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下册)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犯罪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在公安机关中发挥职能作用的工作人员是人民警察。

第五单元 与法同行

第十四课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学 习 要 点

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国家制定法律就是通常所说的立法,即国家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具有各种不同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国家认可法律,是指国家对于社会上已经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等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所以我们又常常把法律称为“国法”。

在我国,法律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广义的法律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及地方规章、自治条例及单行条例等。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都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国家不允许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违犯国家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和要求,法律不可能被所有社会成员自觉接受。国家为了保证法律的实施,维护国家利益,就必须依靠国家强制力迫使全体社会成员毫无例外地遵守法律。所谓国家强制力,主要是指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约束着人们最基本的行为,促使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在是与非、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荣誉与耻辱等方面作出选择和判断。

法律和道德虽然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都约束人们的行为,但两者又有区别。

第一,表现形式不同。道德通常存在于人们的认识和社会舆论中,而且大多是不成文的。法律则是明确、严格和具体的,它通常表现为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法令、条例等规范性文件。

第二,实现方式不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约束和教育的力量,依靠人们的觉悟,来保证对它的遵守。法律也依靠公民的自觉维护和遵守,但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第三,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道德所约束的范围几乎涉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行为,违反道德的思想和言行都会受到舆论的批评。而法律只调整人们的行为,没有行为表现的思想活动不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

法律的强制力一方面表现在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和制裁,使人们明确而具体地认识到国家保护什么,反对什么;另一方面又表现在对先进行为、对保护人民利益和国家财产作出贡献的公民进行表彰和奖励,使正义得到伸张、正气得到弘扬,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

人们的道德水准提高了,不但会自觉地遵纪守法,而且能以主人翁的态度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勇于同一切违法现象作斗争,使一切违法行为在社会舆论中处于十分孤立的地位,并得到及时的揭露和有力的抵制。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法律制定得再多,也不可能详尽地规范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法律可以严禁遗弃老人的行为,却无法使人们自觉地孝敬老人。道德则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们的心灵,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广的范围内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的,必须把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今天,我们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青少年既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地守法、护法,又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做一个好公民。

3.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法律维护公共秩序 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离不开社会公共秩序。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有维护公共秩序的义务,要求人们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强制人们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谁扰乱了公共秩序,危害了社会、危害了他人,最终都会自食其果,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国制定了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法规,也是人们同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作斗争的有力武器。

法律维护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关系到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声誉。维护公共安全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法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须由法律来约束和规范各种经济活动,否则,经济活动就会混乱不堪。依法规范经济行为,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客观要求。

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法律规定应该做而不做的,是违法行为。法律规定不能做而去做的,也是违法行为。

犯罪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法是由国家制定、颁布的,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在我国,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按照法律规定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共同行使国家权力,履行打击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职责。

公安机关是我国政府部门中掌管社会治安和国家安全保卫工作的专门机关。在公安机关中发挥职能作用的工作人员是人民警察

我国的人民检察院是独立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我国的检察机关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组成。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最高检察机关。

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在我国法院的组织体系中,有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审判机关。

习 题 精 选

一、单项选择题

1.与道德、纪律相比较,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 )

A.依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 B.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C.只对部分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 D.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我们常常把法律称之为“国法”,这是因为 ( )

A.法律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B.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人们的思想活动也属于道德所调整的对象和范围

B.法律的强制力只表现在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和制裁

C.违反法律的行为,不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D.违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4.“法律可以严禁遗弃老人的行为,却无法使人们自觉地孝敬老人”。这说明 ( )

A.道德比法律的作用大 B.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

C.法律对道德具有促进作用 D.法治和德治要有机结合

5.某中学生张某为好玩拨打火警“119”,谎称居民小区失火,消防队赶到报警现场,并无此事。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张某的行为应属于 ( )

A.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B.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

C.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D.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二、判断题

1.在我国,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都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 )

2.凡是违法行为都应负刑事责任,为此我们要依法律己。 ( )

3.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人们的法治观念。 ( )

4.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法律和道德可以互相替代的。 ( )

5.我国独立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法院。 ( )

三、分析说明题

在治理国家问题上,道德和法律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道德对法律说:“我调整的范围比你广,什么事情我都管得着,治理国家非我莫属。”

法律反驳道:“我的约束力比你强,每个人都得归我管,在国家的治理中我才最重要。”

(1)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谈谈你对这段“对话”的看法。

(2)根据材料说说,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做一个好公民?

