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岁丧父,由母亲颜氏抚养成人。孔子经历长达十四年的周游生涯,六十八岁返回鲁国。孔子不仅是中国的圣人,也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古人常用“三”“九”等数字,表示次数多。省,反省,自我检查。《论语》一共十二篇,各篇命名并没有特别的用意,只是选取每篇开始的两字或三字作为一篇的题目。“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子的言论,主要强调反省自察的重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一章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1]曰:“学而时习[2]之,不亦说[3]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5]曰:“吾日三省吾身[6]:为人谋而不忠乎[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8]?”(《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9]。”(《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10],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1],思而不学则殆[12]。”(《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13]!一箪食[14],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15],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17],饮水,曲肱而枕之[18],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9]。”《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20],不舍昼夜[21]。”(《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22],匹夫不可夺志也[23]。”(《子罕》)

子夏[24]曰:“博学而笃志[25],切问而近思[26],仁在其中矣。”(《子张》)

作者简况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 yì,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后世尊为“万世师表”。

孔子先祖为宋国贵族,后迁至鲁国,其父为叔梁纥。三岁丧父,由母亲颜氏抚养成人。幼年即明敏好学,常设俎豆为戏。十九岁时为鲁国贵族季孙氏做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仓储和畜牧。孔子孜孜不倦,学无常师,先后师事郯子,问礼老聃,学琴师襄,访乐苌弘。

二十三岁时孔子开始在乡间收徒讲学,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先后收徒多达三千,成材贤达七十余人。五十一岁仕鲁,为中都宰,政绩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后又升任大司寇;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孔子执政三月,鲁国大治。齐国倍感威胁,送美女良马瓦解鲁君意志,于是国君沉溺其中,孔子见到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就离开了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

孔子经历长达十四年的周游生涯,六十八岁返回鲁国。孔子感叹大道不行,于是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使摇摇欲坠的中华文明统绪得以保全,因此后世帝王多有追封如“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等。孔子不仅是中国的圣人,也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疑难注释

[1]子:古代对有地位、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尊称为“子”,这里是尊称孔子。

[2]时习:时常温习。

[3]说(yuè):通“悦”,高兴、愉快的意思。

[4]愠(yùn):生气,怨恨。

[5]曾子:孔子的弟子曾参,字子舆,鲁国人。

[6]吾日三省(xǐnɡ)吾身:我每天多次来反省我自己。日,每天。三,多次。古人常用“三”“九”等数字,表示次数多。省,反省,自我检查。

[7]为(wèi):替,给。忠:忠诚,真心为人。

[8]传(chuán):指老师传授的东西(如学问、知识、道理等)。

[9]逾矩:违反规则,超出规矩。逾,超越,逾越。矩,规矩。

[10]故:旧的,原来的,这里指曾经学过的东西。

[11]罔(wǎnɡ):通“惘”,迷惘、糊涂的意思。

[12]殆(dài):危险,疑惑。

[13]回:即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

[14]箪:古代盛放食物的圆形竹器。

[15]堪:忍受。

[16]好(hào):喜欢,乐于。

[17]饭:吃,名词做动词。疏食:粗粮。

[18]曲肱:弯着手臂。曲,弯曲。肱,原指手臂的上半部分,这里指手臂。

[19]浮云:浮云远在天边,以“浮云”比喻“不义而富且贵”,说明孔子对非正当途径获得富贵的鄙视。

[20]逝者如斯夫:逝者,消逝的事物。夫,语气词,无意义,表示感叹。

[21]舍(shě):停止,休息。

[22]三军:泛指军队。

[23]匹夫:泛指老百姓

[24]子夏:孔的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

[25]笃志:坚定意志。

[26]切问:怀着诚恳的态度提出疑问。

诗文大意

孔子说:“学了之后而能时时践行,不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也不怨恨,不正是君子的作风吗?”

