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说新语·陈太守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陈太守与友期行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太丘与友期行[1],期日中。太丘,古县名,在今河北永城市西北。陈太丘与朋友约好了一起出去,时间定在中午。陈太丘与友人约好一同出行,可友人没有按时赴约,陈太丘等了很久,友人都没有来,他就独自离开了。这时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已跃然纸上——陈太丘守时守信,他的朋友不守时不守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1],期日中。过中不至[2],太丘舍去[3],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4],门外戏[5]。客问元方:“尊君在不[6]?”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7]。”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8]之。元方入门不顾。

疑难注释

[1]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古县名,在今河北永城市西北。古人称呼别人时为了表示尊敬,一般不直呼其名,常用号、官职名、出生地名、做官地名等来称呼人。这里就是用陈寔曾经做官的地名来称呼他。期行:相约共同出行。期,约定。后文的“期日中”,即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2]过中:过了正午。

[3]舍去:不再等候就离开了。舍,抛弃,舍弃。去,离开。

[4]元方:陈纪,字元方,他是陈太丘的大儿子。

[5]戏:玩耍,游戏。

[6]尊君在不:即“尊君在否”,意思是问:“你父亲在吗?”不,通“否”。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后面的“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7]相委而去:丢下我就离开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

[8]引:拉,指要和元方拉手。

诗文大意

陈太丘与朋友约好了一起出去,时间定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陈太丘的大儿子陈元方当时只有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等了您很久您都没来,他就离开了。”朋友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与人约好了一齐出发,却丢下我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您没有到来,是不讲诚信;现在又对着孩子骂他父亲,这是不懂礼貌。”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诗文名句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诗文欣赏

从篇幅上讲,本文是微型小说。既然是微型小说,那么就要求作者必须用少量的字,讲述完整的故事,刻画鲜明的人物。这一点作者刘义庆做到了。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用起伏变化的笔法,交代出事件的起因。陈太丘与友人约好一同出行,可友人没有按时赴约,陈太丘等了很久,友人都没有来,他就独自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这时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已跃然纸上——陈太丘守时守信,他的朋友不守时不守信。接下来,作者用二问二答的形式揭示出元方的无畏性格和陈太丘朋友的无礼粗鲁。“尊君在不?”问者开门见人,毫无谦虚之意。“待君久不至,已去。”答者不直接作答,而是先说“待君久不至”,再说“已去”,侧面表达出父亲的守信和友人的不讲信用。“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问者满含怒气,言语粗俗,并且强词夺理,不说自己失约,反而推卸责任,指责别人“相委而去”。面对来客的愤怒,元方没有畏惧,而是语气平和地给予反驳:“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元方的反驳既有力又巧妙,既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又显示了自己知书达礼的品性,使来客无言以对。

文章结尾作者连用“惭”“下”“引”三个动词,来描述友人被元方用言语折服后,知错欲改的心态,又用“入门不顾”四个字,展示了元方性格的倔强和对来客的蔑视。文笔精微细巧,几个人物形象生动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