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能力的培养方法

能力的培养方法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中的“0333|1—|”这个贯穿全乐章的“命运”动机,至展开部结束时,共出现了45次。“运动”身体——毅力的体现。在钢琴教学活动中,弹奏持久力(即毅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钢琴教育家赵晓生说,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必须具备“运动员”的素质,即速度、灵敏、力量、柔顺与持久。目前,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一般谈不上对毅力的培养,特别是对战胜困难的毅力的培养。

对话音乐——快乐的源泉。钢琴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音乐语言,学会与音乐对话,“挖掘”快乐的源泉,激发兴趣,提高“琴趣”。在钢琴演奏中,音乐语言主要体现在音乐旋律中。它由一系列高低、长短、强弱的乐音按一定的调式和节奏在时间中有机结合而构成,是有组织的乐音序列,是音乐的灵魂。例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中的“0333|1—|”这个贯穿全乐章的“命运”动机,至展开部结束时,共出现了45次。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寻找这个基本的音乐语言,以“命运在敲门”为命题,从“虚中生实”的音乐空间去理解。又如在肖邦的《革命》练习曲中,左手是上下行的分解和弦的琶音的弹奏,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海浪式的斗争激情;而右手则是以柱式的和弦弹奏,是以号角般明亮的声音,折射出一种充满朝气、希望的自信之光。两个声部间这种动静的结合,就体现了一种“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人生境界。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内心情感与乐曲的“对话”,准确地把握旋律的语言内涵,可以让音乐旋律弹奏得更为丰富、完美、尽意。

表现艺术——技巧的动力。钢琴演奏是技能与心智相结合的一项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是演奏者通过手的各种触键感觉,并以一定的思维方式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的一种表演艺术。在钢琴演奏中,有手指、手腕、手臂技术。如果我们仅以技能技巧作为弹奏的向导,不但无法表达出真正的音乐内涵,而且将使学生陷入“机器”弹奏的泥潭。学生模仿弹奏、熟练弹奏的过程,虽然只是一个感性认识的过程,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要求学生必须根据音乐的变化,随时调节触键感觉,把各种声音所表达的感情弹奏出来。如:贝多芬G大调奏鸣曲第三乐章第38至第42小节右手是八分音符的常规进行,左手是八分音符的三连音,双手是“三对二”的节奏关系,在复调作品中双手弹奏不同步的情况;在巴赫创意曲中有不少作品右手是“句法呼吸”,左手却在正常的乐句进行中,或反之;肖邦圆舞曲中的“回音式”颤音、莫扎特奏鸣曲中长时值音符的颤音等,这些有一定技术难度的练习,只有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思考、教师制订练习策略,让学生把技术难点化为日常的基础训练,通过其灵巧的双手、有力的手指运动、强烈的艺术表现能力,才能将音乐作品中的喜悦、光明、胜利、忧伤、哀愁、苦闷、失望等思想情绪完美表现。

“运动”身体——毅力的体现。我们知道,在钢琴弹奏中,短则一首曲子,长至一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音乐会,都需要良好的弹奏持久力。在钢琴教学活动中,弹奏持久力(即毅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钢琴教育家赵晓生说,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必须具备“运动员”的素质,即速度、灵敏、力量、柔顺与持久。前两个条件是指一个好的钢琴演奏者必须具备灵巧而敏捷的思维和准确而迅速的手指跑动,而富有变化的演奏力度和高人一等敏感的指触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不过这些条件同时都受一个条件的影响,那就是弹奏中的持久力。目前,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一般谈不上对毅力的培养,特别是对战胜困难的毅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钢琴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毅力。例如,在学习《四小天鹅》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孩子讲安徒生的作品《丑小鸭》的故事,告诉他们遇到困难,努力奋斗才能克服,丑小鸭还能变成美丽的小天鹅。当孩子听了这个故事后,他们会身心愉悦地投入学习中,而且会不厌其烦地进行练习,最终弹奏出了美妙的音乐,同时,这一过程培养了他们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毅力,使其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

独立操作——初步的理解。在感悟音乐语言、模仿弹奏、感觉技巧的基础上,学生在心理上会产生精神上的享受和理性认识。钢琴演奏艺术的魅力大大增强。因此,教师在钢琴教学活动中,应不断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不同的作曲家。事实证明即便是同一个音阶,不同时期作曲家的作品、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触键的感觉都是各异的。如在莫扎特的作品里,这种声音的感觉要求是纯洁、明快、向上,充满希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在贝多芬的作品里,声音的感觉要求是结实、有力,充满了人生的哲理,充满着意志和力量;在肖邦的作品里,声音的感觉要求是柔中带刚,体现了肖邦那种敏感、柔弱却又富有热情的矛盾心灵;在李斯特的作品里,声音的感觉要求是充满自信与狂热的;在德彪西的作品里,声音的感觉却带有朦胧的色彩感……又如不同时期对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的演奏,经过拉赫玛尼诺夫的改编让众多的演奏者了解了此作品,后经马克西姆以律动感极强的形式改编,使之成为现代感十足的钢琴音乐(能够从乐曲中感受到强烈的激情)。教师应多让学生在感悟中理解作品,尝试着独立地去演奏。

二度创作——心理的活动。音乐不像建筑、雕刻和绘画,经过不断构想、思索与推敲、修改后可以独立持久地存在。钢琴演奏是短暂的存在,是“一锤定音”,即在短暂的时间里,一气呵成地奏出心中所祈求的乐音、音色和音响,其难度可想而知。其实这就是对经典的二度演绎,这既是一种对已有知识的应用,又是一种创造。这些都是心理层面活动。乌克兰钢琴家亚·米·冈恰洛夫教授不赞成过多地、机械地重复练习,而是建议学生在心中默默地练习,即离开钢琴在心中设想所弹曲目的一切过程,“用内心的听觉去感受音乐”,设想自己所探寻的理想演奏效果,达到准确而富有生命力、细腻而不夸张,一旦寻找到,便像照片一样永远留驻。对学生而言,二度创作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参加一些音乐实践活动,如进行现场钢琴演奏表演。当学生在进行现场演奏表演时,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即冷静、头脑清晰和良好的表现欲望等。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完整地呈现出来;把受到的艺术熏陶和对作品情感的理解表演出来。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基于比较的知识拓展,如对一些作品进行旋律、节奏的改变,再与原作品进行比较,使学生对原作品有更深的理解。这个过程既是知识的应用,又是知识的拓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