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维的直观行动性是思维发生阶段的主要特点。直觉行动思维在思维发展过程中继续发展,并且发生质的变化。儿童常以事物的外部相似点为依据进行知觉判断。思维不能调节和支配行动是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实现了第一次突破。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逐渐发展。无论是直觉行动思维,还是具体形象思维,都是一种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思维,这就使得它们均带有一种 “自我中心”的特点。

一、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

思维的直观行动性是思维发生阶段的主要特点。直觉行动思维在思维发展过程中继续发展,并且发生质的变化。直觉行动思维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直观性和行动性

直觉行动思维实际是 “手和眼的思维”。一方面,思维离不开对具体事物的直接感知;另一方面,思维离不开自身的实际动作。离开感知的客体,脱离实际的行动,思维就会随之中止或者转移。儿童离开玩具就不会游戏,玩具一变游戏马上中止的现象,都是这种思维特点的表现。

(二)出现了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直觉行动思维的概括性除了表现在动作中之外,还表现为感知的概括性。儿童常以事物的外部相似点为依据进行知觉判断。比如,一婴儿的爸爸是个军人,于是,该婴儿看到穿军装的年轻人也喊爸爸,要人家抱;有了推动小汽车向前跑的经验之后,凡看到带轮子的东西 (如算盘)就叫 “车车”,就要推着玩等。尽管这种概括性反映的只是事物之间简单的、表面的相似处,但毕竟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对事物特性进行初步比较的结果。

(三)缺乏行动的计划性和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

由于直觉行动思维是和感知、行动同步进行的,所以,在思维过程中儿童只能思考动作所触及的事物,只能在动作中而不能在动作之外思考。因此,不能计划自己的行动,也不能预见行动的结果。思维不能调节和支配行动是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

(四)思维的狭隘性

直觉行动思维是以儿童的知觉为基础,以具体动作为工具进行的。思维的对象仅仅局限于当前直接感知和相互作用的事物,因此十分狭窄,而突破这种局限的唯一途径是改变思维的方式。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实现了第一次突破。

二、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成为主要特点

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逐渐发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那些压缩、省略了的行动被表象所代替。表象在思维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外部行动日益在头脑中内化,具体形象思维就在直觉行动思维中孕育起来,并逐渐分化出来,以至于成为学前期儿童思维的主要形式。它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直觉行动思维是通过外部、展开的操作性动作进行的,是 “尝试错误”式的。当用这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多了以后,儿童便不再依靠一次又一次的实际尝试,而开始依靠关于行动条件以及行动方式的表象来进行思维。思维过程从 “外显”转变为 “内隐”。

思维动作从外显向内隐的转变,不是单纯的位置的变换,而是质的变化:它意味着思维已从它的原始状态中分离出来而成为 “心理”活动。从此,思维开始摆脱与动作同步进行的局面而可以提到行动之前。于是,它开始对行动具有调节和支配功能,人生开始步入 “三思而后行”的高级思维阶段。

(二)具体形象性

具体形象思维虽已开始摆脱与动作同步进行的局面,但还未能完全摆脱客观事物和行动的制约。因为这种思维方式所依赖的形象或表象是对所感知过和经历过的事物的心理印象,事物具体而形象的外部特征影响着儿童的思考。

真题再现

龙龙认为儿子就是年龄比较小的人,他知道自己是爸爸的儿子,却不能理解爸爸也是儿子。说明他的思维是 ( )

(江西省2016年)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发散性思维

【育萃专家解析】B。中班幼儿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具体形象思维,他们较少依靠行动来思考,但是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实物的形象作支柱。中班幼儿常常根据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来理解成人的语言。

(三)自我中心性

皮亚杰所设计的 “三座山实验”是自我中心思维的一个最典型例证:先请儿童围绕三座山的模型散步,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模型,然后请他们坐在模型的一边,从许多三座山照片 (拍摄角度各不相同)中选出和自己以及坐在对面位置的儿童所见到的模型相一致的照片。结果发现,相当一部分儿童挑出的往往是与自己角度所见的完全相同的照片。

1.自我为中心的表现

无论是直觉行动思维,还是具体形象思维,都是一种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思维,这就使得它们均带有一种 “自我中心”的特点。也就是说,处于这类思维水平的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认识事物,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儿童能正确分辨自己的左右方位之初,却不能正确判断对面人的左右手,也是以 “自我为中心”的表现。

真题再现

皮亚杰设计的 “三山实验”结果反映了3~4岁幼儿思维具有 ( )

(江西省2015年)

A.直观性 B.自我中心性 C.形象性 D.经验性

【育萃专家解析】B。皮亚杰设计的 “三山实验”结果反映了3~4岁幼儿处于不守恒阶段,认为对方所看到的就是自己所看到的那样,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

2.其他表现

自我中心的特点还伴随有其他一些表现。

(1)不可逆性

不可逆性即单向性,通俗地说就是不能逆向思维,不能换位思考问题。比如,有人问一个小女孩儿:“恩琪,你有姐姐吗?”“有,我姐姐是安妮。”过了一会儿,再问她:“恩琪,你们家的安妮有妹妹吗?”她摇了摇头。她只知道从自己的角度看安妮是姐姐,而不知道从姐姐的角度看自己是妹妹。

