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正的“文备众体”

真正的“文备众体”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林、薛、史在大观园的诗坛上是“三足鼎立”,平分秋色,食蟹咏菊。诗社只有三次,但大观园中做诗的场合远远不止两次。这是真正的“文备众体”,是其它小说中所未曾见的。太虚幻境中的《十二钗图册判词》和《红楼梦十二支曲》是最典型的人物命运的预示。这句联诗,可以看做是林黛玉沉湖这种假设的一个暗示。大观园诗社的盛宴,第一次聚会时是可咏海棠的丰硕金秋,最后一次是凄冷萧索,人去楼空的落败光景。

2013级24班 徐若菲

大观园中的诗社,板板整整组织起来的,前后加起也只有三回,第一次由“蕉下客”探春发起,“稻香老农”李纨是社长,“菱洲”迎春和“藕榭”惜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名为“海棠社”。那时成员有“潇湘妃子”林黛玉、“蘅芜君”薛宝钗和“怡红公子”贾宝玉。第二次是食蟹咏菊。林妹妹以咏菊花诗夺魁,宝姐姐则以咏螃蟹诗称雄。林、薛、史在大观园的诗坛上是“三足鼎立”,平分秋色,食蟹咏菊。第三次因林黛玉一首《桃花行》引出湘云的玩笑:“一起诗社时是秋天,就不应发达。如今却好万物逢春,皆主生盛。况这首桃花诗又好,就把海棠社改作桃花社。” 便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林黛玉为社主。

诗社只有三次,但大观园中做诗的场合远远不止两次。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但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一首诗,这不单单因为《红楼梦》的作品当中,有大量的诗词曲赋和韵文,更主要地在于诗意的和诗化的小说氛围。

曹雪芹除了一部残缺的《红楼梦》几乎没什么别的文字保存下来。自唐传奇志怪小说萌芽开始,“文备众体”就成为小说体裁的一个特点,但多数情况都是在故事情节需要渲染铺张或表示感慨咏叹之处,加几首诗词或一段押着韵对仗工整的文字以渲染气氛,所谓“众体”确实很有限。《红楼梦》则不然,除小说的主体文字本身也兼收了“众体”之所长外,其它如诗、词、曲、歌、诔、偈语、联额、灯谜等应有尽有。以诗而论,有拟初唐《春江花月夜》之格式的《秋窗风雨夕》,有仿中晚唐《长恨歌》之体的《桃花行》……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这是真正的“文备众体”,是其它小说中所未曾见的。

《红楼梦》里面的诗词曲赋有三个特点。

第一,即茅盾先生所说的“按头制帽”,诗如其人,诗的风格是考虑到人物的为人行事以及与他们身世经历之间的联系的,符合他们各自的个性、修养、特点。海棠诗社成员所咏之诗,黛玉的风流别致,宝钗的含蓄浑厚,湘云的清新洒脱,都各有个性,互不相犯。宝钗的笔下“淡极始知花更艳”,不但是咏白海棠的佳句,而且完全符合她为人喜欢素朴淡雅、洁净无华的个性特点;湘云的“也宜墙角也宜盆”,赞好花处处相宜,也道出了她对自幼在绮罗丛中受到娇养、如今却寄人篱下的环境改变不在乎的风度。黛玉的诗幽怨缠绵,典型的浪漫主义代表,与其性格相符,她笔下的诗就不会有宝钗的老道世故,比如她的《咏菊》诗说:“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大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味道。芸儿所写的书信、贾环所制的谜语、薛蟠所说的酒令,绝不会出现凌驾于他们世界观之上的词句。他们写的、讲的之所以可笑,原因各不相同,也各体现不同个性,绝无雷同。

第二,《红楼梦》中诗词曲赋在艺术表现上另有一种其他小说中诗词所没有的特殊现象,那就是作者喜欢预先隐写小说人物的未来命运,而且这种暗中的预示所采用的方法是各式各样的。太虚幻境中的《十二钗图册判词》和《红楼梦十二支曲》是最典型的人物命运的预示。除了这些比较明显的带有预言性质的诗歌外,小说人物平日风庭月榭、咏柳吟花的诗歌也常常是“诗谶”式的。若以林黛玉为例,她写的许多诗词,甚至席上行令时抽到的花名签,都可以找出一些诗句来作为她后来悲剧命运的写照。她的《桃花行》,写的是“泪干春尽花憔悴”的情景。既然《葬花吟》“似谶”,薄命桃花当然也是她不幸夭亡命运的象征。吟咏白海棠、菊花、柳絮词、五美吟……以及中秋夜与湘云的即景联句,也都在隐约之间通过某一二句诗,巧妙地暗示她的未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就可以看作是湘云和黛玉后来各自遭遇的诗意画。“花魂”并不是一个突然出现的词语,林黛玉的葬花词里出现的次数就很多。七十六回这个地方,它就是林黛玉的象征。“冷月葬花魂”的意思,就是在凄清的中秋夜,湖面上倒映着中秋月,花魂一步一步地沉下去了。这句联诗,可以看做是林黛玉沉湖这种假设的一个暗示。黛玉所掣到的芙蓉花签,上刻“莫怨东风当自嗟”,欧阳修的《明妃曲》中的诗句,该诗的结尾说:“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颠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更是直白地暗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第三,它不是游离的,而是跟情节结合在一起;随着情节而发展,并暗示着人物命运的走向。大观园诗社的盛宴,第一次聚会时是可咏海棠的丰硕金秋,最后一次是凄冷萧索,人去楼空的落败光景。而每个作诗者写诗的风格和寓意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着,甚至对情节的发展起到了一种推动的作用。

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四大家族的毁灭、十二钗的离散,无不给人以强烈的压抑感,而故事情节中穿插的诗词曲赋恰恰加重了这种感觉。总之,《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虽然并不都是茫茫文海中的精华,但从小说的角度看,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它源于小说,高于小说,代表了一个时代,一段历史文学艺术的巅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