第十五课 神圣的宪法

学 习 要 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它规定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如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国家标志等等。普通法律如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则是在宪法指导下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问题的法律。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力。宪法法律效力的最高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由于宪法规定了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所以宪法成为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普通法律时的依据,成为普通法律的基础,是“法律的法律”。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因此又被称为“母法”。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制定,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所以普通法律又被称为部门法或“子法”。

第二,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与宪法相抵触或违背宪法原则被称为违宪,违宪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将失去其法律效力。

第三,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原则。我国宪法序言宣告:“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最为严格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普通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这种严格的规定,保证了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法治国,宪法与公民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宪法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公民要进一步增强宪法观念,自觉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

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指宪法所规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和义务,也叫宪法权利和宪法义务。

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以下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婚姻、家庭、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保护华侨和归侨以及侨眷的权利等等。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和结社自由。

公民的经济权利,是指公民享有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它对于提高公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保障公民其他权利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知识链接:公民的人身自由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逮捕、拘禁、剥夺或者限制自由和非法搜查身体;广义的人身自由则还包括与公民的人身相联系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以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因为公民只有具备人身自由,才有可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才有可能参与国家管理,享受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我国公民享有的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和自由,包括受教育和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及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实现这项权利,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很多,由宪法加以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是构成其他一切权利和义务的基础。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和义务互为条件、互相依存,“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3.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社会和国家对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义务具有强制性,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知识链接: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应履行以下义务: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祖国统一,人民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因此维护祖国统一,加强全国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

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同每个公民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息息相关的。为了一己私利或一小部分人的利益,置祖国的安全于不顾,不惜玷污祖国的荣誉、损害国家的利益,是同爱国主义的要求背道而驰的,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宪法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确认为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对于维护我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是十分必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国家调节社会生产、监督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民依法纳税,既为国家积累了资金,支援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自己也将从中得到利益,充分体现了国家利益和公民利益的一致性。

习 题 精 选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 )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B.宪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C.实施宪法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D.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具体的问题

2.涉及社会民生的《食品安全法》《物权法》等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这说明( )

A.宪法包含了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

B.宪法是其他法律的具体化

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D.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3.下列属于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 ( )

①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保守国家秘密

③依照法律纳税 ④宗教信仰自由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4.保障公民的文化教育权的实现有助于 ( )

A.提高公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B.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C.人们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D.让每一个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5.利用互联网传播谣言,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如果请你写一份抵制网络谣言的倡议书,你认为恰当的论点是 ( )

A.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B.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C.自由是法律的前提和保障 D.言论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二、判断题

1.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也必须在宪法的范围内活动。 ( )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法治国,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 )

3.“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这说明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的。 ( )

4.经济权是公民的最基本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 ( )

5.公民拒不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不必承担法律责任。 ( )

三、简答题

有同学认为:“博客”属于私人空间,可以自由发表个人的任何言论,任何人都无权干涉。

请判断这位同学的想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四、分析说明题

近年来,包括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等在内的数十名高官落马,并受法律追究,彰显了中央查处大案要案,坚决惩治腐败的决心。

对此,某校初三(1)班的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与宪法相比,刑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任何法律不得与刑法相抵触。

第二种观点:高官腐败,违反宪法和法律,应受法律严惩。

(1)请用宪法的相关知识对以上两种观点进行评析。

(2)从宪法的角度说说,材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第十六课 消费者的台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学 习 要 点

1.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指消费者所享有的,由法律、法规确认,受法律、法规保护的权利。我国于1993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于1994年1月1日起实施。

知识链接:我国法律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有关知识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的权利、监督权。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日期、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为保证消费者能够准确地获得商品信息,法律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一些经营者则通过创立品牌等形式树立信誉,保护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性。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的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开创性地设立了双倍赔偿条款,充分体现了法律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不仅有力地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了消费者的自我维权意识。“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直接关系到我国十几亿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所以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2.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难免会因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或数量等问题与商品的经营者、生产者或服务的提供者发生纠纷,那么,作为消费者,应该通过合适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协商和解是指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摆明事实,分清是非,经营者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商业惯例履行其应当承担的义务,从而使争议得到解决,使消费者满意。