真题再现

问一名4岁的儿童:“你有哥哥吗?”他回答:“有。”“哥哥叫什么名字?”他回答:“明明。”但反过来问:“明明有弟弟吗?”他回答:“没有。”这体现的是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 ( )

(云南省2014年)

A.不可逆性 B.单一性 C.自我中心 D.逻辑性

【育萃专家解析】A。儿童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即单向性,他只知道从自己的角度看自己有哥哥还是姐姐,而不知从哥哥的角度看自己是弟弟还是妹妹。

(2)绝对性

具体性和直观性使得思维所能把握的往往是事物静态,而很难把握那种稍纵即逝的动态和中间状态,缺乏相对的观点。思维的绝对性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表现。比如,对权威的遵从,对游戏规则的盲目维护,对人物的非好即坏式的评价等。

(3)拟人化或泛灵论

自我中心的特点常使儿童由己推人,自己有意有情感有语言,便以为万事万物也应和自己一样有灵性。因此,他们具有看待事物的独特眼光和一颗敏感、善良、充满幻想的心灵。

(4)过渡性

具体形象思维是从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维的过渡环节。这种思维方式的过渡性是由其工具——表象的二重性所决定的。表象的直观性使它与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本身相近;表象的概括性又使它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事物细枝末节的束缚,而保留下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特征。因而它既与感知相联系,又为更高水平的概括——概念的概括打下基础。

3.派生特点

除此之外,学前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还有一系列派生的特点。

(1)经验性

儿童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的。比如,一位老师向儿童布置 “解迷津”的任务,说:“假装这里是一座山,你必须走过这座山才能回家,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们都走过去了,就剩下你一个了,再不走过去,天就要黑的,会有野兽来的。”孩子说:“我不会到那样的地方去的。再说妈妈总是和我在一起的。”儿童拒绝接受老师的逻辑推理,他从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维。

(2)拟人性

儿童往往容易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作人。他们把自己的行动经验和思想感情加到小动物或小玩具身上,和它们交谈,把它们当作好朋友;许多儿童抱着心爱的玩具睡觉。

真题再现

幼儿经常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人来对待,比如,经常看见幼儿和花儿说话。这体现出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 特点。 ( )

(安徽省2016年)

A.具体性 B.形象性 C.经验性 D.拟人性

【育萃专家解析】D。拟人性是指学前儿童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人来对待。他们赋予小动物或玩具以自己的行动经验和思想感情和它们说话,把它们当作好朋友。

(3)表面性

儿童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因此,儿童的思维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比如,孩子听妈妈说:“看那个女孩子长得多甜!”他问:“妈妈,您舔过她吗?”因为思维的表面性,儿童难以理解 “反话”。

真题再现

1.东东看动画片着迷了,饭也不吃。妈妈说:“那你就看个够吧,别吃饭了。”东东就一直看,以为真的不用吃饭了。东东不能理解妈妈说的是反话,这是因为幼儿理解事物具有 ( )

(江西省2016年)

A.概括性 B.表面性 C.形象性 D.抽象性

【育萃专家解析】B。儿童思维的发展从直观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为抽象逻辑思维。幼儿期则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具有象征性、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和刻板性等特点。其中,幼儿不能理解成人所用的 “反话”体现了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表面性。

2.妈妈对小红说:“你看那小朋友小嘴多甜!”小红问:“妈妈,你舔过她的嘴吗?”这主要反映了小红 ( )

(云南省2015年)

A.思维的拟人性 B.思维的片面性 C.思维的表面性 D.思维的纯洁性

【育萃专家解析】C。幼儿的思维具有表面性,他们的思维都是根据表面现象来进行的。妈妈说的“甜”是指好看、可爱、热情的意思,而小红理解的 “甜”是字的表面意思,所以体现了思维的表面性。

(4)片面性

由于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儿童的思维常常是片面的。他们不善于全面地看问题。儿童喜欢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他们的思维逻辑是:不是好人就是坏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儿童常常只照顾到事物的一个维度,而不能同时兼顾两个维度。

(5)固定性。思维的具体性使儿童缺乏灵活性。儿童较难掌握相对性的概念,比如问:“小华比小元高,小东比小元矮,谁最高?谁最矮?”儿童面临这一类问题感到困难。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常常 “认死理”。比如,两个小朋友在抢一个玩具,成人拿出个同样的玩具,让他们各玩一个,他们往往一时转不过来,谁都要原来的那一个。

(6)近视性

思维的具体性还表现在儿童只能考虑到事物眼前的关系,而不会更多地去思考事情的后果。比如,一个男孩摔破了头,左右额上都缝了针。父母感到很不安,担心他将来留下疤痕。可是孩子特别高兴,他说:“我这样就像汽车了,两个车灯”,还不停地做出开汽车的动作。

三、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的思维的典型方式。学前期还不能形成典型的成熟思维方式,但是学前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这具体表现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的发展等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