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再见不迟”的范仲淹

“再见不迟”的范仲淹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范仲淹一岁的时候,父亲病故。不久,他外放做官,立即把母亲接来赡养,并正式恢复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范仲淹发现仁宗皇帝虽然年满二十岁了,但朝中各种军政大事,都是由六十岁的刘太后垂帘听政。朝廷对此默不作答,却降下诏令,贬范仲淹离京。三年之后,刘太后死了,仁宗立刻把范仲淹召回京师,委以重任。范仲淹虽是书生,却文韬武略,胆识过人。

王海莹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范仲淹一岁的时候,父亲病故。贫寒无依的母亲抱着他改嫁到一户姓朱的大户人家。他改姓为朱,名说。为了求学,年少的他寄住到长白山上的醴泉寺读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吃完继续读书。这就是成语“断齑画粥”[3]的来历。这样苦读了三年才回到家里。一次,他规劝兄长读书,兄长反唇相讥:“你吃朱家的,用朱家的,还有什么资格对我们指手画脚。”他这才惊愕地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是朱家子弟而是苏州范家之子,他暗暗发誓,以十年为期,恢复范姓,自立门户。于是他收拾了几样简单的衣物,佩上琴剑,毅然辞别母亲,徒步求学去了。

他来到应天书院,昼夜苦读。一次,宋真宗巡幸书院,同学们都争先出去一睹圣容,他却闭门不出,读书依旧。一位同学说他错过了见皇上的良机,他却淡定地回答:“日后再见,也不晚。”有一个富家子弟见他天天喝粥吃咸菜,就送些好吃的给他,他竟然一口不动,宁可发霉扔掉。直到人家怪罪起来,他长揖致谢说:“我已习惯了喝粥的生活,我担心吃了美味,以后就再也吃不得苦了。”五年后,他一举考中进士,终于见到了当年巡幸书院的宋真宗。不久,他外放做官,立即把母亲接来赡养,并正式恢复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这比他的预期提前了五年。

后来他经过老师晏殊的推荐,荣升秘阁校理——实际上属于皇上的文学侍从。范仲淹发现仁宗皇帝虽然年满二十岁了,但朝中各种军政大事,都是由六十岁的刘太后垂帘听政。刘太后在她寿诞时,要让皇帝同百官一起,在前殿给她叩头庆寿。范仲淹认为,家礼与国礼,不能混淆,损害君主尊严的事,应予以制止,他不顾自己的前途立刻上奏。

范仲淹刚来就给朝廷提意见,这可吓坏了晏殊。他匆匆把范仲淹叫去,责备他为何如此轻狂,难道就不怕连累举荐你的人吗?范仲淹一向敬重晏殊,但这件事他不能妥协,他说:“我正因为受了您的荐举,才经常怕自己不能尽职尽责而辜负了您的厚望,让您因我难堪。可是我从没有料到我的正直朝议会使您受连累。”这一席话,说得晏殊无言答对。回到家中,范仲淹又写信给晏殊,详细申辩,并索性再上一章,干脆请刘太后撤帘罢政,将大权交还仁宗。朝廷对此默不作答,却降下诏令,贬范仲淹离京。三年之后,刘太后死了,仁宗立刻把范仲淹召回京师,委以重任。

后来,他升任宰相,在推行改革时,他取来官员名册,一个个地检查他们的任职情况,凡是不称职的官员,他都在名册上一笔勾去,撤掉他们的职务。空出的职位,则从下一级能够胜任的官员中委任。这就是成语“一笔勾销”的来历。他的助手富弼见范仲淹对这些不称职的官员这么毫不留情,就说:“你用笔一勾,就撤掉了他们的职务。但他们一家人都要伤心得痛哭了!”范仲淹听了,回答说:“他一家人哭,总比他们祸害千家万户,让一路的人哭好得多吧!”

范仲淹虽是书生,却文韬武略,胆识过人。他多次率军击退入侵宋朝的西夏军,有范仲淹在,西夏再也撼不动宋界。范仲淹一生为官,为民造福,甚至有不少人改姓范,以之为荣。据说,明朝朱元璋一次审查犯人名单,见一叫范从文的人,怀疑是范仲淹之后,一问,果然是范仲淹的第十二世孙,便特赦了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