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婴幼儿时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已被大量心理学研究和学前教育实践所证明。这两个可怜的女孩的经历有力地说明了语言发展存在一定的关键期。幼儿期是语音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其中,3~4岁是语音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纠正幼儿发音准确性的关键期。儿童的语音发展在3、4岁前后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研究还发现,幼儿词汇量的增长情况和地区及教育条件有明显的联系。

婴幼儿时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已被大量心理学研究和学前教育实践所证明。大家都知道“狼孩”的故事。她7岁回到人类社会,从那时开始学说话。经过几年时间,由专人训练,最终她只学会了少量简单词汇,言语能力远远低于同龄儿童。一位名叫基尼的美国女孩,从小被父母关在一间小屋子里,没有机会和周围人说话。她13岁零7个月时被人救出来,当时她完全没有语言能力,心理成熟程度只相当于1岁儿童。后来由专人对她进行辅导和训练。她的语言发展速度非常缓慢,经过四年,她说的话依然支离破碎,类似2岁左右孩子说的“电报句”。这两个都是非常典型的早期语言剥夺的例子。这两个可怜的女孩的经历有力地说明了语言发展存在一定的关键期。

一、幼儿语音的发展

幼儿期是语音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心理学研究发现,4岁以上幼儿一般能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音。从3~6岁,出现发音不准的幼儿越来越少。其中,3~4岁是语音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纠正幼儿发音准确性的关键期。

儿童的语音发展在3、4岁前后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3、4岁之前,儿童的语音发展呈现扩展趋势,即儿童从不会发音节清晰的语音,逐渐能学会越来越多的语音;3、4岁之后,儿童学习语音的趋势开始收缩,即儿童在掌握母语的语音后,语音逐渐定型化,再学习其他语言的语音时会出现困难。因此,3、4岁之前的儿童相当容易学会世界各民族语言的语音;但之后再学习第二语言就比较困难,而且年龄越大,儿童学习第二语言就越容易受第一语言的干扰。因此,要想让孩子学好普通话,尤其是让方言区的孩子们学好普通话,家长或教师需要及早进行普通话的示范和教育。

二、幼儿词汇的发展

幼儿语言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习和掌握本民族的基本词汇,即社会上通用的词汇。幼儿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词汇量的增加、词汇类别的扩大和词义理解的深化。

(一)词汇量的增加

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幼儿的词汇量随年龄增长而持续增加,其中4~5岁是儿童词汇增长最快的时期,词汇量可增长49.3%;而5~6岁的增长速度略有下降,只有37.9%。

研究还发现,幼儿词汇量的增长情况和地区及教育条件有明显的联系。民族语言地区的幼儿,由于本民族语言的量词不多,因此量词的发展可能比汉语地区幼儿缓慢;由于不同方言有不同的词汇,即使对同样的事物也可能有不同的叫法,如北方所说的“蒜苗”在南方被称为“蒜薹”,而南方的“蒜苗”在北方则被叫作“青蒜”,因此不同地区的幼儿掌握同样词汇的年龄可能有先有后。

显然,幼儿词汇量的迅速增加表明幼儿有可能学习和掌握大量的口语词汇;同时,地域及教育因素对幼儿词汇发展的影响又提醒我们,为使全国各地的人们能够顺利地相互交流,进行普通话词汇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要结合当地和本民族的生活经验及词汇特点,引导幼儿在学习和掌握本民族语言或本地方言的同时学习掌握普通话的词汇。

(二)词汇类别的扩大

幼儿掌握词汇的类别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词汇掌握的质量。词汇的类别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等;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其中,婴幼儿先掌握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其他实词和虚词在他们的语言中较少出现,发展也比较缓慢。

从各类词的年龄增长情况看,各类词的绝对数量都随幼儿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多,其中3~4岁是实词增长最迅速的时期,4~5岁是虚词增长最迅速的时期;在各类词中,形容词的比例不断增大。这表明,在适宜的教育条件下,幼儿可以学会大量的各种类别的新词;其中,描绘事物特征的形容词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内容。

