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强化画图感知

强化画图感知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样,为进一步学习平移打下了基础。学生独立画图后,教师利用实物投影让两位学生向全体同学汇报画法。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图形的平移,实质是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平移。而以上环节是把三次平移后的图形画面截在一起让学生观察、比较,这样便于学生从整体的视角去总结图形平移的本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金玲玲(执教) 陈庆宪(评析)

◎课前思考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对“图形的运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教学。在二年级下册编排了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要求只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初步认识图形的对称、平移和旋转,会看图找出轴对称图形和平移、旋转后的图形。在四年级下册编排了图形的运动(二),要求再次认识轴对称、平移,并要求能在格子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和平移后的图形。五年级下册编排了图形的运动(三),要求能在格子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对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运动都属于保距运动。所谓保距运动,就是物体或图形的刚体运动。如果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也就是轴对称图形中任意两个对应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相等。如果图形向同一方向,且任意两个对应点保持距离不变的运动叫平移运动。如果图形绕同一点按某个方向旋转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旋转运动,旋转运动后任意两个对应点到所绕的这一点的距离保持不变。

当然我们在教学时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去表述这些运动的定义,但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这些运动的本质,这就是学生在学习图形运动时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最近我们针对四年级下册的“平移”一课进行一些思考,为了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凸显平移运动的本质,我们给学生创设了由浅入深的画图素材,让学生在画图中去自主感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把教学过程整理如下,供大家教学时参考。

◎实录与评析

1.观察生活现象,初步感知特点。

图1

(1)展现生活现象,揭示课题。

先在屏幕上播放电梯上下移动、窗门水平移动、汽车直线运动的视频,然后把这三种现象的画面放在一起(如图1),向学生提出:在生活中这三种现象的物体运动要你用两个字来概括,应该是什么运动?

生:平移。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关平移的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

(2)观察运动特点,初步感知平移。

屏幕上出示两个小熊的头像,动态演示头像的移动。其中一个头像沿水平方向移动后,形状、大小不变,而另一个头像移动后,形状拉长了。(学生观察)

师:观察刚才这两个小熊头像的移动,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上面这个小熊的头像移动后,头像的形状、大小不变,而下面这个小熊头像移动后被拉长了。

教师在屏幕上打上格子。

师:现在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在两个头像上分别确定了几个点,再在移动后的两个头像上找到它们的对应点,分别用红线连起来。再让学生观察刚才的演示

师:现在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1:我发现上面小熊的头像上的三个点,移动的格子数都是一样的。

生2:我发现下面小熊的头像上的三个点,有一点移动了9格,有一个点移动了7格,还有一个点移动了8格。

生3:上面的小熊头像上的点都移动了9格。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是这样的吗?

学生观察后,大部分学生都有了发现。这时屏幕上出示这些移动的格子数(如图2)的画面,并向学生明确指出:像上面小熊这样的移动我们叫它“平移”,而下面这样的移动,使形状发生了变化,不能叫“平移”。

图2

【评析】 以上教学,利用视频,把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引入了课堂,并巧妙提出:你能用两个字来概括是什么运动吗?这一简短视频的播放,使学生将生活的经验与在二年级已初步了解的平移知识联系起来了。接着教师利用两个小熊头像的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明显感受到不同,但教师没有直白地向学生交代不同在哪里,而是逐步添加画面上的信息,每一次添加都能引发学生思考。最后,学生感受到第一个小熊头像上的每一点移动的距离都相等,而第二个小熊头像上的各点移动的距离不相等。从而使学生明确第一个小熊头像的移动属于平移,第二个移动不是平移。这样,为进一步学习平移打下了基础。

2.分层画图探究,逐步领悟本质。

(1)画出平移后的线段。

预先给每位学生提供画好一条线段的格子纸,要求学生画出线段AB向右平移5格后的图形。学生独立画图后,教师利用实物投影让两位学生向全体同学汇报画法。

生1:我先把A点向右平移5格,再把B点向右平移5格,接着把移动后的两个点连上线。

生2:我也先把A点向右平移5格,接着在移动后的这一点往下数三格,再向右数一格,点上一点,然后把这两点连起来。

师:这两位同学所说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都先确定线段两个端点向右移动了5格。

师:那为什么把移动后的两个点连起来,就认为是把这条线段向右移动了5格呢?

生:这两点连起来就是一条线段。

这时教师特意在学生的格子纸上指着原来这条线段上的任意一点,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一点移到哪里了?

学生在移动之后的线段上找到了它的对应点,教师又随机指出另外几个点,学生都一一寻找到了它们的对应点。

师:我们知道线段上有无数个点,这些点都是怎样移动的呢?

生:所有点都向右移动了5格。

这时教师在屏幕上再次动态演示出图3画面。

【评析】 以上环节从最简单的线段图开始,教学时教师没有满足于学生只画出平移后的线段,而是通过原来线段上的任意点,让学生去寻找它们的对应点。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图形的平移,实质是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平移。

图3

(2)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让学生再在格子纸上画出向左平移4格后的三角形。学生独立画图后,教师利用实物投影出示了学生的三幅作品(如图4)。向学生提出:观察这三幅作品,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第二张画错了。

生2:第三张也画错了。

师:这两位同学错在哪里呢?

