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强化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

强化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涉及招生、教学和就业全过程,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建设、专业课程建设等硬件和软件建设,经费保障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根本。三地政府部门、职业院校以及相关企业之间的有效协作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主旨是调动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等各方积极性,共同完善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有机链接的体系。

1.重点加强财政支持路径

建议中央财政加大投入比例,制定引导性基金政策,减免企业税收;鼓励职业院校跨地区工学交替、校企合作,保护和调动行业企业广泛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技术研发的积极性,对成立职业教育联盟、校企发展联盟等组织并产生实质性效果的院校或企业,予以资金支持。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涉及招生、教学和就业全过程,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建设、专业课程建设等硬件和软件建设,经费保障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根本。为此,第一,应建立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加大中央财政投入比例,保证职业教育的经费充足,使经费投入与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相适应。第二,制定引导性基金政策,减免企业税收。对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减免企业的部分税收,鼓励、吸引企业加入到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中来,保证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害。第三,加大三地职业教育院校之间的相互交流。鼓励职业院校跨地区工学交替、校企合作,促进行业企业广泛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技术研发,鼓励高职院校以优势专业为主体,联合其他相关高职院校以及行业内的企业成立相应的职业教育联盟、校企发展联盟,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对于成效显著的院校或企业,予以资金支持。第四,职业教育中学生实习部分的经费要给予明确规定。可以为每个学生设置一定数额的实习资金,学生自由选择实习单位后,相应的实习资金转入该实习单位。

2.探索产教融合生态系统推进路径

建议发展三地行业协会,特邀职业院校、相关企业、政府部门参与;建立三地职业教育集团,扩散渗透优质教育资源,为较为落后地区发展提供契机;建立以行业为依托的跨地区职教联盟,支持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使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同步;进一步推进区域—行业—学校联动,根据功能定位发展优势学科专业。三地政府部门、职业院校以及相关企业之间的有效协作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①以行业为切入点,发展三地行业协会。三地行业协会的成立有利于充分掌握三地行业发展的各方面信息,互通有无,站在全局的高度提供协商、合作的平台。行业协会特邀政府部门、企业以及相关职业院校共同参与,能够有效促进政府部门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并出台相关利好政策,给予产教融合充分保障;同时政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于已经成熟的做法,以立法的形式制定有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法规和条例,明确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和权利,明确产教融合中各主体的权责。企业参与有利于企业表达诉求,同时有利于行业协会了解企业详情和发展需求;职业院校参与有利于院校根据市场需求设置课程,培养学生和促进毕业生就业。政府提供校企合作的平台,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从理论与实践中紧紧结合在一起,共同推进行业的发展。②以职业院校为切入点,三地建立职业教育集团。三地之间职业教育的水平不尽相同,三地共建职业教育集团,既有利于职业院校之间以强带弱和一体化发展,又有利于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为薄弱地区发展提供契机。③建立以行业为依托的跨地区职教联盟。三地之间在相同专业上加强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同时职教联盟可以在学生培养上相互合作,共同支持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宽广的平台和机会,使职业教育毕业生牢固地掌握产业技术,并跟上行业发展的前沿,了解产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增强学习和研究的针对性,与产业发展同步,提高研发能力。④推进区域—行业—学校联动,根据功能定位发展职业院校优势学科专业。职业院校需要了解和掌握三地区域优势行业的发展状况,包括行业研发人才和技术人才的规模、水平,行业发展的方向、前沿技术、优势、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对不同学科专业毕业生需求的规模和水平等,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的学科专业。行业需要不断地把毕业生需求的信息、技术攻关的方向和领域,以及研发的重点与需要的资源等信息传达给职业院校,以更好地促进职业院校为行业发展提供较为充分的支持。

3.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用性

建议依据产业定位,统筹规划三地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探索异地升学、联合招生、校企联合开发实习实训基地,制定京津冀课程改革协调推进计划;协同引进发达国家优质职教资源,合作创办高水平职业院校;建立师生在院校企业之间定期交流制度,促进行业产业优势人才流动。增强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的有用性,要从多个方面着手。①依据产业定位,统筹规划三地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优势产业需要与之对接的职业院校在相关学科专业上拥有较高声望、优秀的教学科研人员,并能够提供优秀的毕业生;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需要职业院校迅速发展该产业领域的学科专业。统筹规划专业设置能够有效避免三地职业院校单打独斗,同一领域专业人才分散,专业与产业不对接等问题。②制定京津冀课程改革协调推进计划是探索异地升学、联合招生和校企联合开发实习实训基地的前提和条件。课程的协调对接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技能掌握的连贯性,促进学生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学习到多种经验和技能。三地职业教育发展各有自身的优势,异地升学、联合招生能够打破地域之间的限制,充分借助各地产业和职业院校的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院校与企业之间联合开发实习实训基地,将双方的诉求结合在一起,使院校了解企业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并根据企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改革京津冀地区的职业课程,又能使企业为自身的发展储备后备力量,同时发挥企业界领军人物的言传身教和榜样作用。③三地职业教育院校水平的提高不能仅仅局限于三地的视野,而应该时刻关注发达国家职业院校的发展经验和尖端技术,协同引进发达国家优质职教资源,积极主动与世界发达国家职业院校合作,在合作中学到先进理念和经验。合作创办高水平职业院校是与发达国家合作的最佳途径,不仅有利于学科专业、课程等的合理设置,而且在学生培养方式和院校创办上,也有利于借鉴和引进国外的优质职教资源。④建立师生在院校企业之间定期交流制度。教师带领学生定期到企业中学习和实际操作,有利于教师挖掘学科相关专业的现实问题和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努力解决在企业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后续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找准研究、攻关和学习的突破口。校企双方加强各方面人才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共同研究、解决理论与现实问题。

4.跨区域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建议三地联合实施“双师型”教师双聘制度和师资培训协作计划,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实现“校企双制、互动一体”三地共享机制。职业院校急需双师型师资人才,这样的人才有企业工作的丰富经验,又有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丰富多彩的学习案例,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职业院校定期派遣教师到企业交流,企业定期派遣工程师等人才到职业院校任教等,是双师型人才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练就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实际的操作能力的培养。既具有先进的专业知识又具有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实操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的重要资质。因此建议三地联合实施“双师型”教师双聘制度和师资培训协作计划。①由政府出面,打破三地区域限制,制定三地“双师型”教师双聘政策,对双师型教师在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工作制度、待遇问题和奖励手段进行明确规定,并建立相应的数字化交流手段,方便跨区域沟通。②制定双师型教师师资培训协作计划。三地就同一学科专业及相关企业联合起来,有效协作,使企业高水平技术人员接受师资培训,制定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计划;同时构建合作平台研训平台,分期分批培训双师型教师,成熟一批,双聘一批。③职业院校聘用企业兼职教师。职业院校可以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兼职承担合作职业院校的教学任务,与教师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负责学生技能训练指导;同时企业也可以聘请职业院校教师兼职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设备改造与新产品的研发,承担企业员工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在内涵上真正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双向交流与流动的机制,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④进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对接,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在此技术上,构建校企教学研究团队和技术创新团队,真正互动一体,深入钻研技术,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企业生产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