(三)词义理解的深化

儿童最初学习词的时候,往往不能确切地理解词的含义,常常出现误解误用的情况。1、2岁的孩子对词的理解很笼统很具体,常常用一个词代表多种事物,例如把所有圆形的东西都称为“球”,把半圆形的东西都叫作“月亮”等。到了幼儿期,儿童对具体名词的理解基本上还达不到成人的水平,对词义的理解有时过宽,如“小”可以表示短的、细的、薄的;有时过窄,如“浪费”就是指吃饭时把饭粒撒在桌上,“熊”就是指自家的玩具熊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词的理解越来越确切和深化,对词语的运用也越来越积极、越来越准确。他们不仅能掌握词的一种意义,而且能掌握词的多种意义;不仅能掌握反映事物表面特征的词,而且能理解有些描述事物内在本质的词。

由于幼儿对词义的理解程度不同,幼儿所掌握的词汇还可以分为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积极词汇指幼儿能听懂并能主动正确运用的词汇,消极词汇指幼儿虽能听懂,但不能主动正确使用的词汇。幼儿所掌握的消极词汇都需要在一段时间的深化理解之后才会变成积极词汇。幼儿在学习掌握大量词汇的基础上,也会逐渐概括出一些构词规则,并开始尝试运用这些规则,出现自造词语的现象。3~5岁出现自造词现象的频率最高,例如有孩子说“一双裤子”;还有的把粉红说成“小红”,把灰色说成“小黑”或“淡黑”。

综上所述,尽管对大部分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十分准确,幼儿在学词和用词方面却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因此,成人应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词汇范例,让他们去听去理解;同时对幼儿积极运用词汇的尝试给以肯定和鼓励。当他们错用构词规则,说出不符合常规的词语时,成人不要批评或嘲笑,而应该对他们的尝试表示肯定,同时通过示范让他们了解正确的说法。此外,成人可以通过遣词造句、找出错词并改错等方式提高孩子学词用词的积极性,锻炼他们选词用词的能力。

三、幼儿句子和语段的发展

(一)句子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可能通过说出一个个孤立的词语来表达意思,而要通过一句句、一段段的话语来表达。可以说,彼此关联的若干词语按照一定语法规则组合在一起就成为句子;而彼此关联的若干句子按照一定语法规则组合在一起便成为语段;语段再组合就成了文章。同成人相比,幼儿对句子和语段的理解和运用还显得很不成熟,但其发展却十分迅速。

幼儿说出的句子所含有的单词量一般在4—6个,最多不超过10个,4~5岁是句子长度发展比较明显的时期。从幼儿所说单句的修饰成分看,2~3岁儿童说的话大部分是没有修饰的简单句,3岁以后有修饰的句子迅速增加,6岁幼儿的话语中有91.3%的句子有修饰成分。

从幼儿说出的句子结构来看,1岁左右孩子只能说单词句,即一个词就是一句话,孩子说“狗狗。”,可能指“这是狗狗。”也可能是说“我想摸摸狗狗。”还可能表示“狗狗来了,我怕。”因此这种语言只有长期和孩子密切接触的人才可能听得懂。1岁半到2岁的孩子出现了双词句,也称为电报句,即可以连说两个词来表达一个意思,这时句子意思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比如“妈妈班班。”“坐车车。”2岁以后孩子逐渐开始说简单的完整句。而2岁半以后的孩子可以开始说一些没有关联词复合句,以并列复句出现最早,进一步复合句中慢慢开始出现关联词。

从影响幼儿句子发展的因素看,交往的需要是促使幼儿学讲各种句子的直接动力。此外,成人的提问方式和示范,对幼儿的句子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成人经常要求孩子描述事物的特征,那么幼儿可能说出更多含修饰成分的句子;由于成人经常追问孩子“还有什么?”“还会什么?”,儿童很早就会用关联词“还有”、“还会”。

(二)语段的发展

3岁之前,儿童的语言主要是情境语言,即只有结合具体情境,借助于表情或手势等非言语手段才能让对方明白意思。3~4岁儿童的语言仍带有明显的情境性,他们说的话往往不完整不连贯。随着年龄增长,幼儿语言中的情境性语言逐渐减少,连贯性语言逐渐增多,即幼儿越来越能用连贯的一段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叙述一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或完整地讲述一个故事等。

