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开发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课程

如何开发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课程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外艺术教育课程以活动为中心,以发展为目的,在教育上产生了多元的、整体的、综合的效果,真正做到了全面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鉴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课程建设提出了以5H为核心素养的设计方案。艺术教育课程是通过活动来实施教育的,即强调“实践”。

校外艺术教育课程以活动为中心,以发展为目的,在教育上产生了多元的、整体的、综合的效果,真正做到了全面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鉴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课程建设提出了以5H为核心素养的设计方案。

15.4.1 基本理念

以“5H”教育思想为指导,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放在核心地位,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形成良好的艺术学习习惯,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15.4.2 基本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育的首要作用就是使人类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基础教育还应该,而且尤其应该从终身教育的角度,为每个人提供自由塑造自己的生活和参与社会发展的手段。”可以说,这也是活动中心艺术教育课程所追求的目标。

据此,活动中心艺术类教育课程设定的基本目标是:一是落实“5H”教育思想,即以“5H”教育思想为指导,强调学生参与中心组织的艺术教育课程活动,具有创新的头脑、健康的体魄、完美的心智、勤巧的双手、快乐的心态,最终达到健康发展;二是体现艺术教育课程特点。艺术课程教育活动围绕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突出兴趣性、活动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特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顺应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三是助推与科技教育、学校文化相呼应的艺术教育发展机制。21世纪呼唤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艺术与科学的互融、互助和互补。这里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指的是需要有科学意识的艺术,也需要有艺术激情的科学,需要培育复合型人才。同时,艺术教育要与学校、社会相互渗透、协调发展。

15.4.3 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首先,强调“实践”。艺术教育课程是通过活动来实施教育的,即强调“实践”。一方面,它是一种体验教育,学生动手动脑,通过实践总结规律、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把从教师那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立刻加以运用从而能真正把握它们。动手操作和实践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其次,注重个性培养,强调因材施教。我们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采用社团活动的形式展开,可以把年龄悬殊、程度不一、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编排在不同的社团中,按照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进度来加以实施。

第三,具有开放性。在活动内容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变化和需要,适时调整;在活动时间上,完全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如在双休日、寒暑假等),可以由学生选定;在师生关系上,可以做到人格上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在角色扮演上,形成良好的转换机制,教师的角色可以是传授者、引路人、学习者、长辈、导师、兄长、朋友;在活动成果评价上,既可以统一认识、形成完整结论,也可以创造留有“教育空白”的“残缺美”。

15.4.4 课程内容和主题模块

以“5H”教育思想为指导,改进以往艺术课程学习活动方式,遵循艺术教育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课程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学习过程的共同特征为依据设置学习领域,为实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创造条件。

目前,中心主要开展普及性社团课程和普及性社团阵地体验类两个层面的活动。前者按照浦东新区艺术团的整体框架进行延伸和拓展,后者侧重动手、动脑、强身、健体的体验类活动。普及性社团课程活动有民乐类课程活动、西乐类课程活动、声乐类课程活动、舞蹈类课程活动、戏曲类课程活动、工艺美术类课程活动、语言类课程活动。其中,民乐类课程活动含琵琶、扬琴古筝、二胡等课程活动;西乐类课程活动含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电子琴、钢琴、手风琴等课程活动;工艺美术类课程活动含儿童画、水粉画、水墨画、素描、电脑动漫、电脑美术、书法(软笔和硬笔)、折纸、陶艺等课程活动;舞蹈类课程活动含民族舞、爵士舞、健美操、武术等课程活动;戏曲类课程活动含京剧、越剧、沪剧等课程活动;语言类课程活动有语言艺术;声乐类课程活动有合唱。

中心为进一步加强区级学生艺术团队建设,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为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艺术人才,同时为努力打造学生艺术团品牌项目,形成了“区级预备队→区级团队→市级团队”的三级梯队。中心按照新区艺术团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建立了7大类、100支分团预备队,包括管弦乐团预备队、民乐团预备队、合唱团预备队、戏剧表演团预备队、书画工艺团预备队、舞蹈团预备队、键盘乐团预备队和打击乐团预备队等。

从普及性社团课程活动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内容划分课程领域,可以分为民乐、西乐、声乐、舞蹈、戏曲、工艺美术和语言7个学习领域。各个领域下设艺术活动课程,如以民乐为例,下设琵琶活动课程、扬琴活动课程、古筝活动课程和二胡活动课程等。

图表15-2 艺术教育类课程结构图

15.4.5 活动课程实施形式

发挥艺术教育优势,以学生兴趣为主导,以社团活动为主要形式,在辅导教师精心设计和引领下,按照由普及到提高,由初级、中级到高级有序地开展活动,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艺术课程教育活动,对促进学生认知、情意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学生亲身介入实践活动情境,将自己全部身心与外部世界交往互动,通过感知、体悟、操作进而生成反思等活动方式,从而获得认识和感悟、形成技能和能力、发展情意和态度、养成个性的学习方式。它作为艺术教育活动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及身心协调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体验内容,体验学习可以分为游戏式体验学习、情感性体验学习、操作性体验学习、社会实践体验学习和阅读鉴赏体验学习等。

其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通过确定小组学习目标引导成员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并对小组表现进行评价的过程。通过小组协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不断自我反省,增进学生间的理解、沟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因而在艺术教育课程活动中,合作学习渗透不同领域、不同科目的课程实施中,成为艺术教育的一种重要的课程实施方式。

图表15-3 艺术教育类课程实施策略

第三,探究学习。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有重要作用。在艺术课程教育活动中,探究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兴趣需求及课程目标,提出学生感兴趣且有吸引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开展探究学习的关键,学生在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过程中得到发展。它强调学习的过程性,不仅强调基本知识、技能的获得,还强调过程与方法的习得;不仅强调学习结果,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动、合作、探究过程的发展。它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风格的多样性,注重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探究中自由发展,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15.4.6 活动课程评价体系

渗透“5H”教育思想,指向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综合发展程度,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技”四个方面评价其综合艺术能力。重点围绕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基本艺术学习方法和技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和精神愉悦感,在愉悦的艺术活动中健康成长。

在评价方法上,艺术课程主要对学生采用质性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差异,注重与教学活动有机联系,注重艺术教学的即兴、变化、生成和跳跃等特点,注重综合能力的评价。同时,还注重艺术与学生生活、情感关系以及社会变化、科技等方面的进步,促进学生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欣赏力的全面发展。重点是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及个性差异等因素,培养学生学会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过程及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发展自我教育的能力。

我们提倡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提供学生展现多元才能的空间,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尽其所能地在各自领域里,表现自己优异的才能,获得快乐与成就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