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言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语言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言在人的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对幼儿的认知发展也有非常积极的影响。《纲要》指出,语言领域教育的核心就是重视运用。通过语言教育,幼儿在掌握本民族语言系统的同时,也在学习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社会规则,如讲话要文明,要有礼貌;说话要清楚,力求使对方听明白;不同场合需要有不同的讲话方式,等等。掌握这些言语交往技能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幼儿正确说普通话;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幼儿学会多种语言活动方式,如讲述故事、朗诵诗歌或散文等;为幼儿终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打好基础。同时促进幼儿思维和社会性等多方面发展。

一、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促进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因此,语言教育的首要作用也就是使幼儿发音清晰,丰富词汇,学会用恰当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思想,描述周围的事物。

在语言教育中,家长或教师会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范例,包括日常对话、故事、童话、诗歌等,让孩子去感知、体会、理解和记忆。在此过程中,孩子不断积累新的语音和词汇,不断吸收新的句式和表达方法,然后逐渐把这些“别人”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对别人的行为施加影响,完成各种人际交往任务。

同时,家长或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为孩子提供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如向孩子提问,引导他们讲述自己的经历,介绍自己的作品,要求孩子见了别人要打招呼,告别时说“再见”,让孩子“帮忙”给别人传话,请孩子讲故事等等。交际的需要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愿望,同时他们的言语交往能力也可以在不断的练习中得以巩固和提高。随着语言的不断丰富,言语交往能力不断提高,幼儿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兴趣也越来越大,一旦产生兴趣,幼儿就可能主动要求学习更多的语言符号,尝试更新的言语技巧,这种兴趣是可以有持久性的。国内外许多著名作家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讲故事、读书,正是这些经验才使他们对文学作品和写作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并最终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二、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语言在人的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对幼儿的认知发展也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在我国幼儿教育史上,曾经有过将语言课和常识课合二为一的尝试,尽管这种课程方式有一定的局限,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语言教育和发展认知能力之间的密切联系。小孩子最初都是通过直接感知来了解周围事物,他们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摸,甚至通过拆卸、敲打等动作来了解事物的各种特征:颜色、形状、声音、质地、结构和功能等等,也就是说,如果事物不在眼前、不在身旁,孩子就不可能认识这些事物的特点。当孩子能理解语言之后,成人开始用语言向他们描述周围的事物,这使他们的认知空间得以扩展,使他们可以通过间接经验来认识世界。例如,孩子吃糖时经常听大人说起“甜”字,渐渐地,他们知道了“甜”指的是一种味道,就是糖的那种味道,之后,当孩子认识哈密瓜时,即使他们当时不能尝到哈密瓜的味道,他们也能从大人的描述中知道它“很甜”。

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语言总代表一定的事物。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要接触到大量的语言材料,如日常对话范例、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等,这些语言材料里往往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如动植物的特征和习性、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生活习俗、各种日用品的功用,等等。于是,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他们接触和理解这些知识的过程。许多生活实例和调查研究表明,听故事或听广播机会较多的幼儿,其知识面往往比一般幼儿更广。此外,通过各种专门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幼儿可以学会把所认识的事物的名称、形态、习性等信息用词叫出来,这些语言描述将事物的特征标志出来,可以突出这些特征,加深幼儿对事物突出特征的印象,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各种事物的特征。同时,幼儿还可以借助语言辨别事物的不同点,概括同类事物的相同特征。由于知识经验缺乏,感觉精确性和概括能力较差,幼儿往往难以区分事物的细微差别。例如,幼儿常常分不清小鸭子和小鸡。一些儿歌或故事就针对这一点,专门描述二者的差别,如“小鸭子的嘴扁扁的、宽宽的,小鸡的嘴尖尖的;小鸭子的脚像树叶,小鸡的脚像树杈”等。虽然幼儿不一定完全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但是,这些语句至少可以引导他们在观察小鸭子和小鸡的图片时,注意区分两者的嘴和脚,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别。和区分事物差异的过程类似,幼儿也可以借助语言找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如鸭子和鸡都有翅膀、有羽毛、都只有两条腿,“鸭妈妈”和“鸡妈妈”都会生蛋,等等。

三、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通过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完成和他人的沟通和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掌握交际工具的过程。《纲要》指出,语言领域教育的核心就是重视运用。让幼儿充分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语言教育活动必然可以有助于幼儿社会适应的发展。

通过语言教育,幼儿在掌握本民族语言系统的同时,也在学习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社会规则,如讲话要文明,要有礼貌;说话要清楚,力求使对方听明白;不同场合需要有不同的讲话方式,等等。掌握这些言语交往技能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关幼儿社会交往地位的研究指出,幼儿的言语交往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通常,言语发展比较好的孩子,往往也比较善于通过协商、说服等比较“文明”的方式与同伴交往,提出请求或化解双方的矛盾,这些孩子比较容易受到同伴的接纳和喜欢。相反,一些言语能力发展不太好的幼儿,既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又不会用协商等方式调节与同伴的冲突,在交往中,有的因不知如何发表意见而退缩,有的则通过动作,尤其是“武力”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试图强迫同伴接受自己的意见,后两类孩子往往比较难得到同伴的接纳,常处于被排斥或被忽视的地位,很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在教幼儿学语言时,如果成人能结合运用语言的社会规则进行教育,那么幼儿可以在掌握语言的同时发展社会交往能力,这有助于幼儿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此外,幼儿学习语言时会接触到大量以社会生活为内容的语言材料,其中包含着许多反映人们社会行为的事例,如家里来客人时,主人应该怎样招呼;小朋友不小心打扰别人时该怎样道歉;当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小朋友该怎样去安慰等等。

幼儿在感知、理解和体会这些语言材料时,同时也在观察和学习其中人物的社会行为。通常,社会和成人给幼儿提供的语言材料,或者是示范现实生活中的交往行为或语言,或者是突出“扬善惩恶”的主题。从各种故事人物的身上,幼儿可以观察和体会到,哪些行为和语言可能在社会交往中取得好结果,哪些行为和语言可能导致他人的排斥或忽视。于是,他们慢慢就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这无论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或者对其道德情感和行为的发展都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