心理学家们曾对幼儿在看图讲述或复述故事时的语言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3~4岁幼儿语言表达的顺序性、完整性和逻辑性都发展得非常迅速。从说话没条理、前言不搭后语,很快便发展为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完整地叙述一个故事。当然,幼儿说话不可能达到成人的水平,他们经常会词不达意,有时东拉西扯不得要领。但是,如果成人为幼儿提供他们熟悉而有感而发的话题,如“讲述参观博物馆的经历”、“介绍你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讨论小朋友该不该抢玩具”等,那么幼儿就比较容易用一段话叙述参观时的所见所闻,说明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外表、生活习性,以及自己喜欢它的原因,或者就抢玩具等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而幼儿在就这些主题练习说话的过程中,他们的语段以及口语表达能力都将获得明显的提高。

四、幼儿言语功能的发展

(一)言语交际功能的发展

作为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是随着其年龄增长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3岁以前,儿童运用语言的主要功能是提出请求,如“妈妈抱”、“吃饼干”;以及提问和回答,这些都是对话性的情境性的语言。不在当时情境里的人往往很难理解。3岁之后,幼儿运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越来越多,除了请求和问答之外,他们还通过语言陈述事件、阐明理由、表达情感、与他人协商、对人发号施令,以及对事物或他人作出评价等等。幼儿在交际过程中语言非常丰富,他们能用“去公园了”对你提出的问题“星期天干什么了”作出回答;他们可能在赌气时对大人讲“我生气了”;他们也可能在同伴抢夺自己的玩具时主动提议“我先玩,然后给你玩。”可以说,幼儿已经非常清楚他们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影响周围人的情绪和行动,一旦有交际的机会,他们通常会积极尝试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语言和周围人交谈,有时,幼儿甚至会像成人一样,通过比较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如在别人家听主人问“吃不吃糖”时,幼儿想吃但又不好意思直接表示,于是回答说“随便”。

当然,幼儿的言语交往能力发展得还很不完善,不可能完全像成人那样灵活自如地运用人类社会的言语交际规则,实现丰富多样的交往目的。但成人的言语交往行为,包括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和文学作品所虚构的交往,对幼儿来说都是模仿学习的良好示范,幼儿通过观察这些交往,可以不断学会新的语言。

幼儿的言语交往能力有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讲话温文尔雅,有礼貌;有的孩子畏畏缩缩,很少开口讲话;还有的孩子经常指手画脚,多用命令、指责或批评等语言形式和人交谈。这些差异同幼儿的个性特征及社会化程度有关,提高幼儿的言语交际能力,需要同个性及社会性培养结合起来进行。

(二)言语调节功能的发展

语言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对人类思维具有重要的影响。言语调节功能主要就是指语言对认识过程的概括作用,以及对人们心理和行为的调节作用。成年人的言语调节功能主要通过内部语言来实现,即我们通过在脑子思考计划并调节我们的行为。

幼儿的内部语言正处于发展时期,他们常常通过出声的语言来调节自己的行动。最初,孩子主要依靠成人的语言调节自己的行为,不大会自己提出行动的目标和计划;慢慢地,他们开始把成人以前说过的话变成自己的语言,以此计划或调节自己的行为。如,一个3岁左右的小女孩在玩“娃娃家”游戏时,拿着玩具餐具,一边做动作一边说“盛饭……夹菜……吃饭……喝汤……”这时,孩子主要依靠外部语言对自己的游戏过程和行为进行调节。

一般说来,4岁是幼儿开始出现内部语言的时候。其表现是幼儿在完成各种认知任务时常常自言自语,边说边做。我们常常发现中班幼儿在绘画时嘟嘟囔囔:“先画……再画……”或“哦,画了座房子”等。到6岁时,幼儿的内部语言已经有所发展,他们可以先思考然后采取行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言自语的现象明显减少,改为了头脑中无声的思考。

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或言语交际功能,幼儿的各方面语言能力都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在此阶段,如果给以适宜的丰富刺激,再加上适当的指导,儿童的语言发展就可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出现飞跃。如果错过这个阶段,或者在这阶段给孩子一些不恰当的示范或指导,那么孩子很可能在将来出现言语障碍,或者形成不良的言语交往习惯。因此,幼儿期是进行语言教育的关键时期,幼儿语言教育的质量可能对幼儿终身的语言能力产生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