生1:第二张的三角形,其中一个顶点向右移动了5格了,没有移动4格。

生2:第三张的移动格数不对……

师:实际上第三张把原来三角形平移了几格?

生:平移了7格。

图4

师:那要把三角形向左平移4格,关键要抓住什么来平移?

生:要抓住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向左平移4格。

师:从刚才大家的分析,第一张画得怎样?

生:正确。

师:我们让这位同学说一说画的过程好吗?

这位学生做了表述后,教师在屏幕上动态演示平移的过程,接着教师又在原来三角形上任意指定几个点,让学生一一找到这些点移动后的位置。

屏幕上逐步呈现了图5的画面。

【评析】 在以上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学生的三幅作品,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其中两张的错误,并分析错误的原因,通过这样的观察分析,也恰恰梳理了怎样把三角形向左平移4格的画法。紧接着教师又利用投影再次动态演示,并让学生寻找图形上任意点的对应点,使学生又一次感受到每一点到它的对应点的距离都相等。

图5

(3)画出平移后的四边形。

让学生继续在格子纸上画平移后的四边形。要求自己确定方向和距离。

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并完整表述自己所画的图形是向哪一方向平移了多少格。

教师又在屏幕上动态演示四边形分别向左、右、上、下平移后的画面。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评析】 通过画图和表述,学生进一步领悟到画多边形的平移,关键是先抓住多边形顶点的平移,如以上四边形四个顶点向同一方向移动距离相同了,就能准确地画出平移后的四边形。另外,由于本环节是让学生自己确定移动方向和距离,再画出平移后的四边形,所以又一次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想象的空间。

(4)整体观察,概括本质。

接着,教师把以上三次画平移的图截在一个画面上(如图6),向学生提出: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图形中的所有点,在平移时它们的方向、距离有什么特点?

图6

学生独立观察、互相讨论后,教师再组织集体交流,形成统一看法,教师板书:“方向 —— 所有点移动的方向相同;距离 —— 所有点到它的对应点的距离相等。”

【评析】 从线段向右平移,到三角形向左平移,再到四边形向左、右、上、下的平移。每一次学生画图后,教师再让学生去寻找图中一些点的对应点。学生经过三次画图和对应点的寻找,逐步领悟图形平移的本质特征。而以上环节是把三次平移后的图形画面截在一起让学生观察、比较,这样便于学生从整体的视角去总结图形平移的本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3.适当拓展画图,深化运动本质。

师:刚才我都是在格子纸上画平移后的图形,如果现在没有格子你还能画平移后的图形吗?

屏幕上出示如图7。提出:现在图上没有格子了,要你把三角形向右平移,而且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已经移动好了,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吗?

学生在预先发给的已画好图7的练习纸上画图。学生独立画图后,再组织学生交流。

师:你们是怎样寻找这个三角形平移后的另外两个顶点的?

生:先量出AA'的距离,再按AA'的长度去量B到对应点的距离及C到对应点的距离。

师:那方向又怎样确定呢?

生:只要画好平行线就可以了。

图7

师:是的。因为要准确地画出平行线,我们现在还没学,所以我们靠观察或用自己的方法尽量画出平行就可以了。

接着,针对以上所画的图,提出:我们上面所画的平移都要在水平方向或上下方向上的,是不是平移只能发生在水平方向或上下垂直方向上呢?

生:不是。(这时教师在屏幕上呈现刚才四边形的格子图,动态演示四边形朝着右上角或右下角平移,再朝着左上角或左下角平移)

接着教师又出示图8,向学生提出:图中的三角形有一条边已经平移好了,你还能继续接着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吗?

图8

学生独立画图后,再组织交流(过程略)。

【评析】 因为现在还没要求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所以教材不要求学生在没有格子的纸上画平移后的图形。我们还是设计了画图环节,虽然大部分学生靠观察来把握对应点的方向,但就在这样观察、画图中能把平移的本质思考得更加透彻。当然在设计这一拓展性的练习时,我们是由浅入深的。比如以上教学,先按三角形其中一个点水平移动的位置,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再按三角形其中一边向右上角移动的位置,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通过倾斜方向平移的画图,让学生明白平移是可以向不同方向平移的。

4.创设应用素材,体验平移价值。

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平移的知识,平移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还可以运用平移来制作图案。

这时屏幕上先出示图9中左边的一个小图案,向学生介绍:比如我们在计算机上同时按下Shift键和Ctrl键,再用鼠标按住这个图案进行拖动,就可复制出一幅美丽的图案。

图9

教师在计算机上操作演示,制作出了图9右边的图案。接着教师又利用其他小图案,再次通过以上的操作制作出另外一幅美丽的图案。

师:除了日常生活和图案制作时要用到平移,平移还可以解决许多数学中的问题。如图10,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图10

学生平移后说:第一图形中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第二个图形中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评析】 教师联系生活,在计算机上复制图片,形成美丽的图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感受到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再通过对图形涂色部分的平移,来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体验到平移可以解决数学问题。

纵观全课,我们力求在强化画图感知的基础上,凸显平移运动的本质。所以在学习素材上,创设了由浅入深的画图素材,并要求学生独立画图、互动交流、自主解读。在每次反馈评讲中,教师都引导学生寻找原图形上任意点平移后的对应点位置,从而强化图形平移运动的本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