老师红着脸说:“一定接受批评。这孩子,好厉害呀!”

这里,写了卫生委员认真工作的一个有趣镜头。空气的清新与污浊,靠眼睛分辨不行,还是得用鼻子去嗅。

三、用舌尝

讨论这一条,高年级同学发言积极。你们刚学过的一些课文中,这种观察方法的实例相当多。有人首先提到《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

你只要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看,杨梅的味道是用舌尝到的。不过,嘴唇、牙齿也帮了舌头的忙。还有提到《井》一课:

吃过晚饭,妈妈让我把李子从井水里提上来,拿到院子里,大家一起吃。新鲜的红李子被井水浸得冰凉,咬在嘴里又脆又甜,还有一股清香。

冰凉井水浸过的李子味道,舌头知道得最清楚。“新鲜的红李子”,这是看到的;“脆”,这是咬到的;“清香”,这是嗅到的。这里,用舌尝是观察的主要手段。

平日批改同学们作业,我注意到,高年级学生已经在练习使用“用舌尝”的观察方法了。请看这个造句:

下班时,爸爸买回一些柿子,看样子又大又红,可是一咬,啊,涩极了!

秋天,柿子刚上市,有的漤(lǎn)过了,有的没漤。只从外表看,柿子涩不涩呢,不大容易看出来。这个例子很有说服力。它告诉我们,眼睛有时观察错了,舌头能给纠正呢。

另一个同学在作文《暑假生活纪事》中写得很有意思:

到了姑奶奶家,吃饭真是一“关”。她家几乎什么食品都要放醋。吃饺子,一盘醋,可以;吃面条,也给你倒上两勺子;早晨喝粥,也是酸的,醋早就放在锅里了……

这个同学那年暑假大概是去了山西。“用舌尝”,有他的独到之处。

好了,“观察趣谈”分两次进行,上半部分就讲到这里。下面将接着讲“用手摸”、“综合观察”等,也是挺有趣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