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雁门太守行三首(选一)

雁门太守行三首(选一)

时间:2022-0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梁武帝大通三年,太子萧统卒,纲立为太子。太清三年,梁武帝被囚饿死,侯景立萧纲为帝,后被废,不久遇害。萧纲为梁朝宫体诗代表人物,主张“文章且须放荡”,诗颇伤于轻艳。南越王与单于均为异族首领。《雁门太守行》其古辞原是写东汉洛阳令王涣事迹。自萧纲以此为题写了三篇作品,方成为歌咏边塞战争的乐府诗题。全诗一、二句写陇山(六盘山)地区傍晚时分大风疾急,天寒霜重。

雁门太守行三首(选一)

(南朝·梁)萧纲

陇暮风恒急,关寒霜自浓。

枥马夜方饲[1],边衣秋未重[2]

潜师夜接战[3],略地晓摧锋[4]

悲笳动胡塞[5],高旗出汉墉[6]

勤劳谢功业,清白报迎逢。

非须主人赏,宁期定远封[7]

单于如未系[8],终夜慕前踪[9]

【作者简介】

萧纲(503~551年),即南北朝时南朝梁简文帝。字世缵,小字六通,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第三子。初封晋安王,历任南兖州、荆州、江州、南徐州、雍州、扬州刺史。梁武帝大通三年(531年),太子萧统卒,纲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梁武帝被囚饿死,侯景立萧纲为帝,后被废,不久遇害。事迹见《梁书》卷四及《南史》卷八本纪。萧纲为梁朝宫体诗代表人物,主张“文章且须放荡”,诗颇伤于轻艳。有集一百卷,已佚,明人辑有《梁简文帝御制集》。遗诗辑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

【词语简注】

[1]枥马:意为厩中的马。

[2]边衣:指战士的戎衣。

[3]潜师:秘密出兵。

[4]略地:指攻略边土。

[5]悲笳:悲凉的胡笳。

[6]汉墉:墉(音yōng),高墙,此指汉代的城墙。

[7]宁期:意岂是追求。定远封:汉班超曾封定远侯。全句意指并不是追求像班超那样邀功请赏的行为才血战疆场。

[8]系:意指擒拿单于,有人以为在此用西汉终军事。终军在年轻时说过一句名言:“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南越王与单于均为异族首领。“羁”与“系”意思相同。

[9]终夜:指整夜。慕,意为追踪、寻找。前踪,意为前面敌人的踪迹。

【内容简析】

本诗是一首乐府诗。《雁门太守行》其古辞原是写东汉洛阳令王涣事迹。自萧纲以此为题写了三篇作品,方成为歌咏边塞战争的乐府诗题。全诗通过对一次艰苦的边塞战争的描写,歌颂了边关将士的英雄主义。

全诗一、二句写陇山(六盘山)地区傍晚时分大风疾急,天寒霜重。三、四句写在这种风急天寒的环境中,战马刚刚喂过,但战士们身上的衣服还很单薄。以上均写战前的环境与状况。五、六句写战斗开始,夜战一直进行到拂晓,才挫败了敌人的进攻。七、八句写悲壮的军乐震动了敌人阵地,战士们高举战旗奋勇冲击。九、十句写将士们的心情,表明他们要用“勤劳”和“清白”报答国家的事业、君王的知遇。十一、十二句写将士们出生入死,驰逐疆场,并不是像班超那样邀功请赏。最后两句,表豪情壮志:敌人如不投降,我们还要接连出击,像前代的英雄志士那样。

全诗虽依旧题写作,却融进了对边塞实际战斗生活的揣想与体验,显得比较真切。尤其是前半部分对夜战的描摹,以及后半部分对将士心情的抒写,相得益彰,在对战争的艰苦、惨烈进行充分描写之后,再出现这些话语,一种精神风貌突兀而立,感人至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