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集中模式的思考

对集中模式的思考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上述专家学者以及人大代表对集中模式的分析和相关报道可以看出,集中模式是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管理模式,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利益问题仅靠三地协商解决无法进行。相比之下,第二、第三、第四种方案可以结合起来,由中央政府推动、教育部牵头、各部委参加,并且教育部统筹三地教育协同发展。中央政府的推动、教育部牵头统筹和各部委密切配合是成功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管理体制。

从上述专家学者以及人大代表对集中模式的分析和相关报道可以看出,集中模式是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管理模式,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综合分析上述观点,本研究有如下结论:

(1)教育管理体制应采用“中央政府推动,教育部牵头并且统筹三地教育协同发展,各部委密切配合”方案。关于教育管理体制,第一种和第五种方案都难以实现目标。第一种方案“两市一省行政部门联手形成协调机制”会困难重重。一是利益问题仅靠三地协商解决无法进行。三地政府都会首先考虑各自的发展需求,而在一个地区的最优的设计或者结构,未必是整个区域最优的设计或结构,需要上级系统思考。二是三地政府地位不对等,很难平等对话。有河北专家说,“河北有些自卑,天津、北京的市委书记都是正局委,政治上没有办法对话,对话都不对等,怎么能协同发展呢”。三是三地不存在上下级关系,也就不存在统一号令。第五种方案“三地形成首都特区”也难以实现。首先是地域范围过于庞大,管理幅度太大;其次是三地经济、教育等发展水平差别较大,难以短时间内完全统一协调。相比之下,第二、第三、第四种方案可以结合起来,由中央政府推动、教育部牵头、各部委参加,并且教育部统筹三地教育协同发展。中央政府的推动、教育部牵头统筹和各部委密切配合是成功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管理体制。没有中央政府的推动,各部委的密切配合会打折扣;没有教育部统筹,三地各自为政,协同发展就很难实现。当然,第一种方案可以作为补充。

(2)在教育布局上,基础教育需要考虑企业、人口迁移,职业教育需要考虑产业分布,高校搬迁或建立分校需要考虑环境配套。关于教育布局,基础教育布局需要考虑企业迁移、人口流动所需的优质教育需求,需要提供充足的学位和有效的接续教育。而名校异地办分校当前只在民办教育领域得到有效尝试。职业教育布局需要结合不同地域的产业需求和职业院校的优势学科、专业而展开,在考虑布局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如何有利于职业院校吸收产业界人士到职业院校兼职或者任教。关于高等教育布局,尽管大家观点各异,但是部分高校搬迁或者建立分校已成定局。如今,重要的是需要考虑高校迁往地的环境资源、产业对接要配套,避免人才流失,保持高校的原有水平。

(3)教育协同发展支持系统中,完善制度建设需要抓重点,设计好优先顺序,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可以同时进展。由于三地教育协同发展建设是一种新的战略需求,专家学者们提到很多方面的制度需要建设,有的专家学者代表本地站在本地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有的站在全局立场上考虑,提出了理想化的制度建设。的确很多制度需要建设和完善,但制度建设不同于改革试验,一旦制定不可以轻易废除,关键是需要在系统思考问题和充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哪些制度应该建立,哪些制度是基础应该首先建设,哪些制度应该重点建设,分析制度建设的优先顺序。专家学者对于平台建设的类型与方式提供了较为集中的建议,共识度较高,而且这些建议针对着不同的部门,因此可以同时进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