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中庸》中探求古人的修身养性之道

从《中庸》中探求古人的修身养性之道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庸》是由孔子后裔子思所作,后经秦朝学者整理而成。《中庸》原本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到了北宋时期,经程颢和程颐极力推崇,《中庸》的文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庸》的思想内容并非人们所理解的中立和平庸,它指的是儒家所阐述的中庸之道。《中庸》中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提出了“五达道”,指的是如何运用中庸之道来调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这五种人际关系。

《中庸》是由孔子后裔子思所作,后经秦朝学者整理而成。《中庸》原本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到了北宋时期,经程颢程颐极力推崇,《中庸》的文学地位不断提高。

南宋时期,《中庸》是《四书》之一,也是古代官方定制的科举考试必读书籍,对中国古代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庸》的思想内容并非人们所理解的中立和平庸,它指的是儒家所阐述的中庸之道。它是一本修养自身的教育理论著作,主旨在于教育人们如何自我修养、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教育,最终达到至善至美的人格修养境界。

《中庸》中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说上天给予人的天性就是本性,按照自己的天性去做事就是道,对自己的本性进行自我修养就是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远,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所谓道就是对自身修养的教育和约束,一刻也不能放松,要把它贯穿于人生的始终,否则就不能称之为道。作为君子要有一种自我监督的精神,对于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要谨慎,对于自己听不到的地方要戒惧。越是在最不易觉察的言行上越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思想,越是在最细微之处越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品格,所以君子即使在独处的时候也能够约束和监督自己的道德行为。

《中庸》提出了“五达道”,指的是如何运用中庸之道来调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这五种人际关系。只有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处理这五种人际关系,才能够达到和谐太平的理想境界。那么如何调节这五种人际关系呢?《中庸》中提出“三达德”的方法,即依靠智、仁、勇的品德来调节,依靠善良诚实的品性来培植,从而达到“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准则,最终达到“中庸”的境界。

《中庸》对于如何治理国家,达到天下太平,提出了“九经”——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惜家人,敬重大臣,体恤下属,爱护百姓,劝勉工匠,优待客人,安抚诸侯。也就是说,只有修养好自身,才能够达到高尚品格;尊重贤人,才能够明白是非;爱护和珍惜家人,叔伯兄弟之间才不会产生怨恨;敬重大臣,才能够更好地帮你处理政事;体恤下属,他们才会尽全力去报答你;爱护百姓,老百姓才会拥护你;劝勉工匠,社会物质才能充足;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周围的国家才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才会敬服于你。要想做好这九项工作,首先要做到至诚、至仁、至善。处理调节好这九种关系,让国家达到天下太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