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生冲突的原因

师生冲突的原因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认为引发师生冲突的原因是多层面的,有教师和学生的因素,也有家庭和学校的因素,甚至还有社会的因素。这种冲突危害极大,会破坏师生间的关系,伤害各自的身心,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我们有必要总结一下师生冲突的原因,以便更好地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传统的师道尊严与学生的平等自由的愿望要求发生冲突。一旦师生双方产生分歧甚至对立时,矛盾冲突就产生了。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引起师生冲突原因有许多,随着时代发展,师生冲突的产生原因也在变化。

师生冲突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我们从小到大看到过许多师生冲突的事件。笔者认为引发师生冲突的原因是多层面的,有教师和学生的因素,也有家庭和学校的因素,甚至还有社会的因素。这些因素往往交融在一起,共同对师生关系起作用。虽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绝大多数的教师能够尊重学生,具有“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气质和教育机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自己的优秀品质影响、感染学生,以稳健、平和、体谅的态度对待学生,面对教育活动中未曾料到的情况,能够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并选择最佳的教育手段,从而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这样的一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高,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师生之间的冲突不断发生,甚至处于剑拔弩张的地步。这种冲突危害极大,会破坏师生间的关系,伤害各自的身心,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我们有必要总结一下师生冲突的原因,以便更好地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

引起师生冲突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七种。

第一种,由于观念不同而引发的师生冲突。

传统的师道尊严与学生的平等自由的愿望要求发生冲突。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永远从属于教师,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传统的教师视野内,教师难以容忍来自学生的反对意见,一旦教师的权威与尊严遭到学生的挑战,那么冲突就产生了。学生和教师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价值观、行为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如果教师强硬地利用教师权威去同化和影响学生,那么,师生冲突就难以避免。

第二种,由于地位不同而产生的师生冲突。

教师是社会要求的代表者,社会赋予教师一定的权威,学生要接受教师的领导或指导,一旦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实际表现不符,就容易发生师生冲突。

第三种,由于代沟而引起的师生冲突。

年龄上的差异,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认识、兴趣、思维模式以及看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有明显不同,特别是在这个存在着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社会,师生之间的交往障碍愈加明显和突出。有的教师认为某些学生平时不努力,上课不注意听讲,在学习上是烂泥扶不上墙,但学生则认为,有些学科的知识没有必要那么上心地学习,临近考试的时候用功突击一下就可以了。

第四种,教师的工作重心与学生的自我需求的冲突。

目前,我们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尤其是初、高中教育,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升学,升学率上不去,一切工作都失去了光彩。而学生对学校生活的需求,不但包括要学到知识,还包括生活的快乐、生活的自由和身心都要得到发展。所以,一旦学生的活动要求与升学目标有抵触时,冲突就发生了。例如,一些初中学校,在中、高考临近的前两三个月内,取消了“副科”的课,强化中考学科课程,遭到一些学生的反对,进而发生了师生冲突。

第五种,由于评价尺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冲突。

教师和学生对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好坏等评价标准各式各样。一旦师生双方产生分歧甚至对立时,矛盾冲突就产生了。例如,一些学生喜欢染头发,在学生的心目中,染头发是一种追求时尚的表现;而教师在心目中认为这是不正常的,是违反中学生守则的行为。所以,因学生的发型、染发引起的师生冲突屡见不鲜。

第六种,由于奖励和惩罚带来的师生冲突。

奖励和惩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手段,但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都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奖励和惩罚的不公平,惩罚方式方法的不恰当,都是引发师生冲突的导火线。例如,初三、高三评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有的学生连续两年被评为区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到了初三、高三理应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但有的教师为了追求班级升学率和重点率,将评优名额分给能考上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边缘的学生,因为中、高考的奖励能给这部分同学降低10分至20分的调档线,可以增加保险系数。而那些本应该享受这些奖励的学生却被迫要把名额让出来,就会给这部分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易引发师生冲突。

第七种,不正常情绪引起的师生冲突。

人在不良情绪和不健康的心态中,往往会把平时不值得追究的问题看得过重,把平时认为平和的问题看得极端复杂。例如,一名学生与班主任老师发生口角,此时,另外一名任课老师正好路过。该教师看到这个情景,就上前劝导了该学生几句,这个学生误以为任课老师是趁火打劫,就同时和这两位老师发生了冲突。

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对抗性冲突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具有严重的危害性,甚至会产生一些社会及法律问题。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各自的行为如何,直接表明了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如何,师生之间的交往行为决定着师生关系的好坏,由此而影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由于师生之间角色地位的差距,教师处于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的地位,是社会的代言人,在交往中居于优势。一方面教师要维护既有的社会关系和文化,宣传社会规范,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和情感,选择学生适宜接受的方式。教师与学生在价值观和道德观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如果对教师的表达方式不能接受,就易产生对立情绪,引起师生之间的人际冲突。

由于性格遗传和教养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不同的。尤其是随着家庭结构方式的改变,出现了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这些家庭的孩子更易出现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例如,有的任性、自私、依赖性强;有的娇气、骄横、自控能力差;有的性格孤僻、不合群,心理脆弱;有的道德品质欠缺,目无尊长,不尊重老师和同学;有的缺乏责任感、同情心和羞耻心,完不成老师安排的任务,违纪违规时容易和批评他(她)的老师顶撞;有的学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厌学情绪严重;有的受打工族的影响,认为读书难找工作,还不如外出打工;有的只要老师的教育行为不合自己的要求,受到批评就干脆和老师对着干,觉得大不了走人;有的学生法律政策意识强,抓住教师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一点,认为就算自己违纪违规老师也拿自己没办法。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师生冲突愈演愈烈,在一些地方甚至达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和情绪控制水平存在问题,权力观产生偏差,在管纪律时方法不当,动不动就训斥、挖苦、辱骂,甚至对学生施行体罚和变相体罚。部分教师对学生冷漠,缺乏爱心和情感交流,对学生采取居高临下的姿态,认为学生听老师的话是理所当然的,学生的行为稍有越轨,便是天理难容。有的教师对学生不公平,厚此薄彼,引起学生反感。有的教师情绪不稳定,容易将自己的情绪带进课堂,将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烦恼、不满发泄到学生身上。也有少数教师受到知识水平、人格魅力、心理气质等因素的制约,得不到学生的信任,处理问题不当,死要面子不给自己找台阶。还有部分教师管纪律忽冷忽热,管得严的时候学生们大气都不敢出,宽松起来又怎么样都行,这就容易发生冲突。以上原因应当引起我们广大教师的思考,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多从自身找原因。

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冲突的产生总是由于对方的行为不能满足彼此的需要,因此要完整地分析双方的原因,不能单方地、片面地看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