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经历创伤,你就不是那颗成熟的果实

不经历创伤,你就不是那颗成熟的果实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谁想过,即使是少年得志、一生严谨积极的胡适也曾有过一蹶不振的生活。那是胡适生命的沉沦期。回去的路上,拉车的见胡适大醉,就把他推下车去,拿走了他的马褂和帽子。这件事给胡适触动很大,他第一次对自己几个月的放荡生活进行了反省,最终决定打起精神从头开始。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与普通人一样经历过创伤的胡适,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拼搏向上、不与堕落的生活妥协的胡适。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遇到失败,千万不要灰心,仍然要继续做下去。

——冯友兰(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在人类的历史中,有太多在困境中取得成功的故事,他们每个人的事迹和拼搏精神都值得我们仔细琢磨,认真学习。这些故事有的讲述了人们怎样在黑暗中摸索,最终达到光明的境地;有的讲述怎样久困于痛苦与贫困之中,不断摸爬滚打与奋斗,克服艰难险阻,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样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其主人公的背后都饱含着艰辛的努力和刻苦的学习与探索。

在人生的战场上,幸运总是降临在努力奋斗的人身上。凡是在世界上做出一番大事业的人,往往不是那些幸运之神的宠儿,反而是那些在困难中挣扎过来的苦孩子。例如:只有划水轮的福尔顿,只有陈旧的药水瓶与锡锅子的法拉第,只有极少工具的华特耐,用缝针机梭发明缝纫机的霍乌,用最简陋的仪器开创实验壮举的贝尔……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艰苦探索,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极大发展。

没有人能安享一帆风顺的人生,总是会在生活中遇到各式各样的挫折。谁想过,即使是少年得志、一生严谨积极的胡适也曾有过一蹶不振的生活。不过,强者与弱者的不同就在于,弱者会被迷茫的人生所淹没,强者却不会在苦难的生活中沉沦,他们会清醒振作,走上新的生活道路。

胡适在《四十自述》中回忆,1909年十月,新公学解散,胡适也随之失学失业,他和几个朋友意气消沉,离开了学校,在外租了房子,靠索债、借债、典质衣物为生。

那是胡适生命的沉沦期。跟着那帮“浪漫的朋友”,不到两个月,打牌、吃花酒之类的勾当,胡适都学会了。他的生活一片混沌,学业没进步,只写了几首《酒醒》、《纪梦》之类的诗。后来,王云五介绍胡适去华童公学教国文,不过胡适放荡的生活依然没有结束。

一天夜里,朋友们又约胡适去喝酒,酒后还一起打牌。回去的路上,拉车的见胡适大醉,就把他推下车去,拿走了他的马褂和帽子。

胡适东倒西歪地在路上走,遇到一位巡捕。他向巡捕问路,随即撒起酒疯,巡捕只好吹哨子,叫来了一部空马车,由两个马夫帮忙捉住他送到了巡捕房。

第二天早晨胡适醒时,发现身上没盖被子,只盖着一件潮湿的裘衣,急忙起来,看到铁栏和巡捕,才知道自己进了巡捕房。

胡适被送去审讯,因为是华童公学的老师,法官给留了面子,只罚款5元。

这件事给胡适触动很大,他第一次对自己几个月的放荡生活进行了反省,最终决定打起精神从头开始。自此之后,他与那些不上进的朋友断了交往,闭门读书,考上了庚款留美官费生,开始了海外求学之路。

尽管胡适曾有过这样一段放荡的生活,然而他很快迷途知返,并奋而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让人敬佩。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与普通人一样经历过创伤的胡适,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拼搏向上、不与堕落的生活妥协的胡适。

当我们尝试着步入失败者的群体中对他们加以访问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告诉你: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不能得到像别人一样的机会,没有人帮助他们,没有人提拔他们。总之,他们是毫无机会了。但有骨气的人从不会为他们的平庸与失败寻找托辞,从不怨天尤人,只知道尽自己所能迈步向前。他们不会等待别人的援助,他们自助;他们不等待机会,而是自己制造机会。

遇到挫折并不可怕,谁还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呢?强者与弱者的区别就是,弱者妥协于生活,而强者挑战生活。人生会经历许许多多的拐点,这些拐点你把握不好是挫折,把握好了就是转折。

事实上,没有几个人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更多的成功者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从困境中崛起,是创造机会而不是一味等待,困境可以锻炼一个人的品格,也可以激发一个人向上发展的勇气和潜力。在困境中,当被逼得退无可退,无路可走时,人们往往会想出办法来自救,无形之中反而促成了人生的辉煌。

生活中有很多人能抓住机会成功,还有更多的人没有抓住机会而啜饮人生的苦酒。作为青少年不应在渺茫的人生中沉沦,要时刻提起奋发向上的精神。时刻坚信,要想出头,就得奋力挣扎,若只是浑浑噩噩度日,只能将美好的年华葬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