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变准备之“备”为储备之“备”

变准备之“备”为储备之“备”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的备课将是储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越丰厚越好,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这些知识储备只有与学生思维的火花碰撞,教师个人的知识才能被激活,才能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丰富而有个性,才能使课堂成为灵动而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因而,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变准备之“备”为储备之“备”

我觉得无论什么形式的备课,都要吃透教材,讲求实效,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要变准备之“备”为储备之“备”,需要把握几个原则:

一、以学定教

教师习惯于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甚至把教学过程中提的问题都写进教案,并设计好学生的回答,无形中在教师心里确定了一个标准答案,这种答案客观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判断。上课时,教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期望学生按教案的设想回答,设计好“圈套”,让学生“钻”。否则,教师就努力引导,直至从学生口中说出标准答案为止。在听课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教师一连叫起数个学生回答同一问题,不厌其烦地启示、暗示、再暗示,为的是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那句话、那个词、那个字,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个性创造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再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育资源,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创造的过程,就不是既定的过程。教师的备课将是储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越丰厚越好,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这些知识储备只有与学生思维的火花碰撞,教师个人的知识才能被激活,才能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丰富而有个性,才能使课堂成为灵动而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

三、关注生命

备课是一种设想和计划,是教师课堂上随机应变的基础,但完成教案并不一定就是理想课堂教学。课堂上教与学的过程,是师生思想交流的过程,是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每一节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生成的过程。因而,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人”。备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会怎样回答,进而设想应该怎样相应地给予肯定、补充,或纠正、启发。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纳入始料未及的体验。“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布鲁姆)过程的开放,也许会影响教学进度或教学任务,但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一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发展,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好基础,蓄足发展的后劲。

四、形式多变

备课教案的书写并不一定要什么固定的模式,不一定要按要求写够多少字数,不一定要把某个教学环节限制在多少时间内。教案的撰写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实际教学情境的设想过程,是教与学活动的构思过程。这一过程必然带有教师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我们没有理由也不应该将这种鲜活、生动的个性思维结果,削足适履地塞进固定的模式之中。教师跪着教书,学生永远不会站起来,教师的教案缺乏个性,难道能培养出富有个性的学生来吗?实际上,教师的教案可根据教师素质确定详略,有的教师要写详案,有的教师要写简案,有的教师可“写”腹案,有的教师可对旧教案进行二度创作,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