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雨》主旨解惑

《风雨》主旨解惑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风雨》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课文,这一篇课文的亮点重点写风雨,却不见一字写风雨,全凭侧面描写。作者抓住风雨中极具特征又极具形象的事物的描绘,让人处处都感到风雨的力量和魂魄。作者描绘这些风雨中的人事物主要是想表达什么?面对这些在风雨之中各有姿态的万物,作者的情感是抽离的。

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 朱诚颖

一、教学背景

《风雨》是人教版语文教材(2013年版)七年级上册中的课文,这一篇课文的亮点重点写风雨,却不见一字写风雨,全凭侧面描写。作者抓住风雨中极具特征又极具形象的事物的描绘,让人处处都感到风雨的力量和魂魄。所以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赏析各种写景的细节,而这一点,也是学生在课堂上经过仔细研读和讨论都能够发现并解读的。

本课的赏析难点在于文章的主旨。作者描绘这些风雨中的人事物主要是想表达什么?作者运用纯粹的写实手法来描绘景色,细致入微却又不带任何个人的情感色彩,和我们经常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有所出入,仔细读后会发现,作者对捶腿的老人没有同情,对欣喜的孩子没有共情,对“四害”之一的苍蝇没有厌恶,对喻体死蛇没有恐惧,对可怜的小鸟也没有怜悯,对有性命之忧的鱼儿也没有哀怜,他似乎是在天人合一的状态下俯瞰大自然的一切,然后忠实地还原,冷静细腻而真切。正是由于这样的真实和冷静,作者才用文字客观地再现了这场狂风骤雨,让我们体会到了万物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二、适用对象

七年级学生

三、设计特点

一般都认为本文是在描写狂风暴雨,但细读会发现,其实当时是雨停风急;一般都认为作者在文章中注入了情感,但其实正是“无情”铸就了“有情”,对天地万物一视同仁的大情,不会去轻视苍蝇,也不会去重视万物之灵。天若有情天亦老,只有“无情”如天地,方能真正品味到天地自然的造化之功。

四、过程实录

首先,我们都知道作者运用了侧面描写为我们细腻地展现了一幅风雨之图。那么,文章的主旨是想要表达什么呢?

文章中所描绘的风雨中的事物很多,有垂柳等植物,有羊、鸟等动物,有苍蝇等昆虫,还有废纸、瓦片、鸟巢等非生物,更有老人和孩子,这些事物,几乎涵盖了自然界的所有存在,这一切在面对这场狂风骤雨时,有什么相同点呢?它们都显得那么的无助:树林像面团被随意揉捏;羊和女孩随着风势滑行、旋转;葡萄蔓攀附不住,像死蛇一样软成一堆;苍蝇集体沉默地躲在电线上;鸟儿在风势之下,不仅连家都守护不住,自己也如石子般砸落在地上;瓦片更是随风而逝,碎成一堆;池塘的水撩起又砸下,还殃及池鱼,鱼在草窝蹦跳而有性命之忧;老人更是因为风湿腰腿不适;孩子们因为积水只能窝在家里隔着门缝叠纸船玩耍。

面对这些在风雨之中各有姿态的万物,作者的情感是抽离的。大家看这些描述的词语,中性、客观、公正,唯独没有普通人应有的情感:对喻体死蛇没有恐惧,对“四害”之一的苍蝇没有厌恶,对可怜的小鸟也没有怜悯,对有性命之忧的鱼儿没有哀怜,对捶腿的老人没有同情,对欣喜的孩子也没有共情。这些词语都只是在描述人事物的状态,使劲属于老头,惊喜属于孩子,蹦跳的挣扎也只属于鱼儿。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作者是真的无情吗?我们仔细来看作者所描绘的这些事物,观察的视角是怎么样的?或者说,在怎样的地方能观察到这一切?像面团的树林,这是从空中俯瞰大地才能得到的对树林整体的印象,视角从树林到栅栏,到葡萄蔓,再到鸟巢,然后再看到一条巷道,还有那个池塘,都是俯瞰的视角。在这里,作者与其说是一个观察者,不如说是一个旁观者,他天人合一,冷眼旁观,无情无感,似乎与天地融为一体,所以本文的视角不是人在看,而是天地在看,这样,我们才在文中找不到任何个人情感,作者笔触一致地看待人类和苍蝇,平静地看老人因疼痛而使劲捶腿,平静地看鱼儿们垂死挣扎,也平静地看孩子们惊喜地玩耍,他只是用笔冷静而细腻地记录这风雨中的画面。

老子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指的是古代祭祀用的用稻草扎的狗,祭祀之前,人们珍重万分,小心谨慎,但祭祀之后,就随意丢弃;这里的“不仁”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不仁义,而是没有情感,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不仁慈,它没有贵贱之分,像人们平静地看待祭祀用的草狗盛极一时又衰极一时一样,平静地看待万物的兴衰。

正是因为作者在这天人合一的状态下俯瞰大自然的一切,所以我们读到的文字才如此的细腻而真切,也正是由于这客观至极的冷静,才能用文字向我们忠实地还原这场狂风骤雨,让我们体会到万物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万物在自然面前的平等。

也正是基于此,读者在面对这不掺杂个人情感的景物描写时,能够衍生出许许多多的解读,因为不带情感,所以最能填充读者的情感。这,就是名篇的魅力。

今天的微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