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是指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其他分支机构投诉,请他们居中依法进行调解。

依法负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职责的行政部门,主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卫生部门、药品管理部门、物价部门。有关行政部门在接到消费者申诉后,对消费者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促成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最终解决纠纷,对查证属实的经营者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仲裁也称公断,是解决争议的方法之一。经营者与消费者采用仲裁方式解决消费争议的前提条件是:当事人双方必须达成仲裁协议。

在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消费者可以选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解决消费纠纷。对符合条件的消费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必须受理,及时审理。通过人民法院的审理活动,对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发生的消费争议作出判决,以国家的强制力解决。

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仅需要国家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积极落实各项职能,也要求消费者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每一个消费者都有责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做个成熟的消费者

消费者应当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

消费者组织通过一些报纸、杂志,向消费者提供相关的消费知识,帮助消费者提高消费质量。

消费者所持的发票是获得售后服务必不可少的凭据,也是发生消费纠纷时成为消费者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证据。进行消费后,消费者应主动索要发票。

消费者要尽量到正规的商店购物,少购买流动摊点的物品。

消费者要善于识别各种消费陷阱,提防上当受骗。

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并不是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恩赐,消费者应当获得满意的商品和服务。但是一些经营者往往利用自己的优势,对消费者制定一些或明或暗的规定,迫使消费者接受他们的条件,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理智和成熟的消费,可以主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烦恼,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习 题 精 选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做法不属于一个理智、成熟的消费者应该做的是 ( )

A.掌握有关知识和使用技能 B.善于识别价格陷阱

C.到正规的商店购物 D.接受商家打折但不开发票的建议

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仅需要国家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积极落实各项职能,也要求消费者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据此回答2~4题。

2.有些饭店设置“最低消费”,这样做不但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可能造成铺张浪费。设置“最低消费”侵害了消费者的______和________。 ( )

A.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 B.安全权、知情权

C.自主选择权、依法求偿权 D.公平交易权、知情权

3.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近20年来,当消费者遇到不法侵害时,选择投诉或者与商家交涉的越来越多,选择忍气吞声的越来越少,这说明 ( )

A.消费者都具备了维权意识

B.侵害消费者权利的行为越来越少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使不法经营者无处藏身

D.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了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4.向________提起诉讼,是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 )

A.消费者协会 B.公安局 C.行政部门 D.人民法院

二、判断题

1.右图表明,消费者在商家的促销活动中可以得到很多实惠。 ( )

2.安全权就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 )

3.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主要靠国家职能部门来维护。 ( )

4.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 )

三、简答题

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某工商局查处到一不合格商品标签如下:

(1)试指出该不合格标签可能缺少了哪些信息?

(2)如果你父母购买该商品发现有质量问题,请帮助他们选择一种维权途径,并对其作简要说明。

四、分析说明题

大千世界,让人有“雾里看花”的感觉。炼就“慧眼”、依法维权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中学生李丽在书店买了一本《新华字典》,回家后发现有错字、缺页问题,原来是盗版书。

社会生活中,中学生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的事情时有发生。某校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之际,就中学生消费维权问题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后的统计数据如下:

(1)作为消费者,李丽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

(2)从问卷调查数据看,中学生在消费维权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3)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请你给同学一些消费提示。

第十七课 尊重别人隐私 维护台法权益

学 习 要 点

1.法律保护公民隐私

隐私,指个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所谓隐私权,指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公民的隐私权属于公民人身权利的一种,与其他人身权利一样,受到法律的保护,受到他人的尊重。

家是私人生活的领地,是公民最安全、最隐秘、最独立的“私家天地”,也是公民隐私权、财产权和其他权利和自由的象征。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这既是一个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人权理念和准则,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警察执行公务,一定要按照法定程序。进入民宅,首先要有法律的明确授权,这是执政机关执法的前提条件。其次要遵循正当程序,这是行政机关执法的必然要求。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2.学会尊重他人隐私

