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忍让,怨气自然会消除

多忍让,怨气自然会消除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意思是说,说话相互忍让,愤恨自然也就消除了。在这里,《弟子规》要求兄弟之间相处时,要学会包容忍让。由于身受重伤,过独木桥时不幸跌落河中,恰被当地村民张公艺所救。张公艺表示,九世同居人口众多,每天你来我往,自然会存在许多矛盾,然而,皆因为能够相互谅解,相互谦让,才能出现一片团结的局面。

《弟子规》在开篇中便提出“首孝悌,次谨信”的要求,在古人看来,孝、悌,无疑是一个人行为处世的根本,也是良好的传统美德。当然,古人在这里所讲的“悌道”,要求我们兄弟姐妹之间和睦相处。人与人之间交往,难免会有一些小摩擦,如何才能让兄弟姐妹之间相处和睦呢?除了财物上要看轻以外,《弟子规》还提出要求:“言语忍,忿自泯。”意思是说,说话相互忍让,愤恨自然也就消除了。

在这里,《弟子规》要求兄弟之间相处时,要学会包容忍让。在古人看来,人与人之间交往只要能够做到互相包容,互相忍让,便可以和睦相处。也许你会心生疑问,难道包容、忍让真的有这么大的力量吗?一起看看下面的故事吧,相信看完这个故事,你也就明白了其中的真谛!

隋末时期,李世民曾亲自深入敌营打探军情,不幸被敌方识破,遭遇险情,情急之下,他奋力拼杀,最终逃到寿张县张家庄村。由于身受重伤,过独木桥时不幸跌落河中,恰被当地村民张公艺所救。最后,在张公艺等的悉心照料下,李世民完全康复。后来李世民成功登上皇位,并没有忘记张公艺的救命之恩,贞观九年,他特赐“义和广常”的金匾来旌表张公艺的行为。

唐高宗李治时期,张公艺的名声越来越大。原因很简单,他家九代同堂,子孙繁众,人财两旺,最让人难以相信的是,这众多的人在一起,兄弟姐妹之间却从来没有因为什么事情发生矛盾,上上下下九百多口人,总能和睦相处。在皇上看来,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此森严,尚还会有如此众多的矛盾,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能够如此团结和睦,还真让人难以相信。于是,唐高宗便想一探究竟。

唐高宗一行到达张公艺家去询访,对于皇上的亲临,张公艺感到惊讶,还是亲自带皇上参观。只见,全家族上下住有四百八十个生活区,所有财产一律归集体所有,着装统一。吃饭时,全家九百多口人共享餐饮,以击鼓为令,群坐餐厅,男女分别入席,长幼有序,全家老少谦恭礼仪,上下仁和。当然,这个家族不仅人与人之间谦让,就连家畜都能效家风有序,缺一不食。高宗问张公艺治家的方法时,张公艺知而不答,而是拿来一张纸,便开始写了起来。最后,张公艺在纸上写下一百个“忍”字,并详细说明了“百忍”的具体内容,包括父子、兄弟、妯娌之间等不忍所带来的危害。

张公艺表示,九世同居人口众多,每天你来我往,自然会存在许多矛盾,然而,皆因为能够相互谅解,相互谦让,才能出现一片团结的局面。高宗听后,重赏张公艺家,并新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敕修百忍义门,用以表彰他们的善行。后来,张公艺死后,为了纪念这位“忍”、“孝”治家的贤人,特修“百忍堂”。

这就是“百忍堂”的由来,张公艺全家九世同居,正是因为大家都能以忍让为先,懂得包容他人的过失,才能九百多人团结一致,形成一条心,最终名响四野。作为现代的年轻人,我们就应该学习古人的包容、忍让。然而,有人认为,现如今独生子女极多,没有了兄弟姐妹,自然也就不再需要“悌道”的要求。其实不然,这一点对于现如今的年轻人来讲,还是依然可行的。

中华民族犹如一个大家庭,我们身边有着许许多多的兄弟姐妹。《弟子规》不仅要求我们对待兄弟姐妹这样,对待朋友同事更应该如此,以包容、忍让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方能为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我们受到的启示是:与人相处,无论是亲人、友人,还是朋友同事,都要包容他人的过失,对他人的言语学会忍让,自然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和睦相处了。

俗话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与人交往时,如果能够以一颗包容的心对待别人的过失,懂得忍让,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平和,人间也就多一些亲情,少一些憎恨,人生也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因而,为了你,为了别人,从现在起,学会包容,学会忍让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