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外科技教育的主要形式及其课程目标分析探讨

校外科技教育的主要形式及其课程目标分析探讨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课程理念导向的校外科技教育,必须明确每一种教育形式的特征和要求,进行必要的分类并明确每类教育形式的课程目标。科技竞赛主要是指由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等系统内校外教育机构或市教委、市科协等上级部门直接发起主办的提高性、创新性竞赛活动。“科普竞赛”是指由校外科技教育机构组织发起,结合时代与科技发展,针对学校课内科技教育所没有的最新科学与技术成果、主流科学思想、精神与态度,以竞赛形式进行普及。

校外科技教育作为一种课程化教育独特形态,因其位置分布、场所条件、组织形式、师资特点、教育内容和具体教育目标等均不同于学校教育,其教育形式极其丰富和纷繁复杂。作为课程理念导向的校外科技教育,必须明确每一种教育形式的特征和要求,进行必要的分类并明确每类教育形式的课程目标。我们以每种教育形式所能实现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将当前校外科技教育的形式分为“科技竞赛”“科普活动”“科技培训”“展示交流”和“综合活动”五大类,并就其特征和三维课程目标分析如下。

7.3.1 教育理论对课程目标的基本定义

广义的课程目标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其涵盖面是全层次的。课程目标即教育意图,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等。

狭义的课程目标定位于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化的视角,涵盖面是特定的。课程目标主要指“教育目标”,不包含“教育方针”,只包含“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国际学术界对课程目标给予了深入研究。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芝加哥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授本杰明·布卢姆(Benjamin Bloom)创立了教育目标分类的系统学说,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把教育目标领域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7.3.2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总体目标的基本阐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所有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潜能得到激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高水平优秀人才。

7.3.3 不同类型校外科技教育的课程目标

(1)科技竞赛及其教育目标

科技竞赛主要是指由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等系统内校外教育机构或市教委、市科协等上级部门直接发起主办的提高性、创新性竞赛活动。许多科技竞赛还有国家级和国际级比赛。科技竞赛科技含量高、创新要求高,具有发现科技潜质优秀学生、培养科技特长生、帮助学生逐步确立专业志向的重要教育功能,其教育功能特点是“提高”。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科技竞赛所涉及学科或专业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技能,竞赛所涉及之理论与技能应趋向于接近专业水平和要求,引领学生逐步向专业水平发展。

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学生赛前准备和竞赛过程的体验,使学生逐渐明确理论与技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其形成原理,进一步明确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亲历竞赛场景、竞赛过程和竞赛成败,进一步感悟科学理论与技能素养的重要性,培养坚毅的品格、顽强精神和崇尚科技、尊重科技的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科普活动及其教育目标

具体形式多样,可以分为科普竞赛、科普体验、科普宣传三种主要形式。对学生来说科技要求不高,但涉及人数众多,其主要教育功能特点是“普及”。

“科普竞赛”是指由校外科技教育机构组织发起,结合时代与科技发展,针对学校课内科技教育所没有的最新科学与技术成果、主流科学思想、精神与态度,以竞赛形式进行普及。

“科普体验”是指由校外机构或学校组织学生赴科普场馆、社会性科普基地、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等场所,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交流,让学生现场体验科技本质、科学原理和科技发展。

“科普宣传”是指通过举办主题性的科普展览、征文与演讲比赛等,对重要科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科学思想、精神和态度进行宣传与传播。

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效拓展学生科技视野,使其了解科技发展最新成果、掌握相关领域基本技术、巩固课内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有效提高学生社会化水平。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初步理解科学理论、科学技术的形成规律及其与社会实际之间的关系,提高科学技术学力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拓展科技视野和实际感受科技魅力,培养尊崇科技的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现自己的科技兴趣领域和潜质,初步建立从事某一科技领域的崇高志向。

(3)科技培训

它是指校外科技教育机构利用自身场地设施和师资条件,在一定的科学与技术领域或结合科技竞赛内容要求,自编教材、招收学生,以培训班或科技俱乐部的形式,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科技教育的形式。每一个项目的培训班应有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之分,以使学生能有系统、不间断、长期性参加培训,有助于学生科技特长的形成。其主要教育功能特点是“提高”,兼具一定的“普及”功能。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有系统地学习掌握各培训项目相关科技领域的理论与技术,进一步锻炼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不断提升科技素质,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科技潜质发展成科技特长。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培训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查阅参考资料的方法、技能训练的方法步骤,逐步学会自我拓展、自我训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长期培训过程中,深切感受科学理论的博大精深与科技的神奇魅力,培养尊崇科技的情感与态度,建立和强化从事某一科技领域的崇高志向。

(4)展示交流

它是指由校外教育机构组织开展的学校科技教育成果、学生科技作品展示、主题性科技交流。如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峰会、沪台青少年夏令营学生科技创新论坛、科技嘉年华活动和主题演讲比赛等,兼具“普及”与“提高”的教育功能特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科技作品展示、经验体会甚至模拟性学术交流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领域科技理论与技术的理解与认识,提高科技作品制作和相关文稿的撰写能力和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懂得参加展示交流活动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学会展示和交流取得成功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交流活动,使学生逐渐懂得科技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科技必须与艺术人文相结合的重要理念,进一步培养从事某一科技领域和勇攀科技高峰的崇高志向。

(5)综合活动

它主要是指科技节等节庆活动和科技夏令营、训练营等兼具科技培训、科普体验、展示交流等形式的综合性活动。综合活动在整合各类活动形式的过程中,创造了更具感染力的人文情景,具有独特的科技教育作用,兼具“普及”与“提高”的功能特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根据综合活动的具体内容安排,结合相应活动类别确定知识与技能,这里不作展开。

过程与方法目标:懂得参加科技节、科技夏令营等综合性科技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和程序,学会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科技节、科技夏令营等与人文、社会高度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让学生树立“科技以人为本”“科技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理念,使更多的学生树立和强化有志于科技事业的崇高理想。

以上基于课程理念的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形式与目标的分析探讨,还很粗浅。希望能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引发大家对校外科技教育更多理性探讨,以共同推进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张海明 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