公民之间相互尊重,是现代社会所应当遵循的起码文明规则。尊重个人自由和隐私权是相互尊重的重要内容。社会越是文明,人们对隐私权越是尊重。

尊重他人隐私,首先表现在不蓄意打听和刺探别人的秘密。

尊重别人的隐私还表现在,当你无意中听到或看到他人的隐私,应当为他人保守秘密。不经本人允许,不得散布他人的隐私。否则就可能给他人带来心灵创伤或物质上的损害。

未成年学生处于被教育者的地位,个别老师和家长为了解学生情况以弄清事实或者加强教育的针对性,采用翻学生抽屉、看学生日记、追问学生交往情况等手段,尽管可能出于善意,但也是不尊重学生隐私的表现。

在崇尚道德和法律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现代社会是文明的、法治的社会,公民必须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在现实生活中,有人为达到打击、陷害他人的目的,采取揭露他人隐私的手段,破坏他人的名誉,这样是违法的。

当然,任何一种权利都要受到相应的限制,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绝对的隐私权。尊重他人隐私,不等于能够隐瞒和包庇犯罪。当一个人的隐私涉及危害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时,我们应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知识链接:“私人信息”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或出生年月、身高、健康、病历、遗传代码、民族、种族、宗教信仰、政治信仰、教育背景、职业、个人爱好、婚姻状况、收入状况、银行账号、保险情况、个人日记、身份证号码、消费偏好、社会关系、个人简历、遗嘱内容等。这些都属于“我自己的与他人无关的事”,未经同意别人就无权过问,如果谁蓄意打听并传播,便是侵犯了隐私权。

3.保护自己的隐私

个人的姓名、年龄、婚姻状况、健康状况、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身份证号码等都属于个人的信息资料,受到法律的保护,未经本人允许,任何商业机构、个人都不得向别人透露,否则便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受害者有权要求侵权者立即停止其侵权行为,如果造成经济损失的,还可以要求经济赔偿。这些都属于民法上的保护“个人隐私权”的范畴,早已在司法实践中被实施。我们要缔造高质量的共同生活空间,就要有效地保护自己的隐私,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和适度的情感距离。

人们在交往时,选择正确的距离是至关重要的。“一米线”实际上要求的是对别人隐私权的尊重,它是基于道德标准而提出来的一项措施,是现代社会保护个人权益的文明观念的体现。

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距离,既可避免因为离对方太远而有拒人千里和装腔作势之嫌,又可避免因他人误入自己的个体空间而增加烦恼,从而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

保护个人隐私,要提高防范意识。

习 题 精 选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于公民隐私权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公民的隐私权属于公民的经济权利 ②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绝对的隐私权

③侵犯他人隐私权应承担法律责任 ④尊重他人隐私是我国公民的法定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据新华网报道,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于2013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主要保护了公民的 ( )

A.受教育权 B.隐私权 C.劳动权 D.平等权

3.非法贩卖他人信息的行为 ( )

A.不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人们不必小题大作

B.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人们可以置之不理

C.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权,是严重违法行为

D.是一种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要依法整治

4.下列行为不属于侵犯别人隐私权的是 ( )

A.偷看别人的存折账号和密码 B.将朋友的犯罪证据交给公安机关

C.父母、老师查看学生的私人信件 D.房地产开发公司出售用户的个人信息

现代科技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透明,商业营销对个人信息大量的需求,使得买卖个人信息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我们的个人信息资料会随之被他人恶意泄露。如当你快要过生日时,你家会接到某个商家的电话;当你家购买了商品房后,你爸爸妈妈的手机上经常会有某装饰公司的短信……据此回答5~6题。

5.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 )

A.保护个人隐私要保持适当的情感距离

B.保护个人隐私要提高防范意识

C.在现代社会保护个人隐私是不可能的

D.买卖个人隐私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新兴产业

6.当个人信息被恶意泄露时,我们应该 ( )

①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要求侵权方立即停止其侵权行为

③如果造成经济损失的,还可以要求经济赔偿

④以泄露对方的个人隐私加以报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判断题

1.未经同意在网上查看好朋友的聊天内容是一种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 ( )

2.公民的个人私事都属于公民的隐私,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 )

3.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侵犯。 ( )

4.尊重他人隐私,首先表现在不经本人允许,不得散布他人的隐私。 ( )

5.为了陷害他人,去揭露他人隐私、破坏他人名誉是不道德的,但不违法。 ( )

三、简答题

1.最近小彤遇到了一个烦恼!这要从前些天她和同学晓雪的聊天说起。

晓雪:公交站对面新开了家卖羊肉串的小店,我们一起去吃吃看吧?

