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环境适应与身心健康

社会环境适应与身心健康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指植物与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并生存的过程。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表现为接受、忍耐、顺应、支配、保守、反抗、逃避等形式。因此,从小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少年儿童未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的生活与健康。社会经济与身心健康。社会文化与身心健康。价值观、信念和信仰、习俗为文化的核心要素,与健康密切相关。人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与保障健康的关系。

(一)社会环境适应释义

适应,本是一个生物学名词。是指植物与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并生存的过程。人具有社会性,不仅要适应周边的自然环境,还要适应社会环境。社会适应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是与自然环境相对的概念。社会环境一方面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标志,另一方面又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所以也有人把社会环境称为“文化—社会环境”。

人的一生可以说是应对外界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一生,人对外界社会的适应包括多种内容,如对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等的适应。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表现为接受、忍耐、顺应、支配、保守、反抗、逃避等形式。由于社会的不断变革和人的经常流动(如搬迁、升学、调动、出国留学、下岗、升迁、降职等),人们在社会中自身的地位处境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改变,这些都要求人们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一般情况下,难以让社会适应个人,而是人们必须适应社会。当人们很快适应社会的时候,就能融入社会,与社会成员一起心情舒畅地共同学习、生活和工作;而当人们对社会不适应的时候,可能产生反感、抵触、焦虑、压力、紧张等不良的反应,并由此产生各种健康问题。因此,从小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少年儿童未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环境适应与身心健康

1. 自然环境与身心健康

地球上有空气、 日光、水、土壤和岩石等等,这些为生命活动提供了一切必要的物质条件。人类和人类生存的外界环境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即人类不断地调节自身以适应不断改变着的环境状态。人类的健康水平直接与其生存的环境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主要因素有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因素。在这个系统中,人类除直接与空气、水、土壤密切相关外,还通过各种生物与这些环境发生密切关系。有些生物可以成为人类的朋友,为人类服务;有些生物可以成为人类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或传播媒介,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化学因素是指地球上的空气、水、土壤等相对稳定的化学组成,这是保证人类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灾害性的破坏,可使空气、土壤、水及食物的化学组成发生异常变化。这些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的生活与健康。

物理因素是指人类生活与生产环境中的空气温度、湿度、气流、气压、噪音等条件的变化及阳光中的电磁辐射等因素,这些均与人类生活、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人类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体,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密切相关。环境既是人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的、能量的来源,又是一切感觉、反射活动的源泉,还是新陈代谢产物和废弃物的净化场所。在这个系统中,整个生态系统都在相对的动态平衡中发展。但是,人类不是被动地适应大自然,而是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充分利用环境因素为人类造福。

2.社会环境与身心健康

(1)人际关系与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人是一个个的个体,但个体之间又构成一定的关系,相互之间要接触、联系、影响和作用,即人们进行相互的交往。事实上,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个体会形成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这就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了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心理状态。如果在交往中得到一定的满足,就喜欢和其亲近,反之就会与之疏远。人际关系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的好坏也影响到人们的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会形成社会压力,摧残人的健康。许多疾病就往往发端于不良的人际关系。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良的心态如猜疑、嫉妒、憎恨、报复等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处理好人际关系首先需要人际沟通。人际沟通即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是人们交往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同时也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人际沟通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而且具有个人心理需要的功能,如情感沟通等。在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有师生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等。处理好这些关系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还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2)社会经济与身心健康。人类的生产已进入了计算机时代。伴随着这种生产的发展,人类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的问题日益严重。

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之所以会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在于脑力劳动的增加从总体水平上越来越削弱了人们固有的运动技能。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由运动状态的体力劳动者向安静的伏案状态的脑力劳动者方面转化,致使社会上出现了以脑力劳动者为典型的“肌肉饥饿”、“运动不足”等现象,这大大改变了人类正常的生物适应能力,从而导致了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文明病”。

(3)社会文化与身心健康。文化是一个社会及其成员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知识、艺术、价值观、信念与信仰、习俗、道德、法律与规范等多个方面。

价值观、信念和信仰、习俗为文化的核心要素,与健康密切相关。人类学家将这些核心要素搭成一个文化构成塔:塔的上层为习俗,中层是信念与信仰,底层为价值观。习俗可以通过外显行为观察,最易描述;价值观则既深沉又抽象,因而最难捉摸。在现实生活中,上述要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

(三)认识危害现代人类生存的几大巨敌,提高健康水平

1.环境破坏

当今人类必须面对以下现状:物种灭绝,空气、土壤和水质污染,森林滥伐,湿地减少,让人惊骇的沙漠化和潜伏的核战危机等,这些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许多隐患。在工业革命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环境的破坏程度日益加深的时候,人们越来越感到大自然的珍贵。人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与保障健康的关系。

2.营养过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消费结构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特别是在饮食方面,动物蛋白摄取量的不断增高,引发了各国肥胖症的大流行。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人体育锻炼不足且营养过剩。由于肥胖而引起的并发症也日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已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

3.运动不足

人类在与自然疏远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但也丧失了很多宝贵的东西,其损失最大的是人体的运动。人体运动能力减弱,是由于受机器的奴役和放弃了本身的努力。运动能力低下,是人类身体和心理受到损伤的集中缩影。因此,现代人对体育运动的参与不仅仅是维护健康、减少疾病,而且也是在拯救我们人类自己。

4.机能退化

从猿进化到人,直立姿势给人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如手的解放、劳动工具的使用),但也带来了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疾病。精致的食物退化了人类的牙齿;时髦的服装限制了人们的行动;大量化学药物、生物化学药物和各种射线的使用损伤着人类的肌体;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考验着人们的神经系统,扭曲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在人体机能如此退化的同时,人类社会进步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机会。当代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的繁荣和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为人们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同时,参与体育锻炼也是现代人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一种基于人类进化过程的需要。如今,“到户外去,去过粗放的生活;回归自然,找回人类的本原”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

5.突发事件

天灾,因为人们的各种经济活动而更加肆虐。当洪水冲进人口密集地区,当地震发生在城市中央,当森林大火威胁核试验基地的时候,危险与损失在成倍地增加。而各种“人祸”(如美国屡禁不止的校园枪击案件、菲律宾频繁发生的人质事件)猖狂,更令人毛骨悚然。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危险,社会要建立各种预警保障安全系统,给人们以安全感。

体育运动对人们作好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有很好的作用,对增强抗拒危险的自救能力更有实际的意义。很多国家在学校、小区里开设了各种培训班,进行高楼失火、地震埋陷、抗拒强暴、溺水救护、“第一现场”救助、军事技能训练等专门的培训,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6.高度紧张

人们的生产劳动方式是造成“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进入信息化时代,生产劳动对人的影响进一步转向了高级神经系统,使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每40秒就有1人以自杀方式结束生命。在美国,神经系统疾病和心理失常症的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在日本, 自杀人数逐年增多,还有不少人被送进了精神病疗养院。而我国每年约28. 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这成为15岁到34岁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这一现象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日益紧张的生活环境以及愈演愈烈的竞争环境,迫使人们付出很大的健康代价以适应生存的需要。没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也难以实现人生的目标与生命价值的最大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