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中考改革的基本原则

推进中考改革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推进中考改革的基本原则有以下3点:一要承接其指导思想,以保证方向的正确性;二要遵循考试评价的基本规律,保证中考的科学性;三要处理好与中考有关的各种因素的复杂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功能,接近改革的目标。因此,中考评价应接纳学生的独特性,为学生的个性、潜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机会。中考作为初中阶段教育的终端性考试,要遵循统一考试的应有规范,使考试过程公平、考试结果真实、结果使用合理。

推进中考改革的基本原则有以下3点:一要承接其指导思想,以保证方向的正确性;二要遵循考试评价的基本规律,保证中考的科学性;三要处理好与中考有关的各种因素的复杂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功能,接近改革的目标。

(一)坚持全面评价和尊重个性相结合

“面对任何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入的,而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入。”(叶澜,2009:31)因此,在实施评价时就必须将每一个对象看作一个完整的人,对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整体关注。同时,更要看到,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将始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全面发展的要求在不同的受教育者身上又会呈现出独特性,而这些独特性经常表现为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和潜能。“一个进步的社会把个别差异视为珍宝,因为它在个别差异中找到它自己生长的手段。”(约翰·杜威,2001:324)“一个好的考试,应考出学生的长处和优点,能够反映学生的兴趣、能力、潜质等,鼓励和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戴家干,2008:42)因此,中考评价应接纳学生的独特性,为学生的个性、潜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机会。只有坚持将全面评价和尊重学生个性相结合,才能充分体现“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的评价要求。

(二)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端性评价相结合

“每个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而且如果给予适当的教育,学生的各项智能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那么评价就必须立足于学生的进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戴家干,2008:42)中考作为初中阶段教育的终端性考试,要遵循统一考试的应有规范,使考试过程公平、考试结果真实、结果使用合理。同时,还要根据人始终处于变化之中这一客观事实,“把评价看成一个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祝贺学生学业成长的机会”(金一鸣,2012:365),运用好一些有利于引导其发生积极变化的手段,努力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弊端。首先,综合素质评价要坚决杜绝以一次评价定结论、以含糊性评价定结果的做法,通过设置评价阶段,使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不足和优势,以明确努力的方向;遵循评价的发展性,肯定学生经过努力取得的成绩,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其次,适当扩大多次考试的学科和参与面,学生参加某些学科的一次考试后,如有进一步学好这些学科的愿望,努力为其提供二次考试的机会;对在某些课程学习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为他们创造提前考试的机会。再次,可以适当参考学生的平时成绩。平时成绩是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的第一手资料,对评价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高中阶段学校的自主招生应给予主动关注。最后,采用等级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其整体素质还处在发展中,对他们的选拔、区分标准宜粗不宜细,采用等级评定的方法,则有助于缓解分分计较的应试竞争。

(三)坚持为学而考和以学定考相结合

应试教育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混淆了考试与学习的关系,考试成为教育的唯一目的而不是重要手段。“学习者的地位和作用是确定任何教育体系的性质、价值及最终目的的重要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1996:262)坚持为学而考就是倡导“为了学习的评价”,使中考的目的从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学业成绩为主的竞争转向以学习目标与学习标准为参照的学习评价,使筛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转向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以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热情;就是坚持能力立意,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开展综合学习和学会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和在题海中学习。坚持以学定考就是增强考试目标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将中考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上,建立在初中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上,学什么就考什么、怎样学就怎样考、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就结合什么样的生活,使“编制尽可能不影响学校教学的考试卷,但同时又要与学校的教学价值建立可信的联系”(Deborahmeier,2009:100)成为一种应然选择。

(四)坚持初中阶段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相衔接

初中阶段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两种教育之间具有顺承关系。中考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服务,因此中考评价不仅要评出学生在初中学习中的发展情况,还要主动衔接高中阶段教育,发现一个学生进入高中应具有的素质。一是要关注学生基础素养的评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态度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素养,缺少了这些基础的支撑,高中学习便会难以为继,因此,重基础应是中考的基本取向。二是突出对核心课程和关键性知识的评价。课程的发展是一个由综合到分化再到综合的过程,而核心课程始终起到支架和工具的作用,关键知识始终起到桥梁和锁钥的作用,中考突出对核心课程和关键性知识学习和掌握情况的评价则会为后续学习提供重要铺垫。三是加强对学生特殊能力的评价。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个体的能力发展也是有差异的,学生形成的各方面的能力也是难能可贵的,中考评价应该帮助学生发挥优势,疏通和拓展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渠道。

(五)坚持用好传统评价方式和创新评价方式相结合

传统的笔试评价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对一些容易量化的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水平,也有利于提高考试的区分度。但笔试难以反映知识和素质的完整形态,如果将笔试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唯一依据,“一分不同命”的现象便会反复出现。“学科学习的学力是通过‘learn(掌握、熟练式的学习)’形成的,与之相对,综合学习的学力是通过‘research(探究式学习)’形成的……在对与学科学习有本质不同的综合学习实施评价时,至少应该有6个评价视角:与课题的接近程度、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知识的获得、表现能力的培养、合作性的志向、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田中耕治,2011:88—89)以上述视角进行评价,则难以通过纸笔测试来实施,这就需要引进一些新的评价方式。目前,国际上对那些可以通过观察、体验、感悟进行量度的知识与能力,实践着一种叫作真实性评价的做法。真实性评价以表现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为代表。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直接测量,通过直接设计学习情境,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观察、分析学生对这一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而评价学生的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档案袋或成长记录袋则反映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能力的变化和成就。为此,中考改革应不断拓展考试形式,增加实验操作、特能测试、面试、档案袋评价等方式,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能够得到比较真实的反映。

(六)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做到公平与效率的结合,就是要“避开严重困扰教育政策的难题:要么择优,这样做会使学生失败增多和排斥危险的增加;要么实行平均主义,传授同样的课程,这样做又会压制个人才能的发现”(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105)。这便要求,“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要想制定最好的招生制度,必须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公平问题。公平的招生制度应当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应当有明确的标准可循,但也应该考虑考生无法控制的情况,以便取得更大意义的公平”(孟庆涛等,2014-06-16〈21〉)。因此,一是遵循大规模考试标准统一、周期较短的特点,不断完善考试结构与考试组织,为考生创造在同等考试条件下公平竞争的机会,为高中学校对同等条件的学生提供择优录取的依据。二是丰富考试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改一把尺子为多把尺子,提高考试评价的效度,使中考评价既能测出学生的基础,又能测出学生的个性特长;改固定的尺子为可以延长的尺子,使中考既有一般标准,又有深度测查。三是完善考试评价与高中招生之间的对接机制。进一步扩大高中阶段学校以招生公正为核心的自主权,使有效使用考试评价结果与高中学校招生紧密结合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