小彤:会不会不卫生啊? 我小学的时候得过肝炎,就是吃了不卫生的东西,很难受的!

晓雪:这样的啊!

……

后来,小彤发现晓雪变了,不仅和她交往少了,连谈话也隔得远远的。渐渐地,班上很多同学都知道了小彤得过肝炎,不少人开始疏远她,小彤为此感到很痛苦。在自己的隐私被晓雪散布后,小彤想通过法院以诉讼方式维权。请你判断她的想法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

2.有报告指出,目前超七成手机用户担心隐私泄露,在隐私泄露渠道方面,54.5%的受访者最担心办卡、调查问卷泄露姓名及手机号码等信息;其次为手机丢失,占52.7%;担心短信及聊天好友的陌生链接泄露隐私的占到了42.9%。

(1)材料说明了什么?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

第六单元 复兴中华

第十八课 民族情 民族魂

学 习 要 点

1.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千百年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中国人崇尚的家庭伦理准则,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现代社会,家庭伦理关系和道德标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父慈子孝、夫妻和睦仍然是人们应该信守的道义。

(2)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义不辱节的苏武,宁死不屈的颜真卿,“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舍身抢救朝鲜落水儿童的罗盛教,临危不惧舍身拦惊马的刘英俊,勇斗歹徒的徐洪刚……他们把正义、信念、人格、操守看得比生命更为重要。在今天,我们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美德。

(3)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古话,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诚信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市场经济的必要守则。诚实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之基。人无诚信难以自立,企业无诚信难以生存,政府无诚信不能取信于民,国家无诚信难以发展。

(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作用

重义、诚信、勤俭、慎独等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积淀而成的传统美德,正是这些传统美德激励着中国几千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资源。在今天的现代文明建设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爱国是一种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情感

千百年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的心中,对祖国的依恋之情深深植根于海外游子的梦中。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2)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精神

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历代众多的杰出人物,开拓进取,奋斗不止,为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和作用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是一种信念和内心的动力,一个人没有精神站立不起来;一个民族没有精神强大不起来。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我们有过历史的辉煌,也有过民族的屈辱,但是支撑我们民族站立起来的是传承不息的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第十九课 科教兴国

学 习 要 点

1.感受科技创新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是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决定着各国在全球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和尊严。为此,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发展上的差距,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我们要树立和弘扬科学精神,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

尽管在科学的大道上没有平坦的道路,但是在科学精神的激励下,人类科学探索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正因为这样,社会才得以进步,文明才得以发展。我们要树立和弘扬科学精神,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

2.感受教育创新

(1)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我国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此后相继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发展教育事业,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体系,我们接受教育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3)学习应成为我们终身的活动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单纯靠学校学习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学习应成为我们终身的活动,“活到老,学到老”。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十课 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学 习 要 点

1.我国的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已经转入低生育、低死亡、低增长的阶段,进入了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但是人口问题仍然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2)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总量大,增长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稠密,西部稀少;城镇人口少,农村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不高;人口素质偏低。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数量将在较长时期内继续增长,给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都带来巨大压力。

(3)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分布。

2.合理利用资源

(1)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大部分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人类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所以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发展的无限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2)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从总量上看,我国资源丰富,自然资源总量大,资源类型齐全,是一个资源大国;但从人均资源来看,人均占有资源量严重短缺,又是一个资源小国;资源存量地区差异较大,组合错位;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由于科学技术总体上还比较落后,长期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来获得经济的发展,导致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加速了有限资源的耗竭。

(3)依法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

为了保护有限的资源,依法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主要有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节约能源法、森林法、草原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

(4)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合理利用资源还应该强化对资源节约和保护,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节约和保护资源是每个人的良好道德风尚,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保护环境

(1)环境问题的含义和主要表现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我们接触较多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和食品污染。此外,还有生态的恶化、森林草场的减少等等。

(2)我国保护环境的主要手段和措施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制定和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通过行政和立法的手段,切实保护和改善环境。

(3)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习题精选(第十八~二十课)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句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是 ( )

