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好名望是靠出众的德行换来的

好名望是靠出众的德行换来的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弟子规》中提倡“泛爱”,然而,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当然,关于这一点,《弟子规》在接下来,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没办法,楚王只得下令让晏子从大门进入。楚王借晏子的相貌不好暗指齐国都是些无用之人。然而,晏子先是肯定齐国的人多。后来,楚王使人巧扮来自齐国的偷盗之人,好侮辱齐国。到最后,楚王不仅没有侮辱到晏子,反倒自取其辱了。《弟子规》告诉我们,君子要注重自己的品行与能力的培养。

《弟子规》中提倡“泛爱”,然而,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一个人想要看到他人的爱,就要有值得他人爱的地方。那么,想要受到别人的关爱与欣赏,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哪些方面呢?到底是内在修养,还是外在相貌,抑或是一个人能否说大话?当然,关于这一点,《弟子规》在接下来,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弟子规》讲:“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意思是说,一个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就会很高,人们所敬重他的,不是他的相貌如何,主要是看他的品行。一个人的才华出众,自然名望就很大,当然,人们所佩服的还是他的本领,不是他会不会说大话。当然,关于这一点,历史也早已给我们做出了证明,相信看了下面的故事,你会更加确信!

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人欺晏子个矮,便从大门一侧开了一个小门,让晏子进去。晏子自然不肯屈从,反驳道:“出使狗国的话,自然就要从狗门进去,我今天来到楚国,自然也就不能从这个门进去了。”没办法,楚王只得下令让晏子从大门进入。

楚王借晏子的相貌不好暗指齐国都是些无用之人。然而,晏子先是肯定齐国的人多。对于不同的国君,就派不同人来出使,对于我这种差等人,也只能出使到楚国来。看似自贬,实则是贬低楚国国君不能称得上贤主。

后来,楚王使人巧扮来自齐国的偷盗之人,好侮辱齐国。却被晏子的:“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缘于水土不同”给驳了回去。到最后,楚王不仅没有侮辱到晏子,反倒自取其辱了。

在这个故事中,晏子原本相貌一般,甚至可以说是不好,然而,在与楚王的对诀中,句句直指重点,却又不失礼仪,让楚王根本没有发威的机会,竟然使得楚王都后悔自己的愚蠢行为。当然,人们之所以敬重他,并不是因为他的相貌,只是因为他的品行与能力,甚至还有才华。也正是因为他的才智过人,才能在与楚王的对决中句句直指要害,反驳得楚王没有话说。

当然,也许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受人敬重,完全在于嘴上功夫,如果一个人能说大话的话,应该也可以广受欢迎。如果你要真这么想的话,那就先看看下面这位吧!

王昭远是五代十一国——后蜀的枢密院事,他能坐在这个位子上,全靠着巴结奉承。对于这些成就,他并没有感到满足。这个人平日里骄傲自大,总以诸葛亮来自比,还向人吹嘘道:“只要我手握铁如意,坐着太平车就可指挥大军,一统天下。”

后来,他成功说服孟昶派使者联络北汉,共同举兵灭宋。当然,使者并没有傻到如此地步,半道上使者就逃到宋朝了,最终事情败露,使得大宋朝廷掀起灭蜀的决心。公元961年,北宋大军压境,后蜀派出自称英勇神武的王昭远率军指挥,最终后蜀失败,他自己也成了宋军的俘虏。当然,他自比诸葛一统天下的话,也成了历史上的笑柄。

在这个故事里,王昭远位居要职,平日里自比诸葛亮,整天吹嘘自己也能一统天下。虽然,气势很大,但是在现实面前,他却抵挡不了宋军,丢盔弃甲,还被活捉。因而,可以说,一个人想要被别人所敬仰,不是靠说大话就可以实现的,关键还是得有真本事才行。正如《弟子规》中说:“人所重,非言大”。以上两个案例中,揭示出成功者既不是通过相貌,也不可能通过豪言壮语来让人欣赏,唯有品行与才华是令众人信服的根本。那么,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我们受到了哪些启示呢?

1.不因外在条件而自卑,加强德行修养才是关键

生活中,有些人会因为自己的身高、长相、家世等方面的问题,整天活在一种自卑之中。其实,这些外在条件并不能妨碍你成为让人欣赏的人。要知道,正因为我们有这方面的问题,才更要注重自己的品行修养,与人交往时,以良好的礼仪来赢得别人的尊重。

2.才华更能彰显一个人的魅力,注重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一个人即使貌比潘安,如果不懂得虚心进取,过于自大,自然也就学不到任何东西,更别提有什么才华了。这样的人,恐怕一开口就会让人知道,没有什么内涵。自然,也就不可能受到大家的欢迎。做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多学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受人尊重的前提。

《弟子规》告诉我们,君子要注重自己的品行与能力的培养。因而,如果你也想成为受人尊重的人,从此刻开始,请按照《弟子规》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