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论依据与主要特点

理论依据与主要特点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外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而科学、先进的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校外艺术教育没有像学校中那样系统的课程方案,从而导致校外艺术课程开展活动的有效性受到怀疑。现在的校外教育活动课程吸取了实用主义课程的合理成分,主要表现在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获得一定的直接经验,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学生智能的发展等方面。

追溯我国20世纪的校外教育工作,存在着起步晚、发展缓慢、机构缺失等问题。发展到21世纪时,随着相关文件出台,校外教育渐渐得到重视。在对比研究国内外校外教育发展及现状基础上,我们发现,国内对校外教育及活动课程已经有一定的研究,但在校外教育活动课程建设方面,则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对校外青少年艺术教育课程建设进行简单分析与阐述。

15.3.1 建设校外青少年艺术教育课程的意义

首先,校外青少年艺术教育是由其本质决定的。课程建设包括艺术的课程化,以及对学科课程进一步架构所形成的课程体系,还包括对文本化课程的具体实施。由此可见,课程是校外艺术教育与一般意义上社会生活对人发生影响的根本区别之所在。课程建设是校外艺术教育育人目标得以实现的最系统、最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其次,课程建设水平是提升校外艺术教育管理能级的主要标志。校外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而科学、先进的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校外艺术教育没有像学校中那样系统的课程方案,从而导致校外艺术课程开展活动的有效性受到怀疑。因此加入课程建设需要共同认同的先进理念、科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实践,这对校外教育机构管理水平提高也是一种检验。建设艺术课程体系已成为校外艺术教育的一项核心任务。

第三,课程建设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根本性促进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通过课程实现的,而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是在课程建设和实施中提高的。没有自觉的课程建设,校外教师队伍的专业就很难进一步发展。广义的课程建设不仅包括课程内容和架构并将其文本化,还包括课程的具体实施。因此课程的实际效率取决于是否对课程进行科学的创造性实施。

第四,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上海市“二期课改”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课程由单一课程向综合课程转变,课程内容由学科专业化知识向生活应用能力转变。校外活动课程建设是实现“二期课改”目标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的主要方法和途径。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于1988年至1997年进行的课程改革,探索实施了由单一课程模式到多元课程模式的转变,将“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一并纳入课程体系,确立了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的同等地位,对优化校外活动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5.3.2 建设校外青少年艺术教育课程的理论依据

自我实现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内涵包括:一是每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实现自我的需要;二是人的需要、愿望的满足。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人的自我实现需要诱发出强烈的自我实现动机,并通过努力和行动使之变为现实;而人们的自我实现,又会促使人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在校外活动课程中正是通过这种不断反复和循环来达到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我实现的。

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后提出的。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个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受到责罚。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学生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多元化,并使学生从学校测试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业余爱好,并能利用业余时间展示某一方面的长处,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智力,从中为学生开启多元智能的大门。

杜威的实用主义活动课程。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集大成者杜威认为:以儿童的生活或经验作为课程的中心,要求儿童从自己的生活或经验中学习,目的在于改造儿童自己的经验;课程内容的选择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课程由师生共同设计,不同学生的学习内容会因兴趣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性;强调儿童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儿童智能的培养。现在的校外教育活动课程吸取了实用主义课程的合理成分,主要表现在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获得一定的直接经验,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学生智能的发展等方面。

15.3.3 校外艺术活动课程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活动可以是学生组织的,也可以是师生共同设计的,教师主要起引导、帮助作用;二是突破课堂教学有限的时空,可以在户外进行实践活动,也可在活动中心进行教学活动;三是教学内容不受教学大纲的约束,可以是艺术学科内容的延伸,也可以是跨学科的整合;四是人人自愿参加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喜欢的课程参加。

我国校外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已有近60年的历史,然而其在地位和作用发挥上只局限于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及补充。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教育迅速向社会化国际化态势发展。我国以少年宫为龙头的校外教育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中有着独特功能,发挥了特有作用。校外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项目与课程是每位校外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