①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②律己宽人、惩恶扬善

③见义勇为、匡扶正义 ④立志勤学、自强不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2.“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但摧不垮我们的意志;可以震倒我们的房屋,但震不垮我们的脊梁。”这一豪言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中的 ( )

A.团结统一 B.自强不息

C.勤劳节俭 D.爱好和平

3.对右图“中国式剩宴”说“不”的理由是 ( )

①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会产生大量垃圾

③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④共同富裕已经实现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2014年4月,苏州市科技局发布《2014年苏州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指南》,我市科技计划正式启动实施。今年,苏州市本级财政将安排科技经费达4.3亿元,着力提升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比去年增加4.1%。政府如此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是因为 ( )

①科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科技是培养人才的基础

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合理利用资源应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之所以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因为( )

①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我国环境问题严峻,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我国人均占有资源严重短缺

④我国人口素质偏低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要突破“十面霾伏”,公民必须 ( )

①通过行政和立法手段切实保护和改善环境

②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③积极宣传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

④积极同各种破坏、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在我国,1美元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是印度的2.3倍,韩国的2.1倍,日本的5倍,美国的2.5倍。这说明 ( )

①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 ②我国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③我国的资源形势严峻 ④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比较落后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科技发展关键靠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基础是 ( )

A.教育 B.创新 C.经济 D.法律

9.人才是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下列措施能够体现我国重视人才培养的措施是 ( )

①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颁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②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③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科技人才

④在海南举办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实践低碳生活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要从小事做起。如:少看电视1小时,减少0.096千克碳排放量;少开小车1千米,减少0.22千克的碳排放量;少丢1千克垃圾,减少2.06千克碳排放量。上述材料中所举事例告诉我们的低碳生活方式应该是 ( )

①节约用电 ②低碳出行、尽量步行、少开小车

③旧物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废弃物 ④搞好家庭、社区环境卫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下列做法与“made by China(中国创造)”理念相一致的是 ( )

A.积极发展山寨品牌 B.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

C.为国际品牌加工配件 D.支持仿冒名牌、名优产品的生产

12.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国必须实施的战略是 ( )

A.科教兴国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

二、判断题

1.尊老爱幼、见义勇为、诚实守信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

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经济资源。 ( )

3.可持续发展要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 )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

5.人是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口越多造成的问题就越多,人口越少造成的问题相应就少。 ( )

6.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表明我国不再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 )

7.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 ( )

8.诚信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市场经济的必要原则。 ( )

9.我们要树立和弘扬科学精神,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 ( )

10.环境问题就是指人类开发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 )

三、简答题

1.材料一:“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来……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频出现,我们还能吃什么? 这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新疆工作座谈会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率先在新疆进行资源税费改革。5年后全区人均GDP将达全国平均水平。未来几年,政策、资金、人才等各种要素将向新疆聚集,新疆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亚克西”。

运用《民族情、民族魂》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说明生产者(经营者)应怎样创设安全的食品环境?并简要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谈谈“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对“新疆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亚克西’”的信心依据。

2.材料一:自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都要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科技人员。2000年度至2013年度,共有24位专家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2014年1月10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评选出了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程开甲院士和张存浩院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殊荣,并各自获得500万元奖金。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科教兴国”的有关知识回答:国家重奖科技人员说明了什么?

(2)为使青少年成为创新型人才,请你向同学们发出倡议。

四、分析说明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美丽中国,你我有责”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现邀你参加。请你运用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兴中华”的有关知识参与探究。

【直面现实】

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注:“十一五”期间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光盘行动】

2013年1月16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副社长徐侠客在微博上首先发起了“光盘行动”,倡导网友珍惜粮食,加入行动。微博一经发布迅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批示,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为什么“光盘行动”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响应?

【美丽中国】

2013年入春以来,京津冀区域出现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持续空气污染事件,PM2.5超过国家实行的一级标准(35微克/米3)10倍以上。雾霾刺痛了人们的神经,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共识。全国人大代表周光权呼吁,针对“PM2.5”的监测、治理、防控等问题应该制定专门法律,给污染环境行为套上更严厉的“法律枷锁”。

(3)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决定就“政府如何建设美丽中国”这一主题召开主题班会。如果你参加这次班会,请你就“政府如何建设美丽中国”这一主题谈谈你的看法。(至少4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