曾子说呢:“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情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相待?老师所传所授的是否去做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岁的时候信念坚定,守道不移;四十岁的时候通权达变,遇事不迷;五十岁的时候知道自己受命于天,载道而生;六十岁的时候闻言知旨,耳听无碍;七十岁的时候随心所欲,念念不离于道。”

孔子说:“温习已有的学问,能够从中体悟到新的义理,这样就能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寻思书中的道理,就会罔然无所得;只探究思索而不去学习,事无验证,就会劳思伤神、疲惫不堪。”

孔子说:“颜回真贤德啊!用竹子做的器皿吃饭,用瓢饮水,住在简陋狭小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这样的贫苦而忧愁,颜回却还是那么快乐。真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有意识地去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把学习当作乐事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手臂当枕头睡,快乐也在其中。不按照道义去做而获得的富贵,对我而言就如同天边的浮云,不是我所关心的。”

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学习,了解他们的缺点,来省察自己并加以改正。”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世间一切人事物都像这河流一样啊,日夜永不停息。”

孔子说:“三军主帅的位置可能会被夺取,但是一介匹夫坚定的心志,却是无法被人夺取的。”

子夏说:“广泛地求学,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遇到困惑就诚恳地提出疑问,就所学知识思考其中的义理,仁就在其中了。”

诗文欣赏

论语》一共十二篇,各篇命名并没有特别的用意,只是选取每篇开始的两字或三字作为一篇的题目(以“子曰”开头的篇章,选用“子曰”之后的两字或三字为标题)。

“学而”篇共十六章,内容涉及学习、为人和修养道德等方面,也有一些论政的语录。

“学而时习”这章是“学而”篇的第一章,主要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对待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态度和面对别人的不理解时应该怎样做。朋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如果有志同道合的人不远万里来向您请教,能够一起谈学论道,应该是最快乐的事。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被别人误解的情况,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们如果生气可能会把事情弄得更糟,所以孔子教导我们要“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你你不要生气怨恨,等真相大白时,曾经误解你的人知道错了,会来给你道歉,内心会感激你佩服你。

“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子的言论,主要强调反省自察的重要性。“三省”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替人办事是不是尽心,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心,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做到了,每一句都用极其郑重的自问的口气,说明反省的关键在自己的态度是否认真主动。

“为政”篇共二十四章,讲述了为政、教化、学习、修养、孝道等方面的内容。“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一章,是孔子生命历程的自我总结,他以年龄为界把人的一生分作六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目标和道德要求需要完成实现。

温故而知新”一章教育我们如何进德修业。如果只“温故”学业就没有长进,一味“知新”最终会像狗熊掰玉米一样所得甚少,所以只要做到既“温故”又“知新”,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章提倡学思并重,不能偏向一方。光学习不思考就不能受用,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空想。只思考不学习的人,就好比是数别人的钞票,数来数去都不是自己的;只学习不思考的人,就好比是去吃饭,看了半天菜单,就是不点菜,最后还是饿着回去了。

“雍也”篇记述孔子对门中弟子的某些评价、关怀和勉励,此外还涉及到君子的品格、忠恕之道、中庸思想以及如何培养仁德等。“贤哉,回也”一章记述的是孔子对颜回的评价。本章一上来孔子就用“贤哉”赞赏颜回。接着叙述自己这样赞赏的原因是颜回能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艰苦条件,并且在艰苦生活中能自得其乐。结尾孔子仍旧用“贤哉”赞赏颜回,可见颜回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一章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知之”“好之”“乐之”是世人学习的三种态度。“知之者”被迫学习,“好之者”主动学习,“乐之者”觉得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学习境界又比“好之者”高出许多。“之”字代指的事物很多,可以指学习,指修身养德,也可以指一切事情,应作广泛的理解。

“述而”篇记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以及在做人做事和做学问方面的态度。“饭疏食”一章反映孔子的富贵观。孔子不反对富贵,但孔子向往的是符合“义”的富贵,通过“不义”途径得来的富贵是受孔子鄙视的,所以说他在本章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人行”一章表达了要谦虚向他人学习的思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诫人们不要自大,而是要善于发现学习的对象,向他人学习,并且要学习他人的优点。他人的缺点,可以用来对照自己,看自己身上有没有这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及时改正。

“子罕”篇记载的多是孔子论学的言论。“子在川上”一章是孔子触景生情的感叹之语。面对奔流不息的大河,孔子感慨一切事物的迁流无常,从而吟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名句。

“三军可夺帅”一章讲述了人应该有坚定的志向,志向一旦确定,就不能轻易被外界的事物所摇动。千军万马中被斩杀了主将,夺取了帅旗,已经是很危险的事了,但这与一个人失去志向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所以作者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可见志向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子张”篇共二十五章,所记全是孔子弟子的语录。“博学而笃志”一章是子夏的言论,子夏提出了培养仁的方法,即“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做到这四种,学业和德行就会慢慢增长,“仁”也就会慢慢培养起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