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立愿研究再三十

立愿研究再三十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位资深专家对深度研究的目标和功能做了论述,大致内容如下:研究者往往有一个共同的追求——“永远做第一等的题目”,比如林家翘,他挥舞着应用数学的“魔棒”,横跨流体力学、天文物理学、理论生物学三大领域,永远追求着“第一等的题目”。从教三十年不足为惜,关键要为“立愿研究再三十”立什么?

我今年刚好执教三十年,应当反思做了些什么事?上课追求思想“大道”、课堂简约“行道”,听课能听出“门道”,评课可评出“味道”,刚到进修校之工作应以研究为重,需切近修远、以身“殉道”。这里的“殉道”,指为“亲近真理、追求真理”而不明哲保身之意。从教三十年,自然应以研究来丰富自己的职业生活,其实我对教学研究有着“不忘初心”的情缘,实践中越发对教研积累了深厚情感。教书犹如唱歌,教研(科研)就好比“会谱”,不识谱的歌者,常会昙花一现,不爱教研的师者,教书难能教出“道”!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哟,我这个学理科的,难免有轻“道”而重“术”之嫌!一位资深专家对深度研究的目标和功能做了论述,大致内容如下:研究者往往有一个共同的追求——“永远做第一等的题目”,比如林家翘,他挥舞着应用数学的“魔棒”,横跨流体力学、天文物理学、理论生物学三大领域,永远追求着“第一等的题目”。当年导师冯·卡门给他的题目是“湍流问题”,此问题号称“只有到天堂去问圣彼得(耶稣十二门徒之一)”才可能有答案,可见之难之深,然而,林家翘在博士毕业时就解决了。他说,“我要永远追求第一等的题目”,“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有意义的突破”。“永远做第一等的题目”让我茅塞顿开!

从教三十年不足为惜,关键要为“立愿研究再三十”立什么?2016年9月,国家教育部总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研究报告。从中可以发现,我国教育长期以来跨界思维、审辩式思维(或质疑批判思维)这两大块特别薄弱,所以笔者及所带名师工作室成员,迫切感到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中心,故拟下了“注重初高中化学衔接的问题导学法及其应用”的专题项目进行研究。本书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重点介绍问题导学法及其应用的背景,主要针对现实状况进行观访,并分析原因;第二部分主要针对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难度较大的内容,从加强初高中衔接的角度进行了对策研讨,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和措施;第三部分针对高中化学教学难度很大的几个专项板块,提供了案例,以便于同行在研究时能具体感悟。

本书部分研究内容为作者长期研究积累的成果,曾发表于《化学教学》《化学教育》等核心期刊上,愿对同行有所启发!在研讨及成书过程中,渝北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研修教师积极撰稿,他们是(按音序排列)胡金龙、霍本斌、李洪仪、李欣竹、刘娟、刘开福、叶茂、叶伟、张顺忠、郑如彩。但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且成书时间较短,书中定有不少错误和不当,恳请同仁不吝赐教。另外,在成书过程中,重庆市化学教学研究专家李常明、陈治国两位研究员给予了悉心指导,在此一并致谢!

以为序。

刘开福

2016年1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